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战
崖山之战,是南宋军队与元朝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战。
祥兴二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汉人降将张弘范进攻逃到崖山海面的南宋流亡朝廷——赵昺朝廷。此时,南宋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各类船只2000余艘;而元军张弘范拥有兵力10余万,战船数百艘。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宋廷抗元将领、太傅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了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西撤路线的建议,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下令将千余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将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火油,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用长木防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就以水师封锁海湾,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水道断绝,无淡水可用,士兵们吃干粮只能饮用海水,多呕吐腹泻,元气大伤,战斗力大为减弱。张世杰率苏刘义和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外甥,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均被张世杰严词拒绝。
楼船
张弘范遂将元军分成四路,发起总攻。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和苏刘义带领余部10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龙舟”困在军队中间,此时天色已晚,风雨交加、迷雾大起,无法突围。年仅44岁的左丞相陆秀夫背起9岁的赵昺投海殉国,随行10多万宋军民亦相继跳海壮烈殉国!张世杰准备再战,不意遭遇飓风,舟覆溺水而亡。崖山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下了最悲壮的一幕。
崖山之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战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在历史上第一次由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掌握。
南宋末年,诗人方凤有感于陆秀夫背负幼帝毅然投海的悲壮之举,而作《哭陆秀夫》一诗:“祚微方拥幼,势极尚扶巅。鳌背舟中国,龙湖水底天。巩存周已晚,蜀尽汉无年。独有丹心皎,长依海日悬。”近代著名诗人龚自珍也在其《乙亥杂诗》之二十五中,追述崖山之覆这一悲壮的历史:“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崖山舟覆沙虫尽,重带天来再破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