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建设与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4 项目前期阶段设计工作内容及管理

3.4.1 风电场规划

1.目的

风电场规划的目的是通过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当地风能资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建设提供项目决策依据;同时,通过规划为当地风电的开发与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电网发展相协调奠定科学基础,促进风电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目前风电规划有省级风电规划、地县级风电规划、区域风电规划。风电场规划一般由政府部门主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规划报告完成后一般由与规划区域同级政府部门组织审查,审查通过后遵照执行。

2.主要内容

(1)对规划风电场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作为规划的依据。

(2)根据风能资源普查成果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初步选定各规划风电场场址。

(3)对各规划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工程地质、交通运输及施工安装等建设条件进行分析。

(4)初步估算各规划风电场的装机容量。

(5)提出各规划风电场的接入系统方案。

(6)对各规划风电场进行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7)对各规划风电场进行投资匡算。

(8)经综合比较,确定规划风电场的开发顺序。

3.4.2 风能资源评估

评估风电场的风能资源状况,是开发风力发电项目最基础的工作。进行风资源评估的第一项工作是风资源测量,然后进行风资源评估。

3.4.2.1 风能资源测量

为了进行风能资源测量,要在具有潜在风能资源的地区竖立测风塔进行测风,基本目的是:①确定和验证此区域内是否存在充足的风能资源,以支持进一步的具体场址调查;②比较各区域以辨别相对发展潜力;③获得代表性资料来估计选择的风电机组性能及经济性;④筛选潜在的风电机组安装场址。

1.测风塔选址

测风塔选址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有潜力的多风地区同时还具备开发风能的其他条件。选址工作分3个步骤:①确定有风能开发潜力的地区;②对候选场址进行调查和排序;③在候选场址内选择实际立塔位置。选址的基本工作是:

(1)利用已有风能资源数据,包括区域风能资源数据、周边具体站址的测风数据、已有1∶50000地形图、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图。

(2)考察场址范围,考察内容包括可用土地的范围、目前土地的用途、障碍物的位置、长期在强风作用下的树木变形情况(旗形树)、进场的途径、对当地景观的潜在影响、用于数据传输的手机信号的可靠性、测站的可能位置。

(3)选择测风塔的精确位置要遵循的原则是尽量远离障碍物、选择的位置能够代表场址的主要范围。

(4)办理土地租用手续和使用许可。竖立测风塔不但要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而且要有当地政府部门和乡镇一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2.测风塔数量

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的要求,并依据风电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对地形比较平坦的大型风电场,一般在场址中央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安装1个高70m测风塔。另外,在70m塔周围应再安装3~4个高40m测风塔。对地形复杂的风电场,测风塔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3.测量参数

必须测量的基本参数有风速、风向、气温、大气压,可选择测量的参数有、太阳辐射、垂直风速、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其中风速、风向应测量多个高度,陆上风电场典型测风塔风速测量高度为70m、60m、40m、25m和10m,风向测量高度为70m、40m。部分地区域可能要测高度为90m的风速风向。100m海上测风塔风速测量典型高度为100m、90m、80m、65m、40m、25m,风向测量高度为100m、65m、25m。基本参数测量表见表3-6。

表3-6 基本参数测量表

4.测站设备

基本传感器包括风速仪、风向标、大气温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可选传感器包括日射强度计、螺旋桨风速仪(测量垂直风速)、温度变化传感器。

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电源供应系统、塔架和传感器支撑构建、电缆、接地和防雷保护设备。

5.测站采购及安装

(1)采购安装合同中应具体说明以下内容:

1)设备和传感器的技术规格表。

2)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含备件。

3)塔架型式和高度。

4)测量参数和高度。

5)采样和记录时间间隔。

6)数据采集器处理需求:逐小时平均和标准偏差、每天最大和最小值。

7)传感器定标文件。

8)对预期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中国南方山区必须考虑冬季覆冰情况,应具有一定的抗覆冰能力。

9)数据采集器类型:人工或电信。

10)土壤类型用于选择适当的地锚。

11)保修资料。

12)产品支持(售后服务)。

13)交货日期。

(2)设备验收、调试及安装准备工作。测风仪器设备在现场安装前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同时,设备安装前为节省野外安装时间,在室内先对数据采集器、风速风向标、温度传感器、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校验;把能安装好的先安装好,为野外安装做好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为每个测站配号。

