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
政策分析方法有很多种类,本文重点探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离开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会陷入无序的数学运算的泥潭,失去方向;离开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就会陷入概念的泥潭,再华丽的论证也只能是苍白无力。
定性分析方法一般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一般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合议分析法、集团头脑风暴分析法、德尔菲分析法和博弈分析法。
(一)情景分析法
1.什么是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在推测的基础上,对公共政策实施可能出现的未来情景进行描述。情景分析法最早起源于军事部门的战略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公布假想的几种情景预测对军事量的要求;其后,这种方法被用于企业战略规划制定,比如壳牌公司、兰德公司等。20世纪70年代,巴特尔研究院设计出了“七步情景分析技术”。20世纪80年代,情景分析法被屡屡用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分析中。
公共政策情景分析法实际应用中无规定的形式。大多数时候,情景分析者先从一般情景入手,慢慢加入一些复杂因素,随着不确定性的加强,情景预测与现实越来越接近,在这种近乎“仿真”状态下的路径思考对未来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在公共政策领域中应用此种方法,要求通过一系列分析步骤,设想未来情景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从而考虑合适的公共政策方案。情景分析不仅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未来。
2.情景分析的基本步骤
许怀东撰文对情景分析的基本步骤作了很好的诠释。他认为,情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步骤。摘录如下。
第一步:建立一个数据库。建立一个内容充实的数据库,收集可能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
第二步:确定主题目标。确定研究的主题目标,即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情景分析的第一步。由于参加讨论的专家来自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观点,因而需要对主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以统一对主题的认识,并确认与主题有关的各种因素。在这一阶段,通常可以使用累进式抽象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步骤,使参加者能够将所讨论的问题看作整个情景分析的一部分,并使主题逐渐归结成较为明确而又抽象概括的问题。
第三步:分析并构造影响区域。明确了情景分析的主题之后,就需要对影响情景主题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这些因素分类构成影响区域,对这些影响区域及其与情景主题之间的关系再进行分析,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最后检查分析是否包括了所有有关的方面。在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时,往往采用头脑风暴法,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运用综合法通过对一些不相关联的因素的分析,归纳出不同的影响区域。
第四步:确定描述影响区域的关键变量。对每一影响区域,确定并详细地阐明关键变量,以便定性或定量地描述现有的状态和未来可能的情景。这些关键变量及其变化反映了影响区域的现有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为了确定这些关键变量及其变化,可以收集统计数据,并在影响区域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通过对这些数据和影响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定性的指标。对这些定性的指标再作进一步的分析,确定出那些决定未来发展各种可能选择的指标,这样就把大量的定性指标归结为较少数的一些相互关联很强的关键变量。在这一阶段,常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德尔菲法和交叉影响分析法等。
第五步:构建各种可能的、自洽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集合。将每一关键变量假想的变化趋势构成一组自洽的集合,以便进行有意义的情景分析。这些关键变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集合,决定了情景分析的基本结构。在这一阶段,可以采用一些预测与评价技术,如交叉影响分析、复杂的直观评价等。
第六步:选择并解释环境情景。在完成了第五步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洽性、可能性和有代表性,选出三至五个假想的发展趋势的集合,构作环境情景。为了能够描述在情景主题的“未来空间”中十分不同的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趋势是十分重要的。这三至五个假想的发展趋势集合仅给出了未来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的一般框架,对于主题情景未来的状态、通往这些状态的路线以及发展趋势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对其自洽性需要作进一步的检验,进而对环境情景做出详细的、逻辑的解释。
第七步:引入“突发事件”检验其对环境情景的影响。第六步中构作的可能的未来情景,会由于一些未曾预见的突发事件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了使规划者能有准备地面对这些可能的突发事件,就要预先分析这些事件,按这些事件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进行排列。在未来情景中引入可能发生并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研究其效应。这样,就对假想的未来情景提供了一种“灵敏度分析”。如果引入这些突发事件使未来情景发生了极有意义的变化,就需要分析这一新的情景。在这一阶段,通常使用头脑风暴法等设想出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逐一列出,并就其对未来情景的影响,一一做出分析,最终确定出最具有代表性未来情景。
