第一章 绪论
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战争则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大小小战争不计其数,既有弱小部落、诸侯王国为生存和发展的战争,也有弱肉强食、兼并征伐、争霸称雄的战争;既有王朝更迭的战争,也有反对暴政的战争;既有一统国家疆域的战争,也有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
水与战争,因水的特性和功用,产生了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纵观中国5000年文明发展史,水与战争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见诸于记载的第一次战争——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就是一场综合运用以水代兵、以水助战等水战战术的著名战例。自此之后,战争的水文化底色和意蕴日益浓厚,水文化与军事文化、战争艺术相映成辉,共同谱绘了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中国战争史诗和战争画卷。
明代陆治《千里江山图》(局部)
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元素。所谓时势造英雄。波澜壮阔的战争实践使我国军事名家辈出,军事名著林立。水作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制胜武器甚至是决战力量,得到了这些军事名家的高度重视,水的形态和特性成为启发他们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介质。他们或在戎马征战中创造了以水胜敌的成功战例,如以水代兵、绝水胜战、渡水作战、凿河攻敌等,使著名战争因水而彰显谋略;他们或在军事名著中对水与战争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以水喻军、以水喻政,利用水地、征战取胜,以水助战、攻防自如,组建水军、布阵水阵,等等,使军事名著因水而充满智慧。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共13篇,其中有7篇直接谈到了水与战争,以水为喻,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作战原则和指导思想。著名思想家、军事家墨子所著《墨子·备水》可谓是防备以水攻城战术方法的专著。唐代著名军事家李靖则在《卫公兵法辑本》中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抗水攻之法、寻找水源之法、水战之具、简易渡河器械的制作方法和功用。宋代许洞所著《虎钤经》则全面论述了水与战争的关系,可谓是“兵家论水”的集大成。稍后,曾公亮主持编纂的《武经总要》全面总结和论述了水与中国古代战争的关系。我国古代军事名家的这些论述至今仍闪烁着智慧和谋略的光芒,对于现代战争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战争中,水作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制胜武器、决战力量的地位仍然没有动摇。中国军队要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从中国古代军事名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清代江萱《潞河督运图》(局部)
宋代夏圭《长江万里图》(局部)
水战是中国古代战争的重要样式。江河、湖泊、海洋、沼泽、冰川等是地表水的存在形式和载体。由于水能载舟,这些地形被开辟为与陆地相对应的水上战场,甚至成为各方英雄豪杰逐鹿争雄的主战场,“水战”也应运而生,并成为与陆上步战、车战并列的中国古代战争的三种主要作战样式之一。中国古代战争中许多战例也因水而命名:有的因河流得名,如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霸的笠泽之战、三国时期孙吴联军抗击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以弱胜强击败前秦军队的淝水之战、南宋抗击金军的黄天荡大战等;有的因湖泊得名,如元末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清末太平军大败曾国藩的湖口大捷等;有的因海洋得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吴齐黄海海战、唐朝时期的中日白江口海战、宋金对峙时期的唐岛海战、元灭南宋的崖山海战、明朝时期的中朝联军伏击日军的露梁海战、晚清时期的中法马尾海战、中日甲午海战等。“水上争雄”主要是“水军”“水师”、“舟师”“舰队”的对抗与较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越国就组建了水军,互相抗衡争霸。之后,秦汉王朝为统一岭南地区和控制长江以南地区,也在南方组建水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据守或突破长江天堑,各朝各国都重视发展水军,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大规模水战在长江上演。宋元时期,由于战船工程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水军作战规模、作战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从宋元开始,水军作战使用的武器除了原有的冷兵器时代的刀、剑、戟、矛、弓、弩、抛石机、拍竿等,还有火毬、火药箭、火铳等初级火器,它们相互配合使用,可在远、中、近距离上,充分发挥摧毁敌军战船和杀伤敌军官兵的威力。明朝时期,军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铳炮定型成为明代前期军队的制式装备,弗朗机、鸟铳、西洋大炮等武器传入我国后经过仿制和改进成为明代后期主要的管形射击火器,随着火箭、传统铳炮、燃烧性和爆炸性火器的创新发展,战船建造技术也飞速发展,再加上军事训练、作战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军事变革,使得水师的作战范围、作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出现了郑和远洋舰队七下西洋、明朝水陆大军两次大败交趾(今越南)、中朝联军在露梁海峡伏击日本舰队、戚继光和俞大猷等抗倭名将东南沿海抗倭等著名战例。清朝前期,清军水师按照编制序列组建成军,区分外海水师、内河水师,由八旗水师、绿营水师构成。八旗水师分驻京师和全国各重要水系的口岸。绿营水师是清军水师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水战主力,分布于沿海和内陆的一些省份。但清军水师在西方坚船巨炮面前不堪一击。