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三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仙庾岭湘东九大碗

“耕食记”,一看招牌,就带着“农耕文明”的气息。大门口的招牌上一排文字就这样醒目的注释着:对食物的耕种与加工、选择与溯源、专注与信仰。

耕食记,坐落在株洲市仙庾镇仙庾岭风景区黄陂田村仙泉谷,与仙庾岭上的“仙庾道观”相邻。从坡底向上走,“耕食文明博物馆”、“耕食饭堂”、“耕食酒窑”、“耕食书院”、“耕食讲坛”依山而上,耕食讲坛建在整个建筑群的最高处。在此设坛,让人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

当你穿过这一栋栋的各具特色的长廊瓦屋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而一块块镶在土泥筑墙上的“耕食语录”,好像是在细声地向你传递远古农耕文明与“耕食饭堂”的出品理念:“自耕心田,正食合道”,“在地耕食,湘土蛮烹”,“手自执锄以图凿饮耕食,冶而作陶好为饭稻羹鱼”……那里的一物一式,一品一味,一切都以质朴的方式传承着“神农煮茶”、“传家老坛”、“灶糖卤熏”、“饭稻鱼羹”、“五粮土酿”的饮食文明。而这一切文明的源泉,是他们在仙庾岭周边租赁的农田土地自耕,绿色无污染,开启了从菜地到餐桌最短的饮食里程。

最吸引我的,是菜谱上的“湘东九大碗”:耕食头碗,过年杀猪菜、黄家豆豉碌白鹅、浸椒黄土鸡、牛腩高山萝卜、粉蒸湖藕、大碗烟笋、茶油蒸腊河鱼、酱烧紫土豆之类。一色用青花斗碗装盘入席,如果再温一壶耕食记自酿的“冬酒”,一显质朴的食韵、地域食俗的待客之道,虽然简单,本味本色,一种裸烹的味道。

“九大碗”,又称“九斗碗”。一席菜由九个菜组成。头碗不能多变,其他菜可以自然组合,灵活多样,选择性强。讲究的席面,不能没有鱼,用材普通,都是用一些乡村土生土长的原材料烹制。四川也有九大碗。百姓家的红白喜事,都要办一顿丰盛的酒席。旧时除猪肉外,或鸡或羊必上满九碗主菜而得名。后来发展演变为上九道菜,依次顺序为:一、干盘菜;二、凉菜;三、炒菜;四、镶碗;五、墩子;六、膀;七、烧白;八、鸡;九、汤菜。这一习俗,民间还流传有《九碗歌》:主人请我吃晌午,九碗摆得胜姑苏。头碗鱼肝炒鱼肚,二碗子鸡炖贝母,三碗鲤鱼燕窝焯,四碗猪肉焖豆腐,五碗金钩勾点醋,六碗金钱吊葫芦,七碗墩墩有块数,八碗肥肉火巴漉漉,九碗清汤把口漱,酒足饭饱一身酥。

相对于四川的“九大碗”,耕食记的“湘东九大碗”是一种简约的粗犷。2013年10月18日,耕食记厨师们做了一席“湘东九大碗”参加中国厨师节的展示,将耕食记承载的农耕文明的文化作为展台背景,展示了湘东头碗、炎陵米浆蒸白鹅、攸县刮丸豆腐、炎陵云雾笋、豆豉碌麻鸭、茶陵三宝烧黄牛、茶陵紫板薯、炎陵大片腊肉、新米发糕。色泽鲜艳,美观大方。就凭这一方食俗的简约表达,作为本次活动评委我给了高分,耕食记夺得了第23届中国厨师节湘菜展台一等奖。

当我们离开耕食记时,恰遇耕食记董事长黄新华先生欢送外宾,黄先生听说我是“范哥点菜”专栏作者时,他连忙邀我去耕食书院参观。

走进书院,看到的是满墙饮食文化的书籍,书架上有我的拙作《神策湖南名小吃》、《湘菜六味》、《经典湘菜》和《湖湘文库·湘菜谱》。“谁能收集得这么齐?”“你的书我都读过了。”黄先生边走边说。我甚为感动。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寒暄,才知黄先生也是老餐饮人,发迹于株洲,轰动长沙的“盛世芙蓉”就是他立足长沙餐饮的桥头堡。

初遇黄先生,我感觉他为人亲和,满身儒雅,从耕食记里,也领悟了这位1983年湘潭大学学子的文化商人的商业格局和眼光的独到,仙庾岭已将千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的“渔樵耕读”的生活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耕食记,自耕心田,正食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