第八步:详细阐明主题情景。经过上述的灵敏度分析之后,需要系统地评价环境情景对主题结构的重大影响,并就主题情景建立起关于未来状态的一幅自洽而完整的图像。通过详细阐明主题情景,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3.情景分析法的用途
近些年来,情景分析法的用途越来越广,这从CNKI网站关于科技文献的统计可窥一斑。截至2015年年底,关于情景分析的研究文献高达580项,涉及碳排放(75项)、能源管理(50项目)、环境保护(35项)、规划设计(31项)、风险管理(27项)、战略研究(26项)、应急管理(20项)、污染防治(19项)、交通建设(19项)、气候变化(14项)、政策研究(13项)等,同时还涉及教学设计、新型城镇化建设、汇率机制、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等诸多方面。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情景分析法作为一种定性分析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已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了。
(二)合议分析法
合议分析法是指有组织、有目的地把众多专家聚集起来分析公共政策的一种方法。旨在更好地发挥群体的智慧,通过专家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思维共振或组合效应,从而形成高级的宏观智能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形成政策分析的成果。这里主要介绍缺点列举分析法、希望列举分析法和集团头脑风暴分析法。
1.缺点列举分析法
缺点列举分析法是通过会议的形式搜集新观点、新方案、新成果来分析公共政策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列举事物的缺点入手,找出现有事物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再探讨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此分析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列举缺点阶段。即召开专家会议,启发大家找出分析对象的缺点。缺点找到了,就等于在改进的道路上走了一半。
第二阶段,探讨改进政策方案阶段。会议主持者应启发大家思考存在上述缺点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会议结束后,应按照“缺点”“原因”“解决办法”和“新方案”等项列成简明的表格,以供下次会议或撰写政策分析报告用,也可以从中选择最佳政策方案(见表2-3)。
表2-3 缺点列举法观点汇总表
缺点列举法主要用于政策方案的评价和改进上。对旧政策方案改进的实质就是对其缺点的改进,只要把旧方案的缺点尽可能地列举出来,就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的目标和措施。由于缺点列举法主要围绕着旧方案缺点做文章,一般不触动原方案的本质和整体,因而属于被动型分析方法,难以产生新的政策方案。
笔者曾于2013年8月在《财会研究》上发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综述与思考》一文,针对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支持政策进行了翔实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套用缺点列举法,可形成表2-4。
表2-4 企业自主创新税制缺点列举法观点汇总表
缺点列举法作为定性分析法的一种,常常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现行公共政策进行分析,缺点找到了,原因弄清楚了,完善政策设计的思路也就明确了。这种“三段式”的研究思路在当前学术论文撰写中被大量使用。
2.希望列举分析法
希望列举法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R.克劳福特提出的。希望列举分析法就是通过列举希望点的方法进行政策分析,也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主持人应启发大家围绕主题列出原政策方案的希望之点,以“要是这样该多好”来开拓人们的思路,将希望达到的结果一一列出,不管是否可行。
第二步:评价第一阶段上列出的希望点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则继续探讨达到“希望点”的途径。会后,应按照“希望点”“是否可行”“为什么”及“达到希望点的途径”等内容列成表格,以供下次会议讨论、撰写政策分析报告或选择新的政策方案之用。希望点列举法观点汇总表见表2-5。
表2-5 希望点列举法观点汇总表
希望列举法着眼于从总体上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列出原政策方案不具备但人们所希望出现的特点,再加以分析研究以寻找解决的办法。原政策方案之所以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是因为它缺少人们希望的优点,必须用能满足人们希望的新特点取而代之。由于该法主动地从整体上本质上彻底改变原政策,所以是一种主动型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突破原政策的旧框架,从而产生全新的政策方案。
根据CNKI网站统计,关于希望点列举法的研究文献多达440余篇,大多围绕着产品设计、需求管理和工艺创新等方面。近些年来,希望点的适用范围也日渐广泛。比如,天津市一直用这种方法征询民众关于民心工程的希望点。以2016年20项民心工程公开征集建议活动为例,在为期12天的征集活动中,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共有近3100人次提出建议3500多条;其中1100多名网友通过网上留言提出建议1300多条;收到建议信函105封,提出建议170多条;1900多人次通过电台、电视台热线电话提出建议近2100条。天津市民心工程办公室通过分类汇总,市民建议主要反映在改善居住条件、发展公共交通、整治市容环境、方便市民出行、完善社区服务、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汇集民意,归纳民众的希望点,能更为有效地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实事。
(三)集团头脑风暴分析法
集团头脑风暴分析法,是以集体的宏观智能结构,通过逻辑性的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启发,引起“思维共振”,互相补充,产生组合效应。头脑风暴法属于智力激励决策方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
集团头脑风暴分析法分为直接头脑风暴分析法和质疑头脑风暴分析法两种。
1.直接头脑风暴分析法
