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夏威夷:当东方遇上西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ART 1 壹当东方遇上西方

01 夏威夷是美国的?

美国人来到夏威夷竟然会有“文化冲击”(cultural shock)。一个让美国本土人感到“诡异(weird)”的地方,美国本土人飞到夏威夷,看到这么多亚裔面孔,深深怀疑“这怎么是美国”, “感觉到了国外”。

一则真人真事。朋友的朋友从纽约飞到火奴鲁鲁开会,早高峰路况略堵,他看到一个本地出租车司机做了个什么手势,还摇摇晃晃。这位城里来的纽约客整个人都不好了,以为对方挑衅下一秒就是摔车门干架。

其实不然。要知道,夏威夷司机伸出的一定不是中指,而是沙卡(Shaka sign)手势。和中国人表示数字“六”的手势一样,沙卡是夏威夷人互相打招呼示好的手势,正反摇晃两下的肢体语言,传递着“你好”、“再见”、“祝你好运”,在冲浪文化和南美巴西等地十分流行,当然也是夏威夷集体照和自拍的招牌Pose。

有了夏威夷,美国多了许多东方元素和亚太基因。不同于欧美人习以为常的“个人主义”和征服自然的逻辑,夏威夷文化偏向于亚洲的集体主义,强调“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夏威夷大学副校长东方睿德(Rasenbrock Reed)说:“夏威夷,理论上是美国的,但文化上是亚洲的。”

在夏威夷,高调地表现自我并不受鼓励,人们试图保持低调,避免和他人发生冲突而丢面子。当地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不强调个人取得的成就,而是表明自己所归属的群体,来自哪个岛、城镇、中学等。这也和东方文化传统更为接近。

夏威夷原住民爱山敬水,认为大自然的生灵都是平等的生命体。他们在拿植物做草药前,会用夏威夷语问候植物,并请求同意,“我可以将你摘下吗”—好似《茉莉花》中所唱,“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夏威夷的文化基因偏东方,难怪让美国人觉得“异质”。

夏威夷历史照片

浩瀚的太平洋正中间“漂浮”着夏威夷群岛。它们与地球上任何一块大陆都不近,距东京6100千米,距斐济5000千米,距旧金山3800千米。它由132个漂在北太平洋上的岛组成。1898年之前,它一直是独立王国,有着典型的波利尼西亚特色。

东西方中心里挂着的世界地图同中国的世界地图有着一样的维度:夏威夷处于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中间,位于广阔太平洋的正中间。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在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讲时说:“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20世纪,欧美以大西洋为中心看世界;21世纪,美国以太平洋为重心“再平衡”。

奥巴马在回忆他的夏威夷童年时写道:倦怠的驻地军队和苦难的文化,看守着这条翠绿山石的海岸线。破裂的谈判、传教士带来的疾病对夏威夷土著进行的残酷征服;为了甘蔗和菠萝种植园,美国公司对富饶火山土壤的瓜分;让日本、中国和菲律宾移民从早到晚在同一片田地里弯腰工作的契约制度;战争期间对日裔美国人的扣留—这些夏威夷的近现代历史,仿佛太阳照耀下的晨雾,已经开始从大众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夏威夷有着并不容易的历史。最早于900年发现并命名夏威夷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的波利尼西亚人;1778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发现”夏威夷,将之命名为“三明治群岛”(Sanwich Islands)。

马克·吐温在成名前,曾作为美国本土第一批到夏威夷王国的记者,用书信体描述异国见闻。他于1866年乘船抵达“三明治岛”,停留四个月,体验了冲浪,登临了钻石头山。马克·吐温写道:“我能感到木质的孤独,听到小溪的浪花,我鼻孔中挥之不去的花香,尽管花谢已20年……”

独立的双重标准

夏威夷王国,却被当年的美国报纸,讽刺为吃西方传教士的食人族。1820年美国传教士到夏威夷传教,迫使原住民改变生活习俗、改信基督教;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租借夏威夷海港;189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夏威夷,支援当地美国人发动政变,推翻夏威夷王国政权;1898年,夏威夷共和国与美国合并。

1959年,美国在夏威夷举行全民公决之后,宣布夏威夷作为美国第五十个州加入联邦。独立主义者认为在这次公决中大量美国军事相关人员也参与投票,不能完全代表土著居民的意愿,拒绝承认公决的法律效力。

在夏威夷活跃着不少争取独立的民间组织,他们不承认自己是美国人,称夏威夷王国是被美国非法推翻和吞并的。这些非暴力的独立团体,有的打算建立类似于印第安人保留地的自治区,有的要求美国政府为历史上夏威夷原住民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进行赔偿,有的要求结束美国在夏威夷的军事存在,最激进的团体甚至要求彻底脱离美国而独立。