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军事变革开始兴起,相继组建了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但在中法马江海战、中日甲午海战中,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先后全军覆没,令国人扼腕叹息,也令今人警醒反思。水战的攻防战术,除了双方水师战船的直接对攻以外,还有两种:一是火攻,利用古代战船木制构造、易燃烧的特点,通过发射火箭等方式焚烧敌船,如黄天荡之战、鄱阳湖之战等,都是古代水战中火攻取胜的著名战例;二是拦江,在敌方战船必经的水道设施障碍,或在水底设立木栅,或在水中设置拦截铁索,或在水上架设浮桥,阻止敌船前进。我国古代水战中,既有铁链锁长江的,也有铁链锁黄河、淮河的。这些措施多为消极、被动的防御之举,往往不能奏效。如历史上的晋灭吴之战、隋灭陈之战等,都曾面临铁锁拦江的情形,但皆通过江中火烧、江岸解除等方式,扫除了这些渡江障碍。水战的作战形式以水军独立作战为主,兼有水陆配合作战。我国古代水战最著名的战例当属发生在公元08年的孙刘联军与曹军的赤壁之战,它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是水战、火攻、陆战相配合的一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第一次企图通过江河作战谋求统一而最终失败的战争。渡水作战是突破江河湖海障碍、主动攻敌制胜的常见水战作战样式。最初的渡水作战是在无军队把守或者水流较浅的河流河段上徒步涉水过河,赶赴一定的地域作战,而在河流地段并没有作战行动,如甘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等。随着作战双方对河流防御功能的重视和战船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水军的壮大,船载强渡或偷渡就成为渡水作战的主体形式,韩信渡河破魏之战、曹操攻打马超之战,就是偷渡渡水的典型战例。由于长江是我国南北地域的天然分界线,凡是意欲统一全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不选择渡江作战,从而出现了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如西晋灭东吴之战、隋灭陈之战、北宋灭南唐之战、宋金采石之战等,都是成功战例。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施琅攻克澎湖之战则是渡海成功作战的著名战例。中国古代水战的战略艺术与战术策略,是水文化与军事文化的完美结合,对我国近海防御与远海防卫作战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水是中国古代战争攻防制胜的重要武器。水具有动能和势能,兼具防御与进攻的双重特性。古代兵家把水进攻的特性运用于军事、运用于战争,就产生了“以水代兵”“以水攻敌”,亦即“水攻”。水攻是我国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战法,主要利用水力、水能、水害为手段攻击敌人,达到取胜的目的。自春秋战国以来,水攻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不仅提出了诸多卓有见识的水攻理论,而且创造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成功战例。他们或利用自然水灾,或人工筑堰或堤坝,或决开上游堤坝,书写了水攻的精彩画卷。“以水代兵”既有成功的战例(如韩信决潍破齐之战、关羽水淹七军等),也有失败的战例(如智伯水灌晋阳之战、梁武帝筑浮山堰灌寿阳等),展现出水攻的不同成效。我国大江大河众多,黄河是历朝历代“以水代兵”运用得最多的河流。从公元前359年楚国伐魏决黄河水淹灌长垣魏军,到1642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与明军在开封决黄互相淹灌,战例举不胜举。而天然湖泊与人工开凿的运河、湖泊也不乏“以水代兵”的战例,如公元548年侯景乱梁引玄武湖水淹灌建康,1853年、1855年清军两次决开大运河水灌太平天国北伐军。以水攻敌的威力不容小视,在现代战争中,它仍有一席之地。鉴于“以水代兵”的负面效应和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我军担负的作战任务的特点,我军不宜再将“以水代兵”作为进攻敌人的手段,但当敌人对我方实施“以水代兵”时,则必须警惕和高度重视。我国大江大河上多建有大型水利枢纽,一旦敌国决意实施以水攻敌的战术,用各种手段摧毁大坝,那么危害将极为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国古代战争“以水代兵”“以水攻敌”的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与现代军事技术手段相结合,以有效防范敌国通过摧毁我国江河堤坝尤其是三峡大坝等淹灌周边及下游地区,造成我军民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军事打击企图。古代兵家将水的防御功能运用于军事、运用于战争,就产生了“以水御敌”战术,其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凭借江河湖泊甚至海洋之天然屏障,构筑江河湖海防御体系,据险而守。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都曾经被视为天堑,如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等据黄河而安,三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凭长江天堑对峙,南宋以淮河、长江、汉水天险抵御金军、蒙古元军南侵。二是利用江河湖泊众多的优势,构筑堤坝,修筑运河,建构江河湖泊水上战线防御。北宋时期构筑的江河湖泊水上防线,曾有效阻止了辽军南下。三是修筑坚固的城垣,同时在其周围修筑城壕,即护城河,使城池并重,构筑起城池军事防御体系,防御敌军“攻城略池”。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等六大古都的护城河都具有军事防御的功能。而南宋时期的弹丸小城——合川钓鱼城凭借山地城池军事防御体系竟守城抗蒙(元)36年,历经大小数百次战斗而城不破,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四是依托海洋和江河构建海防工程和江防工程。海防和江防工程主要在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却形同虚设、不堪一击,未能有效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使近代中华民族陷入被奴役、被蹂躏的屈辱境地。当然,我国古代战争中以水御敌的一些具体做法、战法,尤其是内河、内海防御,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但我们仍需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将水上防线前移,构建近海防御与远海防卫相结合的海洋军事防御体系,以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坚决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和安全。