直接头脑风暴分析法,是指通过共同探讨具体的问题,发挥宏观智能机构的集体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专家评估、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
组织专家会议应注意几点。一是严格限制预测对象的范围,便于参加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所涉及的问题;二是认真对待和研究专家组提出的任何一种设想;三是鼓励参加者对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四是使参加者能解除思想顾虑,创造一种自由发表见解的气氛;五是发言力求简短精练,不需详细论述,否则,将有碍创造思维活动的进行,不允许宣读发言稿。
专家会议与会者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一是如果参加者互相认识,要从同一职位(职称或级别)的人员中选取,领导者不应参加;二是如果参加者互不认识,可从不同职位的人员中选取,这时不应宣布参加人的职位;三是参加者的专业应力求与所论及的预测对象的问题相一致。尽管这并不是专家组组成的必要条件,但是,专家组中最好包括一些学识渊博、对所论及问题有较深理解的其他领域的专家。
2.质疑头脑风暴分析法
质疑头脑风暴法是针对直接头脑风暴分析法提出的设想和方案逐一进行质疑,寻找实现设想和方案的可行性路径。
头脑风暴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学校等各领域,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地避免各种陷阱,效果不尽如人意。一般来说,头脑风暴法的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没有清晰的目标,导致讨论失去方向;二是参与讨论者的背景过于接近,限制了个人分散思维;三是老板成为讨论的推动者,权力的身份束缚了广泛讨论;四是评判过早,妨碍了思维的深入展开;五是满足于为数不多的想法,禁锢了疯狂的想法和新颖卓异的方案;六是没有收场或后续执行,使得讨论流于形式,没有付诸实施。
(四)德尔菲分析法
1.什么是德尔菲分析法
德尔菲分析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默(Helmer)和戈登(Gordon)首创。1946年,兰德公司为了避免集体讨论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第一次使用德尔菲法用语定性预测,其后这种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20世纪中期,当美国政府执意发动朝鲜战争的时候,兰德公司又提交了一份预测报告,预告这场战争必败,但当时的美国政府完全没有采纳,结果一败涂地。这一经典案例使得德尔菲法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了广泛认可。
德尔菲是古希腊地名。相传太阳神阿波罗在德尔菲杀死了一条巨蟒,成了德尔菲主人。在德尔菲有座阿波罗神殿,是一个预卜未来的神秘之地,人们就借用这一具有灵异的名字,彰显这种方法的神奇预测功能。
德尔菲分析法,也称为专家意见法或专家函询调查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小组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反复地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德尔菲分析法过程可简单表示为:匿名征求专家意见—归纳、统计—匿名反馈—归纳、统计……若干轮后停止。
德尔菲分析法有三个明显区别于其他专家预测方法的特点,即匿名性、多次反馈、小组的统计回答。一是匿名性。德尔菲法实施过程中,所有专家小组成员不直接见面,只是通过函件交流,这样就可以消除权威的影响。匿名性保证了专家们彼此互不知道有其他哪些人参加预测,他们在背对背的情况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受权威及他人的影响。二是多次反馈。德尔菲法需要经过三四轮的信息反馈,在每次反馈中调查小组和专家小组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使得最终结果基本能够反映专家的基本想法和对信息的认识,所以结果较为客观、可信。三是统计性。德尔菲法的统计报告包括一个中位数和两个四分点,其中一半的观点落在两个四分点之内,一半观点落在两个四分点之外。这样,每种观点都包括在这样的统计中,避免了专家会议法只反映多数人观点的缺点。
2.德尔菲分析法工作流程
德尔菲分析法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在每一步中,组织者与专家都共同参与,承担着不同的职能,详见表2-6。
表2-6 德尔菲分析法工作流程
表2-6反映的是德尔菲分析法的一般流程,是否要经历四个阶段,要视情况而定。有些时候,到第二、三步就达成统一意见,即宣告结束;而有些情况下,经过四个阶段都没有达成统一意见,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少数。
德尔菲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用得较为广泛,比如人力资源规划、战略发展规划、营销手段创新等。我国政府也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比如,2009年广西南宁市纪委监察局召开反腐倡廉创新工作研讨会,邀请自治区纪委、自治区人大财经委有关领导和专家,部分县区、市直单位主要领导,部分市纪委委员参加,运用“头脑风暴法”“碰撞”反腐倡廉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共产生47条有关意见和建议。另外,一些重大课题的立项也采取了这种方法。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2015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受理申报27916项,经过通讯评审(通讯专家背对背认真审阅评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设计论证》并打分,反馈给国家社科办汇总统计,符合德尔菲分析法的操作流程)、会议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立项课题为3777项,平均立项率为13.5%。
(五)博弈分析法
1.什么是博弈分析法
博弈是指利害关系相反的各方在竞争和冲突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行动,每一方都寻求得到最大的收获,并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公共政策的博弈分析法,就是遵循博弈原则进行的政策分析方法。博弈实际上就是一种策略选择,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各方参加者的策略选择,即博弈过程。将博弈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政策分析之中,能对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团体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较为真实的描述,较为准确地预测公共政策实施将产生的后果,从而达到减少政策失误、优化政策设计的目的。