美国推翻夏威夷王国后的100年,面对日益高涨的夏威夷维护主权运动,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于1993年签署道歉法案,为1893年1月17日推翻夏威夷王国、侵犯土著夏威夷的自决权公开道歉,承认推翻夏威夷王国的影响,并支持努力促进美国与夏威夷土著的和解。

夏威夷到底是不是美国的,美国人也有不同看法。在夏威夷大学的课堂上,政治系教授松库(Songuk)问:“支持夏威夷从美国独立出去的有多少?”民调出乎意料,有过半学生举手表示支持,其中白种人占多数。教授继续发问:“将自治主权还给夏威夷人,美国只保留军用基地,是否可行?”随之展开了课堂大讨论。

有学生说,夏威夷与美国本土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会让独立“得不偿失”。而夏威夷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所在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也不可能允许它独立。美国作为全球霸主,夏威夷独立运动也缺乏外部条件。

松库教授说,夏威夷要脱离美国而独立并不现实。他举例“夏威夷王国临时政府”,说曾任美军军官的夏威夷大学政治科学系博士生大卫·基阿努·萨伊,自称是“夏威夷王国代理摄政委员会主席”和“夏威夷王国代理内政部长”。他曾试图让自己领导的团体在2000年以“夏威夷王国”的名义,出现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上,但没能成功。

夏威夷女王王宫

2008年4月30日,“夏威夷王国”政府组织占据了位于檀香山市中心的夏威夷王国末代女王的住所—伊奥拉尼宫殿,要求美国联邦政府赔偿原住民的损失、撤掉驻军和要求主权独立。

我和美国朋友一起来到伊奥拉尼宫殿参观。美国记者杰夫是个长期深入从事原住民权益报道的“非典型”美国人,看着莉莉乌欧卡拉尼末代女王写的“降书”,上面写道不应为自己的人民带来血腥与杀戮。这位美国人愤愤不平,认为“这完全是非法和可耻的”。

正因为莉莉女王认为应“避免流血冲突”,反叛者的军事支持力量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便使女王选择了投降。步枪队占领了政府大楼,解散了皇室警卫队,并宣布成立临时政府。

杰夫说,“美国政府不会在主权问题上松口,最多只会在文化、经济上给原住民一些补偿,这么看来,美国在民族问题上的确是‘双重标准’。”

每年10月12日“哥伦布”日(又称“发现者”日),属于美国联邦法定假日,夏威夷州则选择“潦草”地过,因为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反思,哥伦布对美洲土著民来讲,带来的并非繁荣而是灾难。

东西方中心教育总监玛丽·哈蒙德说:“在夏威夷,大家不把‘哥伦布’日当回事,它既不是州立法定假日,人们也不会问候说‘节日快乐’。夏威夷人在‘哥伦布日’和‘马丁·路德·金日’中,二者选其一,选择了庆祝主张平等的‘马丁·路德·金日’。”

人人都是少数,夏威夷物语

来到夏威夷的第一观感是,说着南腔北调英语的亚裔是大多数,肤色多是各种混血,再加上日光浴造就的健康小麦色。走在街上,本地人或游客傻傻分不清楚,东亚的中日韩,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中东的阿富汗、伊朗,新、马、泰等东南亚的亚洲面孔占到四成,而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白种人反倒成了少数。2010年的数据显示,夏威夷136万人口中亚洲人占38.6%,白种人占24.7%,其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混血占到23.6%。

“彩虹之城”的人们,在互相接纳、交融的同时,又各自保留底色,保持传统文化习俗。与早期美国本土移民经过“美国化运动”后,被迫融入民族大熔炉的情形相反,夏威夷更像是沙拉盘,各自保留本色和原味,而又多彩纷呈。

夏威夷本土的阿罗哈(Aloha)文化,迅速将外来移民融入包容友善的大家庭(Ohana)。饮食文化汇聚多国特色,日本寿司、韩国烤肉、中华料理、美式快餐、夏威夷小菜噗噗(Pupu)……公园里草坪聚会,混搭的聚餐(Potluck),让你一顿吃个遍。

檀香山市区商业街

夏威夷同时庆祝美国联邦节日和州立节日,以及各国移民的家乡节。美国感恩节、圣诞节,中国春节,韩国中元节,日本盂兰盆节,夏威夷土著的“卡美哈梅哈”、“卡拉卡哇”诞辰节……每到周末,卡皮欧拉尼公园就成为人们享受阳光、休闲交友的世界公园。

