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气壮山河的历史篇章(代序)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水利系统举全行业之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有效防范了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成功地解决了灾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谱写了水利抗灾史上的新篇章。

一、水利抗震救灾面临严峻挑战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遭受严重破坏,大量水库、水电站、堤防严重损毁,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了大量堰塞湖,供水系统大面积瘫痪,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8个省、直辖市,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

水库及水电站震损严重。地震共造成全国2473座水库出险,其中有溃坝险情的69座、高危险情的331座、次高危险情的2073座。全国有822座水电站因地震受损,总装机容量691万kW,岷江干支流上的映秀湾等9座水电站一度出现高危险情。

地震形成大量堰塞湖。灾区重要江河的主要支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5处,其中四川省34处,甘肃省1处。四川省堰塞湖分布在5个市(州)9个县(市),其中极高危险级1处(唐家山堰塞湖)、高危险级5处、中危险级13处、低危险级15处,受威胁总人口超过200万人。

堤防不同程度破坏。全国共有899段、1057km堤防因地震发生损毁,涉及保护区人口512.27万人。四川省震损堤段500段、长722.6km,占全省堤防总长度的14.5%,涉及保护区人口421.6万人。

城乡供水设施大量损毁。全国因地震损毁农村供水工程7.24万处,损毁供水管道4万km,影响人口955.6万人,其中四川省乡村供水设施损毁3.4万处,管道损毁2.93万km,影响人口575.18万人。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水利工程震损数量之多、程度之重,堰塞湖分布之广、险情之大,抢险救灾时间之紧、难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地震发生时,灾区已进入汛期,陆续出现较强降雨过程,震损水库、水电站和堰塞湖发生溃决的风险很大。同时,重灾区多为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气象条件恶劣,滑坡、崩塌、泥石流频发,加上交通、电力、通信一度完全中断,各种灾情、险情一时难以摸清,抢险队伍和物资装备无法进场,更增加了抢险救灾的难度。

二、举全行业之力抗震救灾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做出重要指示,连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亲赴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等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高度重视防范次生灾害,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对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和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和目标要求,在关键时刻三上唐家山堰塞湖亲自指挥排险避险。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听取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汇报,亲自协调解决有关难题。回良玉副总理坐镇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指导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马凯国务委员对做好水利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灾斗争。

快速反应,紧急部署。地震发生后1小时,水利部立即召开会议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四川省成立前方领导小组,建立与四川省水利厅“联合办公、集体会商、共同决策、地方落实”的工作机制。向四川省派出6个工作组,分片负责成都、绵阳、阿坝、遂宁、广元、德阳等6个受灾较重的市(州)。同时,派出水文、供水、水电3个专业组和设计指导组。实行流域管理机构包片对口支援,打破流域界限,帮助灾区开展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坚决贯彻部党组的部署,迅速行动,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投入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各级水利部门领导奔赴一线,靠前指挥。全国水利系统紧急抽调有关领域专家、勘测设计和工程抢险人员共计1780人,组成80个工作组、46支应急抢险抢修队、91个设计组;调集3881台(套)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深孔钻、柴油发电机组等大型施工机械和应急设备;紧急调拨100艘冲锋舟、50只橡皮船、3万多件救生衣、1万多个钢丝兜等防汛物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全系统向灾区捐款1.3亿元,交纳特殊党费、团费7786.68万元,捐赠各类生活用品以及机械设备约合2568.44万元。

依靠科学,加强指导。坚持滚动会商制度,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先后召开50多次成员单位会议,发出70多份紧急通知,前方领导小组召开各种会商会90多次,及时收集研判信息,制定应急措施。充分发挥水工、水文、地质等领域的专家作用,就重大技术问题展开研究和咨询。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展险情核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抢险排险,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遥测、远程宽带视频等一大批高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对堰塞湖、震损水库、震损水电站、震损堤防进行险情分类和危险程度分级,逐处、逐库、逐站、逐段制定排险避险方案,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会同地方政府落实排险避险和供水保障责任体系。

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上下贯通、军地协调、部门联动、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广大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全力参与水利工程抢险,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武警水电部队承担了21处堰塞湖的工程排险任务,在唐家山堰塞湖工程除险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都军区空军开辟空中通道,进行超常规空中运输。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和成都军区某陆航团超强度飞行,为堰塞湖和水库、水电站排险提供了坚强保障。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高炮旅和武警水电部队1200多名官兵,徒步夜行7小时,将7t炸药、270支雷管安全背上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有关部委和单位紧急拨付资金支援水利抗震救灾、及时提供相关灾情等数据信息、积极协调物资装备,中央新闻媒体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为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应急除险排险取得显著成效