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现实情况下,每一个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等)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也都在积极争取自己的利益要求和目标,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建立在利益主体理性选择的假设前提下,与政治要求无关,或者说是在政治限定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很多情况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利益主体采取变通政策的行为,甚至不惜通过违法的手段达到目的。比如,环境保护政策限制了企业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为,企业应购置专门的设备减少污染和排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于是,不少企业铤而走险,采取夜间偷排等手段降低自身成本,从而使得公共政策失效。
2.博弈分析法的应用
现举例说明博弈分析法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应用。
比如,房地产政策。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扬,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为了促进产业有序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房地产市场的公共政策(详见表2-7)。中央政府出台这些政策的初衷是规范房地产市场,但政策的执行必然影响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和购房者的利益,因此,便出现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和购房者之间的利益博弈。
表2-7 2010—2016年主要房地产政策一览表
从表2-7可以看出,十多年里,中央政府灵活地运用政策手段调整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虽然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调控效果并非最好,但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各种调控政策是各类利益主体公共博弈的结果,有的是中央政府主动而为,也有些是依据对方的反应而不得已的应对之举。在整个博弈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博弈目的,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行为方式,致力于达成纳什均衡,即博弈各方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虽然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不可能的,但基于良好的预期,博弈活动一直持续着。一是中央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适时出台相应的调整政策,针对土地资源运用税率、利率以及行政干预等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保证市场有序发展,其参与博弈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二是地方政府。由于房地产所产生的税收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抑或是为了自己的政绩,抑或是为了兑现自己所承担的各类债务,会极力做大房地产业,他们会有选择地把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传达给房地产开发商。三是房地产开发商。作为企业的房地产开发商人,其追求自身价值或利润的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其必须在中央政府调控政策范围内实现其目的。中央政府调控政策形成的强有力的约束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寻求地方政府的保护,会尽一切可能地与地方政府达成一致,形成了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联盟”。四是购房者。在四个利益主体之中,购房者是地位最低的,也是讨价还价能力最弱的,但其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事实上,他们会在充分掌握政策信息的前提下,采取一些手段来避免自己的利益遭受损失。比如,当初,购买“二套房”适用高利率和高首付的时候,不少购房者选择“假离婚”来降低税费。虽然部分购房者遭遇“假戏真做”的痛苦,但这是他们在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对策。还比如,如今房产税新政即将出台,不少拥有三套以上房屋的民众千方百计地思虑着如何避免更高的税收负担。
现对图2-3简单解释如下。
图2-3 房地产博弈利益主体关系图
(1)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让渡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权力让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权限,二是财政分配权。在围绕房地产进行的博弈中,让渡的权力主要是财政分配权,即对房地产产生的各种税收收入归属的划分,比如营业税(2016年5月1日被增值税代替)、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印花税等。“94税改”以后,随着我国分税制逐步完善,国税和地税的划分逐渐明晰。由于我国是税收立法权高度集权的国家,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获得的收入取决于财政分配过程中所获份额的大小。
(2)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权利限制