水是决定中国古代战争胜负的重要资源。水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3%,而淡水的68.9%又存储于人类难以利用的南北两极冰川及永久性冰川雪原中,可供人饮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水量的0.01%。因此,水也就成为战争中的重要作战物资,对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甚至往往被视为战争中的“头号问题”“二号敌人”。在我国古代战争中,一些军事将领常常利用水的这种特性,断绝被围之敌的水源,待其水绝、人马饥渴、处于危境时,一举攻之,获得胜利。断绝敌人水源的技术手段多种多样,或筑堰阻绝来水,或修明渠将水源引开,或凿暗渠泄放敌方用水,或投毒于敌方水源之处。最著名的战例当属三国时期蜀将马谡驻军街亭山、被魏军断绝水源而落败的街亭之战。但如绝水胜战之法运用不当,反而激发敌方的求生欲望和战斗意志,拼死一战,反败为胜,此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最著名的当属后晋军在人马饥渴时乘大风掩护拼死反击、最终攻克阳城的战例。有绝水,自然就有防绝水、反绝水。在行军、作战、驻营中,如何辨别水源是否可以饮用,如何防止敌人断绝本军水源,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之一。唐代军事家李靖的《卫公兵法辑本》、著名兵学家李筌的《太白阴经·井泉》、北宋军事战略家许洞的《虎钤经·寻水脉》、曾公亮编纂的《武经总要》等军事名著都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辨别、寻找水源之法。时至今日,寻找水源仍是部队在野外训练、作战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
清代《康熙南巡图》第七卷无锡至苏州(局部)
水是影响中国古代战争进程及其结局的重要条件。水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以固态、液态、气态同时存在的物质。而且这三种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固态以冰、雪、霜、雹等形式存在,液态有降雨、露水、潮汐等,而气态则主要体现为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水的这三种形态及其具体存在形式都会对军事行动和战争进程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中国古代军事家在指挥部队行军、驻营、作战时,充分利用水的形态及其具体存在形式对己方有力的一面和对敌方不利的一面,“以水助战”,出其不意,出奇制胜。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体现了暴雨、浓雾、决水等水元素,唐朝名将李愬利用雪夜袭取蔡州,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攻克澎湖统一台湾则是巧妙利用了潮汐。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而阵、祖逖中流击水、苻坚投鞭断流等名将典故则是“以水助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借水流、水势、水阵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决战胜战的意志和信心。巧用雨、雾、雪、冰、潮汐等水文气象条件,仍是现代战争中作战争胜的重要因素。
水路是中国古代战争中运输兵马粮秣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古代早期的战争中,军队主要是利用天然河流进行运输和征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5万名士兵、300辆战车就是在孟津渡过黄河开赴牧野的。至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经济和争霸战争对水陆运输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不仅要继续充分利用自然河流,而且要人工开凿运河,以克服地理限制、扩大航运范围。邗沟、菏水、鸿沟、济淄等运河都是由于争霸战争军粮运输的需要而开凿的。此后,秦朝为进击南越开凿灵渠,东汉末期曹操为北伐袁绍、远征乌桓开凿睢阳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渠诸运河,三国时期曹魏为征伐东吴开凿贾侯渠、讨虏渠、广漕渠、淮阳渠、百尺渠诸运河以及为远征辽东开凿鲁口渠。隋唐以后,运河沟通全国南北。隋朝修建的南北大运河、元朝在南北大运河基础上修建的京杭大运河,除了政治、经济上的需要外,也都有军事上便于运送兵马粮草的需要。时至今日,尽管出现了铁路运输、海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形式,陆上运输也较古代更加便捷、快速,内河、湖泊水上通道的重要性大为下降,但仍承担一定的军运功能,不容忽视。
水是中国占代战争发生的重要诱因。水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地域分布不均衡性的特点,同时农业经济严重依赖于水资源,在中国古代,甚至会为争夺水资源、江河流域而爆发战争。如公元前685年,楚国侵犯宋、郑两国,“要宋田,夹塞两川,使水不得东流”。齐桓公出兵干涉,要求楚国拆除水坝。我们还可从我国历史上的逐鹿中原、决战江淮等诸多战争战例中,清楚地看出因水而战的些许影踪。在当今世界,国家间的水资源之争使水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因水资源而可能引发摩擦、武装冲突乃至战争的国家有:欧洲的匈牙利、德国等多瑙河流域国家;非洲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布隆迪、乌干达、坦桑尼亚、扎伊尔等尼罗河流域国家;亚洲的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等幼发拉底河流域国家,以色列、约旦等约旦河流域国家,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孟加拉河流域国家等。对此,我们要未雨绸缪,要从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因水而战”战例中汲取智慧,防范外敌或暴恐势力袭击我国水资源、水利工程设施的可能性、危险性,确保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