2000多座震损水库无一垮坝。从全国水利系统紧急抽调140余位专家,组成10多个工作组,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摸清了震损水库出险情况。针对不同险情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抢护措施,特别是对所有高危以上险情水库,全部降低水位或腾空库容。组织全行业甲级勘测设计单位200多名骨干力量,组成18个设计工作组和1个设计指导组,开展水库抢险设计工作。调集1200多名水利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自带施工设备组成机动抢险队伍,实施水库应急抢险。协助地方政府逐库落实震损水库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制定下游群众转移避险预案,落实预测预报预警措施,做好安全度汛工作。经过艰苦奋战,全国2473座震损水库全部降低水位运行,应急除险工作进展顺利,四川省1803座水库应急处置工作全部完成。在特大地震中,距汶川震中仅17km的紫坪铺水库大坝局部受损,泄洪设施一度不能开启,4台发电机组全部停机。紫坪铺水库蓄水3亿多m3,直接危及成都市11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部专家组认真查勘大坝受损情况,科学制定抢险保坝方案,组织人员迅速检修并开启2号泄洪闸和冲沙闸。经过全力抢修,5月18日晚实现机组上网发电,5月20日1号泄洪闸成功开闸放水,水库恢复正常运行。在紫坪铺大坝抢险的同时,调集防汛冲锋舟45艘,于5月14日清晨开辟了从库区到映秀镇的水上生命通道,累计运送抢险人员2万多人。

800余座水电站成功排险。紧急派遣水电工作组,会同电监会等有关单位对岷江、嘉陵江、沱江上中游重灾区重要水电站险情进行实地排查,指导地方政府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和高危区群众转移避险方案,安排专人进行巡查,督促地方政府公告出险水电站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名单,落实预报预警措施。同时,要求流域机构分省包干,指导、协助地方排查、评估和处置水电站险情。及时对紫坪铺水库上游15座可能构成威胁的水电站逐一进行核查,对其中9座出险水电站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指导督促排险。6月10日,822座震损水电站全部排除险情。

上千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针对出险堤防量大面广的特点,迅速组织拉网式排查,每天滚动上报堤防险情。协助四川省对北川以外的495处震损堤防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监测责任人进行公告,对重大和较大险情堤段逐项落实应急处理措施。甘肃、陕西等省也对震损堤防及时进行了应急处理,制定了度汛和人员转移预案,落实了监测预警措施。

四、堰塞湖排险避险取得重大胜利

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创造奇迹。唐家山堰塞湖是威胁最为严重、排险最为艰难、国内外最为关注的一处堰塞湖。滑坡体横河方向长612m,顺河方向长803m,坝高82~124m,体积2037万m3,上游集雨面积3550km2,最大可蓄水量3.16亿m3,下游有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有运输大动脉宝成铁路,有能源大通道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13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唐家山堰塞湖处置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唐家山堰塞湖除险避险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巡视,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在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关键时刻,温家宝总理3次亲临唐家山堰塞湖现场,对排险避险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安全、科学、快速”的指导方针和“主动、及早,排险避险相结合”的处置原则,要求确保群众无一人伤亡。

水利部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实行主动处理,及早处理,科学处理。组织水利专家在余震不断、滚石横飞、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对唐家山堰塞湖进行全面查勘。在多次会商、严密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判定了堰塞体溯源冲刷的可行性,制定了利用堰塞体天然垭口开挖泄流渠的工程排险方案。指导协助地方政府制定了人员转移避险方案,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机制,绵阳和遂宁两市及时将受1/3溃坝风险威胁的27.76万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800多名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冒着强烈余震、山体滑坡、突降暴雨、堰体渗流、堰塞湖随时可能溃决的危险,经过7天6夜艰苦奋战,开挖了一条长475m、上游段深12m、下游段深13m的泄流渠,完成土石方13.55万m3,提前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济南军区某陆航团和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高强度连续飞行741架次,运送炸药、给养、通信装备等各类物资179.9t,运送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3142人次;米-26飞机连续作业92架次,运送大型施工机械、设备、集装箱和油料92台套,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排险奠定了基础。

6月7日晨,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渠开始泄水。11日14时,堰塞湖坝前水位降至714.13m,水位下降28.97m;相应蓄水量从最高水位时的2.466亿m3降至0.861亿m3,减少1.6亿m3。经过水流冲刷,泄流渠形成长800m、上宽145~235m、底宽80~100m、进口端底板高程710.00m、出口端底板高程约690.00m的峡谷型河道,具有通过20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消除了唐家山堰塞湖的特大威胁。泄流过程中,下游群众无一人伤亡,重要基础设施没有造成损失,临时转移的20多万群众安全返回家园。

