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按照国际标准来看,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得晚了。它肇始于1990年10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建立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拥有农产品和金融产品的期货市场。
就像在诸多开拓性事业中所表现的那样,中国很快就赶了上来。今天,中国有4家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商所,1993年成立)、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1993年成立)、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期所,1999年成立)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2006年成立)。还有最近上市原油期货合约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惊人的成功,值得为之喝彩。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已经展现出在短期内取得难以置信而又前所未有的成就的能力。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用短短的30年时间让如此多的人民摆脱贫困。
不过,期货市场的复杂和专业,并且在中国基本上还只限于国内交易这样一个事实,使得它对于大众而言还是相对陌生的经济领域。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将以这本书就期货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价值和巨大贡献提供一个更好的认识角度。对中国大众来说,认识期货市场如何以及为何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绝对必要的。
我经常提到,在20世纪,世界已从“大”变“小”,从“广”变“微”。无论是从广义相对论到量子力学,还是从单体细胞研究到基因工程,在这个时代,人类能够探究自然界的基本构成。确实,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其他科学的同步发展,使近距离观察和研究最基本的物理与生理过程成为可能,人类由此获得认识自然的能力。同样,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成熟的投资策略,其结果也是非凡的。当我们进入数字时代,复杂的计算以及随之产生的尖端分析系统,也为金融工程师提供了将金融风险归类的能力。投资学方法论已由巨细靡遗的正统策略演进为精确调制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我们逐渐由过去长期的风险对冲策略转为线上风险管理,从宏观应用转向微观应用。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将金融期货称为“过去2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他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 Group)推出货币期货的举动视为“开创了金融的摩登时代”。
一个人只要扫视寰宇就能意识到,期货市场是管理风险不可或缺的工具。全世界最大和最专业的金融机构——国内、国际的银行,公募、私募的养老基金,投资公司,共同基金,对冲基金,能源供应商,资产和债权管理者,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互换交易商,农业生产者和保险公司——都在使用这个工具。换言之,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来对冲或管理它们在外汇、利率、能源、农产品、环境或者证券上面临的价格风险。由此,国民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正因为如此,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芝加哥模式也为各国发展期货市场提供了参考范本。今天,除美国以外,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新加坡、英国、阿根廷、哥伦比亚、新西兰,当然包括中国都建立了发达的金融期货市场。
中国业已进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关键期。中国的领导人筹划实施了从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制向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的消费驱动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当此转型开始,绝对要认识到期货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这本书将会提高人们对期货的认识。
2018年5月于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