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医入门基本学说
第一节 气化学说
气化学说是研究气的发生、发展,以及气的本质与作用及其变化运行规律的一门学说。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因、病理、诊断、方药、辨证论治和预防摄生学。所谓藏象、经络,皆以气化为中心;用太极、阴阳、五行、运气学说,阐明人体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阐明脏腑、经络、气化与气血津液、精神和七情六欲、神志变化的辨证关系;阐明脏腑、经络、气化作用在体表与内脏、官窍、筋脉、骨肉之间的辨证关系;阐明自然界与人体脏腑、经络的联系,从而指导辨证论治与摄生。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百病皆生于气,诸痛皆因于气”。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邪,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伤。在病机上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在诊法上察气色以判病位及吉凶,诊脉气之盛衰,方知病情之虚实及轻重。在治疗上以方药之气味,调补人体之虚实等。都围绕辨“气”这个关键,从而产生中医学各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因此,气化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气,在自然界指环绕地球、养育万物、变化无穷的大气。也叫元气。虚空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分阴阳,阴阳为太虚;太虚本一元,阳化气,阴成形,天地万物,莫不由之;气之虚怀若谷,无边无际,至大至极,环绕地球,充塞宇宙;气在天地之外,包罗天地。气在天地之中,运行天地;日月星辰得以明,雷雨风云得以施,四时分明,万物得养,皆气化之所为;天地覆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气在人体,体现生命,化生精血,运行血液,宣通内外,周流全身,营养机体,顷刻无间,出入升降,昼夜有常,自上而下,自表而里,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以气惯通。气为人身之根蒂,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盾。发生吾身者,即真阳之气;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气。气者,人之根本。元气为其生身之精气。元气是构成人体的本原,人含气而生,精气尽而死。故人之所生,全赖此气。
一、气之生成
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为肾与膀胱水归宿之地,此水不自化为气,赖鼻间吸入天阳之清气,从肺管引心火,下入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气既生,上交于肺,是为呼吸。气化于下,则水道通而为溺。故气之为物,有类于能,为热为火,力所从生。人体之气,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精气源于肾,清气入肺合水谷之气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贯血脉而行呼吸,肺居上为气之主;中气居于中焦,司纳运而主消化,脾胃居中,为气血生化之源;元气居于下焦,司两便而秘精,肾居下为生气之源;营气行于脉中,泌津液而化以为血,内注五脏六腑,外营四肢末梢;卫气行于脉外,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脏腑深藏于内,赖气化以行其职,神志显露于外,赖气化以应其象。升降浮沉,形神相召;气化居中,变化由生。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其所需,排其所弃,乃脏腑之生理。气化为形,形化为气。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从而内则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以推陈出新;外而视、听、言、行,以应万事之变。人生所赖,唯气而已。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气上交于阳,阳气下交于阴;阳气卫外而固,阴气藏精而起亟;阳气在外,阴气为使,阴气在内,阳气守之;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全过程,故万物皆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赖气以生,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二、气之升降
气之阴阳互根,胜负消长,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因素。寒甚则热变,热甚则寒变的极则生变规律,维护着阴阳相对统一。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尽阳生,阳尽阴生,相互为用,胜负屈伸。气之动静相召,上下相临,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条件。万物之生化,全赖气之阴阳;万物之始终,皆在动静之中。阴气主静,阳气主动,阳动而变,阴静而合;地者运气,上应于天;天者布气,下临于地。气之聚散往来,出入离合,是气化活动的基本方式,体现了生物生命的活性。在人体以这种方式进行运动,至则气同,分则气异;阴阳反复,寒暑迎随;有余而往,不足者随;不足而往,有余从之。阴气内化,阳气外荣,出入离合,阴阳相贯,顷刻无间,运行不息。气之升降浮沉,刚柔相济,是气化作用的又一重要方式。阴气主升,阳气主降;阴中之阳升,阳中之阴降;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上下相召,升降相引,刚柔相济;天地相交,气布有方,变化作矣。在人体,肝肾居下,其气上升,阴升而化阳,故清阳出上窍。心肺居上,其气下降,阳降而化阴,故浊阴出下窍。脾胃居中,为升降浮沉之枢纽。脾升,肝肾亦升,至水木不郁;胃降,心肺亦降,至金火不滞。火降,则肾水不寒;水升,则火不上蒸,刚柔相济,变化出焉。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三、气之运化