2)把所有有关的测站和传感器信息输入“测站信息记录”。

3)如果需要,用测站和传感器信息(斜率和截距)设置数据采集器。

4)在个人计算机上安装数据管理软件并输入所需信息。

5)在数据采集器中输入正确的日期和时间。

6)把数据卡插入数据采集器中或安装其他适用的存储设备。

7)把所有设备包装好,保证安全运输到现场。

8)包装好所有野外要用的工具。

9)实际操作时,每个零部件至少带一个备用品。

(3)安装。安装队伍中至少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安装人员。数据采集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装的质量。安装队伍至少由2人组成,其中一人起监督作用。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安装工程的安全极为重要,安装人员应该训练有素,具备塔架安装的安全知识和一定的野外救援常识,并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安全规程操作和安装。

某测风塔安装实例如图3-1所示。

图3-1 某测风塔安装实例(单位:m)

①—风速计(m/s); ②—风向标(°); ③—温度探测器(℃)

6.测风塔的运行与维护

测风塔安装投入运行后,现场测量收集数据应至少连续进行一年,并保证采集的有效数据完整率达90%以上。为保证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必要的预防性维护相当重要,如气象仪的定期对标。为此,负责测风运行维护的单位应该制定一套简单易行而又完整的运行维护计划及各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同时为所有维护人员提供规程导则。维护人员应当在运行维护项目的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培训。

7.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方式一般采用移动通信定时远传,同时每隔一段时间现场进行采集,在现场采集的同时检查测风塔运行情况,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维护。数据收集的时段最长不宜超过一个月,收集的测量数据应作为原始资料正本保存,用复制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3.4.2.2 风能资源评估

1.数据验证

检查风电场测风获得的原始数据,对其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判断,检验出缺测的数据和不合理的数据,经过适当处理,整理出风电场连续一年完整的逐小时测风数据。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数量应等于与其记录的数据数量,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其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续,时间至少1年,采集数据的时间间隔最长不宜超过一个月。有效数据完整率不得低于90%,有效数据完整率计算式为

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测数目-缺测数目-无效数据数目)/应测数目×100%

评判数据合理性的指标有数据合理范围、数据相关性、数据变化趋势,其合理范围参考值见表3-7、表3-8和表3-9。

表3-7 数据合理范围参考值

表3-8 数据相关性合理范围参考值

表3-9 每小时数据变化趋势合理范围参考值

2.基本参数计算

基本参数组可以作为确定和描述各种有用风特性的工具,主要有如下基本参数:

(1)垂直风切变指数α。风切变是指水平风速随高度的变化,计算公式为

式中 v2——高度z2的风速;

v1——高度z1的风速。

(2)湍流强度TI。风的湍流是风速、风向和垂直分量的快速扰动和不规则变化,计算公式为

TI=σ/V

式中 σ——风速的标准偏差;

V——平均风速。

(3)空气密度ρ。空气密度取决于温度和大气压(海拔),并随季节在10%~15%间变化。如果知道现场大气压(例如作为可选参数测量),则相应温度下的每小时空气密度值ρ(kg/m3)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P——大气压,Pa或N/m2

R——特定的空气常数,R=287J/(kg · K);

T——开氏温度,K;

ρ——空气密度,kg/m3

如果不知道现场大气压,空气密度可以利用海拔(z)和温度(T)的函数关系估算:

ρ=(353.05/T)e-0.034z/T

(4)风功率密度(WPD)。风功率密度是比风速更真实地反映风电场潜在风能的指标。风功率密度综合了风电场风速频率分布、空气密度和风速的影响。WPD定义为每单位风轮叶片扫掠面积可获得的风功率,公式如下:

式中 n——平均时段内的记录数目;

ρ——空气密度,kg/m3

vi——第i个风速值,m/s。

3.风能资源数据评估内容

根据数据处理形成的各种参数,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以判断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价值。

(1)风功率密度。风功率密度蕴含风速、风速频率分布和空气密度的影响,是风电场风能资源的综合指标。在《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中分为7个级别,见表3-10。

表3-10 风功率密度分级表

由表3-10可以看出,10m高处,风功率密度大于150W/m2、年平均风速大于5m/s的区域被认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年平均风速为6.0m/s,风功率密度为200~250W/m2区域为较好风电场;风速为7.0m/s,风功率密度为300~400W/m2区域为很好风电场。一般来说平均风速越大,风功率密度越大,风能可利用小时数就越多。我国风能区域等级划分的标准如下:

风能资源丰富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大于200W/m2,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大于5000h,年平均风速大于6m/s。

风能资源次丰富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200~150W/m2,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为5000~4000h,年平均风速在5.5m/s左右。

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50~100W/m2,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为4000~2000h,年平均风速在5m/s左右。

风能资源贫乏区:年有效风功率密度小于100W/m2,3~20m/s风速的年累积小时数小于2000h,年平均风速在4.5m/s。

风能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其具有较好的风能资源,为理想的风电场建设区;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有效风功率密度较低,这对电能紧缺地区还是有相当的利用价值。实际上,较低的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也只是对宏观的大区域而言,而在大区域内,由于特殊地形有可能存在局部的小区域大风区。近年来,由于风机技术的发展,大直径叶轮的风电机组普遍用于低风速风电场,可利用价值的风速不断降低。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这种地区进行精确的风能资源测量,详细了解分析实际情况,选出最佳区域建设风电场。风能资源贫乏区,风功率密度很低,对大型并网型风电机组一般无利用价值。

(2)风向频率及风能密度的方向分布。风电场内机组位置的排列取决于风能密度的方向分布和地形影响。在风能玫瑰图上最好有一个明显的主导风向,或两个方向接近相反的主风向。在山区,主风向与山脊走向垂直为最好。

(3)风速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用各月的风速(或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和全年的风速(或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与当地同期的电网日负荷曲线对比;风速(或风功率密度)年变化曲线图,与当地同期的电网年负荷曲线对比,两者相一致或接近的部分越多越好,表明风电场发电量与当地负荷相匹配,风电场输出电力的变化接近负荷需求的变化。

(4)湍流强度。风电场的湍流特征很重要,因为它对风电机组性能和寿命有直接影响,当湍流强度大时,会减少输出功率,还可能引起极端荷载,最终削弱和破坏风电机组。IT≤0.10表示湍流相对较小,中等程度湍流的IT=0.10~0.25,更高的IT值表明湍流过大。对风电场而言,要求湍流强度IT≤0.25。

(5)发电量初步估算。根据当地地形条件、地貌特征和风能资源情况,选择当前成熟的机型初步估算风电场发电量。在扣除空气密度影响、湍流影响、尾流影响、叶片污染、风电机组可利用率、场用电和线损、气候影响停机等各种损耗后,得出风电场年等效满负荷小时,这个参数是判断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6)其他气象因素。特殊的天气条件对风电机组提出更多特殊的要求,进一步增加设备成本和运行的管理难度,如最大风速超过40m/s或极大风速超过60m/s;气温低于-20℃;积雪、积冰;雷暴、盐雾、高温或沙尘多发地区;山区风电道路建设条件等。

4.风能资源评估报告格式

根据以上主要参数和参考判据,对风电场的风能资源做出综合性评估,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并编写风能资源评估报告。风能资源评估报告主要章节见表3-11。

表3-11 风能资源评估报告主要章节

3.4.3 预可行性研究

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初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为是否继续开展前期工作,特别是各项专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是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依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完成以下任务:

(1)初拟项目任务和规模,并初步论证项目开发必要性。

(2)综合比较,初步选定风电场场址。

(3)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

(4)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5)初选风电机组机型,提出风电机组初步布置方案。

(6)初拟土建工程方案和工程量。

(7)初拟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并初步进行风电场电气设计。

(8)初拟施工总布置和总进度方案。

(9)进行初步环境影响评价。

(10)编制投资估算。

(11)项目初步经济评估。

3.4.4 可行性研究阶段

3.4.4.1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根据批准地区风电场规划或项目建议书的要求,对风电场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地质勘察工作,在取得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做出项目可行性评价。

3.4.4.2 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收集的资料

(1)拟建风电场范围。

(2)项目投资简介。

(3)项目区域1∶10000地形图或1∶50000地形图。

(4)项目周边区域气象站历年(近30年)气象资料。

(5)项目实地测风资料(需测风满一年,并满足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要求)。

(6)气象站与项目实地测风同期资料(一年)。

(7)项目投资方对于风电机组拟选机型范围的意见。

(8)项目规划报告和评审意见。

(9)当地电网发展规划报告,包括电网现状图和规划图。

(10)风电场升压变电站建筑风格。

(11)风电场升压变电站生产生活水源取水方式、采暖方式。

(12)项目施工工期计划。

(13)工程管理方案(运营期间职能机构设置及人数)。

(14)项目所在区域交通运输条件现状及规划资料。

(15)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资料,以及土地类型(耕地、林地、建设区)分布图。