中央政府通过颁行各种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权利限制。比如,2006年,建设部等九部委采取雷霆手段,联合制定了《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其中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这就是坊间常称的“90/70政策”。还比如,在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国土部门对别墅用地三令五申,自2003年开始到2012年6月,国土部连续九次重申严禁批准别墅用地。其中,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版)〉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限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增加了住宅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1.0(含1.0)的限定。类似的政策还有很多,正是这些政策限制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权利。
(3)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联结
前文已述及,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追求利益和保护形成“联盟”,这种联盟通常通过地价、容积率、配套设施、税收返还等因素来体现。“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垄断,导致了土地升值,让房地产开发商加大投资力度,从而促使了房价的上涨,房价上涨又会致使地价上涨。房地产的这种发展模式,使地方经济更多地依赖于房地产,从而使其陷入了政府调控的循环模式中,而房地产业的暴利也让房地产企业、银行、政府三者结成了利益联盟。”
(4)购房者与地方政府的利益联结
购房者购买商品房、二手房都要缴纳数额不菲的各种税费,这些税费都构成了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如果税是地方税,则全部在地方政府之间划分(不同级地方政府有税收划分细则);如果是国税,则地方政府享受税收返还。购房者不计较或不关心自己所缴纳的税费被哪级政府掌握,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购房成本。尤其是二手房的购买者,很关心中央政府关于“首套房”和“二套房”税费的政策规定,因为这些规定将直接影响其购房成本。
(5)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联结
这二者之间的利益联结很好理解,也就是针对房屋的价格所形成的利益交换关系,此消彼长。
华南师范大学王静老师曾撰文描述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弈矩阵。现摘录如下。
由于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结成联盟,所以可以假设中央政府只与一方博弈,双方都希望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作为中央政府其博弈可能有两种选择方案:一种是强制执行公共政策,另一种是非强制执行。相对地,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可以采取主动接受和不接受两种对策应对中央政府。
其博弈关系见表2-8(中央政府为A,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为B)。
表2-8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博弈矩阵
在策略组合一中,中央采取非强制的方式来执行政策,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也积极地配合实施此政策。政策得以快速、有效地实施,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成本也较低。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这种策略组合是最理想的。
在策略组合二中,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不接受中央政府的政策,而中央政府也没有采取措施强制其执行,这样政策没有实行,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低下,但也没有浪费其人力、物力等行政资本。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对此项政策的下达,只是虚惊一场,不但获得了经济上的利益,其政治和社会资本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对于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来讲,这种策略组合是最理想的。
在策略组合三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采取强硬态度,强制执行其下达的公共政策,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选择接受。这样中央政府的政策可以有效地执行,收效好、办事效率高,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由于执行了该政策,对本地房屋价格加以调控,其获得的经济利益减小,但由于很好地配合了上级部门的工作,社会影响力和政治资本得到了积累。
在策略组合四中,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开发商选择不接受中央政府的政策。但是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它要采取强制性手段来实施此项政策,那么强制执行可以使政策得到实施,但强制执行必然会消耗人力、财力等资源。因此,强制执行的行政成本较高。而对于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来讲,中央强制执行后,作为下属部门只能被动接受政策,其经济利益受损的同时,得不到上级部门的认可,社会舆论也会对其加以批评。因此,这种方案是双方都不愿意选择的。
王静老师在以上博弈矩阵中没有分析购房者的行为,事实上,购房者的行为很难影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也难以决定房地产开发商的定价策略,他们在政策范围内“用脚投票”,灵活应对各种公共政策,当政策空间足够小的时候,放弃也是他们的一种选择。
以上是以房地产为例,探讨了博弈这一定性分析方法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其实,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时代,博弈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在各类利益主体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而采取各种策略的过程中,公共政策就制定出来了,因为,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各方利益协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