气之运化五运所主,六气分司,季季有变,年年有更,有律可循,有法可推,三阴三阳,人亦应之,亢害承制,制则生化。人之一身,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或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侵,或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或五志迸发,饮食劳倦所伤,则乖戾失常,气之冲和失常,清纯者化浊,流利者反滞;顺行者抑郁,动静者反作;升浮者下陷,沉降者上逆,阴阳错乱,清浊相干;刚柔失济,燥润偏弊;表失卫护而不和,里失营运而弗顺;血失统帅而逆乱,精失化源而衰竭;液失布化而凝聚,神失主宰而不守;脏腑失守而无权,经络失调而阻滞,其病而生。人之病者,必因气化失调所致。如风伤气者为疼痛,寒伤气者为战栗,暑伤气者为热闷,湿伤气者为肿满,燥伤气者为闭结;寒则气收,暑则气泄,劳则气耗;伤于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诸如此类,一言尽之,诸病皆生于气。阳气盛则发热,阴气盛则畏寒;正气盛则病实,精气夺则病虚。阴阳气伤,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消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余,则有寒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填满,清浊相干,则为霍乱。营卫气伤,卫气虚,则洒淅恶寒;营气虚,则蒸蒸发热;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倶虚,则不仁且不用。脏气失调,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泾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气往来行,则为痒,气留不去,则为痹;气郁于胸为膈,气滞于腹为臌,皆为气化失调所致。故治病之道,纳气为主,察本于标,气可令调。抑其所胜,扶其所虚;祛邪安正,扶正祛邪,务使气机调达,复其气化之常道。故“行医不识气,治病有何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
四、气机升降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气的运动为气机。人体脏腑气机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是气之升降出入运动的结果。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肝气的升发与疏泄、脾气的升清与胃气的降浊、肾水的上升与心火的下降等,都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行的具体表现。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引导下处于动态之中。肾在下,属水之脏器,为水中有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性向上,火能生土,肾火向上走,使脾土温暖,脾把胃腐熟初步消化移于小肠的食物经过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的肺脏,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身输布。脾气从左边向上升。肾中的水,由于水生木,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向上升发了,肝之气也随脾土从左边往上升。肝属木,气机随着肝脾升到肺和心。木生火,火,五脏属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肺属金,主肃降,气机就开始往下降。心火本是要上升,但因肺金在其上,肺降,心火就跟着降,一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寒。而肾水随着肝木上升而上升,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即水火既济。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心火就无法下降,就会上面热,不能交于下,出现下面寒的局面。心是恶热的,热,心就会有病,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而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在肺金下降的同时,饮食入胃,食物向下行,胃气就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胆汁下入十二指肠后下行,顺应“胆随胃降”之说。胃有病,即胃气不下行,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出现气机逆行。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肺气,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气机运转模式。脾为五脏之轴,胃为六腑之首,脾胃合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脾胃一阴一阳居中,为中心轴,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轴来转的。因此,依据五行生、克、乘、侮原理,及五脏呈五色的“诊疗观”,以及“诸内必行诸外”为导向,就能用观望形体,五官面色,嗅、闻、问、听、切按体脉,脏腑经络辨证,再运用气机升降理论,很容易找着病因。如肺失宣肃、肝失疏泄、心肾不交、脾不升清、胃失和降等。但其病理变化不外气机升降不及、太过和反常三类。升降不及是指脏腑虚弱、运行无力,或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如肺虚之咳嗽无力;脾虚之便溏;头昏乏力;脏腑气虚之便秘等。升降太过是指脏腑气机的升降运行虽然与其主导趋势一致,但却已超过正常程度。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则眩晕、头痛、目赤。脏腑、膀胱气机泄降太过则泄泻、尿频、失禁等。升降反常是指脏腑气机升降运行与其正常生理趋势相反,亦即当升不升而反下陷,应降不降而反上逆。如中气下陷的泄泻、脱肛、阴挺、内脏下垂,胃气上逆的呕恶、嗳气、脘胀,心肾不交的心悸、失眠等。临床以气机升降反常的病证为多见,其治疗非单纯升清(阳)或降逆所能奏效,必须升降并用,可砭、可针、可灸、可药,以达到调整人体气机升降紊乱,使之回复正常的目的。
人体脏腑组织及各脏腑组织之间的气机升降,共处于升降出入的对立统一体中,共同完成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的不断自我更新。即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并将这种物质通过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摄其精微而充养自身。同时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以维持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这种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