(16)项目所在区域有无自然林分布、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水土保持禁垦区的证明资料。若存在自然林分布、自然保护区(核心去、缓冲区)和水土保持禁垦区,需提供确切的位置和范围(在地形图上标注后提供)。

(17)项目所在区域有无旅游保护范围的证明资料。若存在旅游保护区,需提供确切的位置和范围(在地形图上标注后提供)。

(18)项目对当地军事设施有无影响的文件。

(19)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存在文物保护范围的证明资料。若存在文物,需提供确切的位置和范围(在地形图上标注后提供)。

(20)项目所在区域有无压覆矿床及采空区的证明资料。若存在压矿或采空区,需提供确切的位置和范围(在地形图上标注后提供)。

(21)项目所在区域征(租)土地价格。

(22)当地主要建筑材料价格。

(23)施工及检修道路占地的使用方案(征用或租用)。

(24)林木等用地的赔偿情况及相关政策,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25)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

3.4.4.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进行编制。

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对拟建场址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并提出建议。

(3)进行必要的调查、收资、勘测和试验工作。

(4)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与拆迁补偿原则和范围,以及相关费用、接入系统、交通运输条件。

(5)对场址总体规划、场区总平面规划以及各工艺系统提出工程设想,以满足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的要求。对推荐场址应论证并提出主机技术条件,以满足主机招标的要求。

(6)投资估算应能满足控制概算的要求,并进行造价分析。

(7)财务分析所需的原始资料应切合实际。以此确定相应上网参考电价估算值。利用外资项目的财务分析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利用外资项目的技术经济政策。

(8)说明合理利用资源情况,进行节能分析、风险分析及经济与社会影响分析。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即可委托编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接入系统设计等专题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专题报告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同时专题报告也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专项设计依据。在专题报告编制过程中,各设计单位从不同方面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提出设计方案,要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保证各报告的一致性。

3.4.4.4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设计内容及深度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有以下方面:

(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工程的任务和规模。根据风电场所在地区经济现状与近长期发展规划、电力系统现状与发展规划、所在地区的能源供应条件,从发电、替代常规能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地区特点等方面论述工程的作用和意义,论证本工程开发的必要性。同时,根据电力系统供需现状、负荷增长预测、本项目对系统的影响和要求,以及项目开发条件和项目所在地风资源条件,论证并确定风电场的项目规模。

(2)查明风力资源参数、气象数据、灾害情况、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结论。

(3)选定风电场场址。选择若干风力发电场作为候选风电场,根据气象条件、对外交通及场内道路建设条件、地质条件、电力系统接入条件、初选风机布置条件下的年发电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风电场场址。

(4)确定风电场的装机容量、接入电力系统的方式、电气主接线,初步确定风力发电机组和主要电气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5)确定工程总体布置及升压站布置、主要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型式和主要尺寸。

(6)拟定风力发电场定员编制。为确定风电场建设方案、测算运行管理成本,风电场定员一般包括管理人员2~3人、运行人员8~12人、辅助人员2~3人。最终实际定员以风电场所属公司运行管理模式确定。

(7)选定对外交通方案、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方法、施工总进度。山区风电对外交通方案可能直接决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由于长叶片的普遍使用,有些风电场的进场道路如果采用传统方案运输进行可能不具备可行性,但如果采用举升方式进行叶片运输,工程可能可行,这就要对运输方案进行比较,选择适当的方案。目前,一个50MW的风电场施工总工期一般为12个月,首批风电机组的发电工期一般为8~10个月,山区风电场的建设相对复杂一些,但如果施工组织合理、人员配备得当且无其他意外干扰等,12个月的总工期也是可行的。

(8)确定工程占地的范围及实物指标。主要确定永久征地面积和临时征地面积,如占有林业用地或农业用地,应确定用地面积和实物指标。除非非常特殊的情况,风电场建设一般不采用拆迁方式获得用地。

(9)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依据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审查批复意见,对本工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因子影响进行预测,得出评价结论。

(10)水土保持方案。依据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其审查批复意见,提出本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措施及植被恢复方案。

(11)编制工程概算。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量,按照《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编制工程概算。