唐家山堰塞湖成功处置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和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发来贺电,称赞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其他堰塞湖排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安全、科学、快速的原则,统筹部署、同步推进其他堰塞湖的排险避险工作。从全国水利系统紧急抽调200多位专家组成9个工作组,深入四川省6个重灾市(州),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及时掌握堰塞湖的基本情况。迅速组织专家对堰塞湖逐处进行研判和风险评估,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类处置。对危险度高、危害性大的堰塞湖进行专家会诊,逐一研究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派出10个水文监测专家组,配合地方和部队建立堰塞湖监测点,对高危以上风险堰塞湖实行24小时值守,配备卫星电话等可靠的通信工具,建立预警机制。在人工监测的同时,还利用中科院提供的远程宽带实时摄录像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充分发挥直属单位水利机动抢险队的作用,积极协调武警水电部队、二炮部队和成都军区,全面开展堰塞湖应急排险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在每处堰塞湖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建立了设计、施工、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群众转移、后勤保障协调机制,落实了行政责任、工程排险责任、转移避险责任和监测预警责任,并在媒体上公布责任人名单。指导地方政府,根据水利专家提出的堰塞湖溃坝风险评估及洪水演算成果,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制定应急转移预案。为加快推动堰塞湖处置工作,水利部会同四川省人民政府召开四川省堰塞湖排险工作紧急会议,下达了堰塞湖排险任务,逐处明确了设计、施工单位进场时间,要求在6月10日前完成任务。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四川省和甘肃省共35处堰塞湖均已排除险情。

五、应急供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面对灾区群众的饮水困难,水利部门迅速采取有力措施,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供水。抽调了35批共2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赶赴一线,会同地方组织了18个工作组,深入21个重灾市(县)开展实地调查、核查灾情。及时制定了《抗震救灾应急供水保障工作方案》,派出4个技术指导组以分片包干形式对重灾区进行指导,建立供水保障工作责任人制度。紧急组织上海、重庆、武汉、大连、北京等地水利部门对口支援重灾市(县),组建21个供水抢修队深入一线开展管网检漏、抢修安装工作,购置120台送水车为120个重灾乡镇送水,组织国内外企业捐赠了价值1700多万元的供水设备。在21个重灾县建了40多个供水示范点,在帐篷临时安置点和板房过渡安置区修建配套供水设施。

为保证灾区供水水质,紧急抽调流域机构34名技术人员和10辆监测车、40件快速检测设备支援灾区水质监测。与四川省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统一汇总、沟通协商的工作机制,实行水质监测信息每日通报制度。积极协调建设、卫生、环保、农业等部门,划定了250个水质监测点和监测断面,基本实现了对城乡供水水源地、灾民安置供水点、重要江河控制断面水质监测的全覆盖,加密监测频次,监测城乡饮用水源地1799个点次,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努力,全国累计抢修恢复原有水厂和修建临时供水工程6726处,累计抢修恢复原有供水管道、铺设临时供水管道36712.3km,基本解决了地震灾区955.6万人的供水问题。

六、水利干部队伍经受了重大考验

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素质、能力和作风的全面检验,是对水利行业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全面检验。水利干部队伍经受住了这一重大考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水利部门快速反应、果断决策、科学指导,充分展示了强有力的处理能力。地震发生后,水利部迅速建立统筹协调、组织有序、高效运转的应急指挥体系,形成了上下、前后、内外、军地协同的工作机制,展开了一场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灾区各级水利部门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奋起自救。全国各级水利部门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解灾区之所难,主动请战、全力支援。各级水利部门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展现了强有力的应急指挥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科学调度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体现了模范带头作用。地震发生后,水利部迅速调整领导力量,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依靠科学,敢于负责,全力投入水利抗震救灾,有的奔赴一线现场指挥,有的坚守后方全力保障。部机关、直属单位和地方水利部门70多名司局级干部战斗在灾区一线。灾区水利部门领导干部迎难而上,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各级领导干部在水利抗震救灾中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职工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广大共产党员与灾区人民并肩战斗、携手抗灾。奋战在一线的“临时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党员抢修队”,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政治觉悟,克难奋进、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水利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水利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是一支敢于负责、能打硬仗、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水利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历尽艰辛,来之不易,我们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胜利:

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党中央、国务院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水利抗震救灾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三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得益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23次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对水利抗震救灾做出重要安排,并及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回良玉副总理亲自坐镇四川前方指挥部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指挥,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并审定了唐家山堰塞湖排险避险方案。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果断决策和直接指挥,保证了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得益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从领导到群众,从物质到精神,汇成了水利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

得益于各级水利部门和水利专家的科学指导。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尊重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建立专家会商制度,实行全程跟踪督导,主动防治地震次生灾害,攻克了重重难关,化解了种种风险,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

得益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的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出色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解放军及武警部队领导坐镇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官兵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过得硬、干得好,用血汗和忠诚铸就了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重庆市等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水利工程和堰塞湖查险排险避险,提供应急供水保障,特别是在群众转移避险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

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精诚合作。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的统筹协调下,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以灾区人民的需要为第一需要,打破部门界限,动员各自力量,积极支持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总参作战部建立了快速便捷联络通道,随时根据水利抗震救灾的需要调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加抢险。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力配合,建立了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了水利抗震救灾的强大合力。

得益于国际社会的无私援助。俄罗斯以最快的速度派出米-26直升机,无偿援助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机组人员被誉为“中俄友谊神鹰,空中救援英雄”,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有关国家政府、企业和组织捐赠了大量净水设备和消毒药剂,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支持,充分体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毅力和勇气,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愈挫愈勇,愈折愈强。汶川特大地震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是人类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页,是值得我们永久保存的精神财富。

摘自2008年7月17日陈雷部长在水利部抗震救灾干部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