每年“檀香山节”, Waikiki海滨大道上,各种选美大赛的优胜者,多重混血分不清渊源,世界人民大融合的即视感,就在眼前。或性感或甜美的姑娘们,穿戴民族服饰,坐在敞篷车上,向游客用Aloha打招呼不停,沙卡沙卡手势不断。观察一下女孩子的头饰吧,那里有隐含的花语:女子头戴鲜花,右边表示未婚;左边靠近心脏,则是名花有主;头顶戴花嘛,就是缘分未定。

呼啦舞

因为客居,所以珍惜。游人更懂得欣赏夏威夷的妩媚。夏威夷的每一个岛,每个月都有着过不完的节日。节日如岛四周环绕的太平洋海水,一波又一波来袭,被歌舞淹没,会有一种轻飘飘的幻觉:这世界,竟可以美好如此。

正如藏族将白色哈达赠送远方来客,波利尼西亚岛国文化中的花环“蕾”,也是夏威夷生活中表达欢迎、友善的物语。鲜花、珍珠、羽毛、贝壳、花果等串成各色“蕾”。花环多采用兰花、鸡蛋花、康乃馨、栀子等串成。不同的花草植物象征着夏威夷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神话,芬芳的兰花,多彩的羽毛,贝壳、坚果、藤蔓、水果、糖果蕾,各有各的“蕾”语。最珍贵的“蕾”是鸟羽花环,耗时又费工的羽毛披风随着王室的消失而变得罕见。动物保护意识强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制作和佩戴羽毛蕾了。

呼啦舞

关于夏威夷赤裸全身的传说,至少我是没见过。在一些岛上有名的裸体海滩上,也无缘得见。

草裙舞(又名“呼啦舞”),是夏威夷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其间也经过了改良。火山爆发给夏威夷土著人带来震惊,让他们心有余悸。于冥冥之中,认为他们的世界乃是火山女神所掌管。舞蹈赞颂“火山女神”佩莱,在疯狂的原始呼号中,一群脸上涂着色彩的土著人,上身裸露围着熊熊的篝火狂舞。向神表达敬意的舞蹈,男女老少都跳呼啦,男性只缠一条腰带,女性亦不着上装。第一批达到夏威夷的传教士们,被这种暴露的“服装”吓坏了,颇为性感的舞蹈动作也令他们反感,草裙舞被禁止了。1874年卡拉考阿国王执政后,恢复了传统舞蹈,但要求女性不得裸露上身。

配合呼啦舞的乐器尤克里里(Ukelele),源于葡萄牙,当年由葡萄牙移民劳工将一种介于吉他和曼陀林之间的乐器带来,手指弹法像跳蚤不停跳动,意为“跳蚤”琴,上手容易。女生学呼啦,男生学尤克里里,该是怎样的一番风情!

来到夏威夷旅游,女士配花,男士可以穿件阿罗哈衫,立即融入当地文化。夏威夷衫剪裁简约,色彩鲜艳浓郁,置身亮丽热烈的海岛风光,舒适又应景。女性的花衫有长短之分,白天穿的略短,叫“慕”(Mu),晚上穿的长衫叫“慕慕”(Mumu)。以衣服长短命名名字,也是当地人的发明。

跨国公司的“休闲周五”(Causual Friday)文化,就是源自夏威夷“阿罗哈周五”的风俗。从夏威夷传到加州,再到20世纪90年代起影响全球,“休闲周五”到来,办公室的白领可以不用再西装革履,休闲装扮准备迎接周末吧!不分老少贫富,被称为“夏威夷休闲”的“阿罗哈衫”成为在夏威夷所有场合通用的商务休闲装。

文化包容是夏威夷的名片,人们操着南腔北调的英语交流,不时还讲几句最常用的夏威夷语。比如夏威夷语对方位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说法,朝山是Mauka、向海是Makai。在路上问路,指路人不会告诉你东西南北,而是指向朝山或是朝海的方向。不少国家公园、旅游景点、车站地名和广告,也都使用夏威夷语。

阳光沙滩

夏威夷英语,类似于上海的洋泾浜英语,也有不少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波多黎各等地移民的多语言元素。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地方立法将英语作为学校的官方用语,以夏威夷语为母语的人数逐年减少。至2001年,夏威夷语母语使用者已共计少于全州人口的0.1%。语言学家十分担心它濒危的命运。不过从1949年至今,夏威夷语的关注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一所叫语言巢(Pūnana Leo)的夏威夷语教学学校成立,类似学校也相继兴办起来。第一批毕业生已毕业,其中许多夏威夷语流畅熟练。现在英语和夏威夷语同为夏威夷的官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