(12)财务评价。财务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总成本费用计算、发电效益计算、清偿能力分析、盈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财务评价指标汇总等。

(13)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依据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及其审查批复意见,对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识别,对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价,提出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

3.4.4.5 可行性研究阶段专题报告及支撑性文件

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专题报告包括接入系统专题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社会稳定调查及评价报告,海上风电还包括海域使用论证专题报告、海底电缆路由调查和通航安全评估报告。按有关规定,如果需要还应包括地震安全评价报告。

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支撑性文件包括无矿产压覆证明、无军事设施证明、无文物保护证明、无航空安全影响证明、土地预审文件、银行贷款承诺等,如风电场场址涉及林区,要有林业用地许可。

3.4.4.6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

1.审查单位及成员组成

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一般由省市级能源主管部门委托有一定资质和技术实力的设计或咨询机构主持,中小型风电场项目可由具备甲级资质的设计咨询机构主持;大型风电工程包括海上风电场项目,一般由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级咨询机构共同主持。参与审查的专家由主持单位派遣或邀请,参与审查专家主要包括风能资源、工程地质、土建工程、电气一次和二次、环境保护、安全评价、工程造价、工程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对于海上场项目一般还包括海洋水文、海洋工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中小型风电场项目审查的政府部门和单位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县级政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保局、气象局、林业局、建设局(住建局)、国土局、地级市电力公司等单位。参加大型海上风电场项目审查的政府部门和单位有当地省市县级发改委(局)、国土资源厅(局)、海洋与渔业局、环境保护厅(局)、电力公司、海事局等。

2.审查内容及审查重点

风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以下方面:

(1)建设的必要性。由于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一般风电项目的社会效益比较显而易见,因此审查的重点是项目开发价值、项目是否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或海域功能区划一致,特别是要审查是否与其他资源利用存在冲突。

(2)风能资源条件。审查的重点一般为:

1)对风能资源评估和风电场运行有影响的特殊气候和自然条件,包括低温/高温,最大风速(台风等)、冰冻(覆冰/浮冰)、海拔、雷电、空气(沙尘、盐雾)等。

2)风能资源测量是否满足要求,包括测风点数量、高度及其布置、数据收集时段及其完整率等,以及用于风能资源评估的测风点选取的合理性。

3)实测数据合理性。如现场测风数据进行合理性测试并分析不合理数据产生的原因。

4)代表年修正的合理性。如长系列参考资料选取能否真正代表长系列风能资源的实际变化情况,长期测站与现场观测站的相关性能否用于相关,相关订正结果是否合理。

5)风能资源评估参数成果是否合理。如风速、风功率密度、A参数、K参数、切变指数、湍流强度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照实测情况、代表年修正情况、轮毂高度情况分别提出有关参数。

6)机型选择风能资源参数计算是否合理,包括最大风速计算、空气密度、气温分析等。

7)受台风影响的海上风电场,是否根据相关台风资料分析其对工程区的可能影响,是否要求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做进一步研究。

(3)工程地质。审查重点是区域稳定性评价是否合理,现场地质勘察和地形图测量情况、地形地质分析和地下水分析是否合理,场址地基(岩)土体工程特性评价是否准确,推荐持力层是否合理,是否有需要注意的特殊地质灾害。

(4)工程规模及机型选择。审查重点是电网消纳能力、风电规划规模及分期建设是否合理,输电规划和接入系统工程是否统筹考虑,机组选型依据和方法、机组布置方案是否合理,电量计算各项折减因素是否考虑齐全,取值是否合理。

(5)工程设计方案。审查重点是电气、土建、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等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相关专题报告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

(6)节能降耗。审查重点是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是否准确,对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能耗种类、数量的分析是否准确,主要节能降耗措施是否有针对性。

(7)项目设计概算。审查重点是价格水平年的选择和概算标准的采用是否合理、定员编制是否合理、关键设备和主要材料价格是否合理或符合实际情况、专项投资计列是否符合规定。

(8)项目财务评价及社会经济效益。审查重点是:①资本金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利率是否符合现行标准、成本参数是否合适;②增值税、所得税、各项附加的比率是否正确,是否考虑了行业和地区的优惠政策;③收益率是否在合理范围内、表格中数据关系是否准确;④海上风电项目是否提出运行期满后拆除应达到的要求、拆除费用是否合理;⑤海上风电场是否按标准收益率测算上网电价,并对测算结果进行的合理性分析;⑥是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会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