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王朝 盗版君臣·诸葛亮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拿什么换天书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常看到诸葛亮整天摇着一把鹅毛扇,算计了曹魏算计东吴。其实,民间也流传着一个传说。诸葛亮除了这把鹅毛扇之外,还有一部天书,这部天书才是辅佐刘备鼎立三国的法宝。但是,这部天书是怎么得来的呢?这个问题就要问司马徽先生了。

据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小时候拜的是同一个师父——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对三国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司马懿的老师是胡昭,诸葛亮的老师是司马徽,当然还有庞德公。可是,他们俩怎么会被人拉到一起扯上干系呢?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混乱,司马徽因看不惯当时的政治局势,索性就进了深山。但是他有一肚子学问,也很想教几个好学生,以安邦定国救百姓。诸葛亮与司马懿以及他们的家人也早就知道司马徽饱读诗书,于是他们两个就跟着司马徽一起学习。

这二人聪明伶俐,不到半年,两个人的学业就都有了很大的长进。诸葛亮对知识更是如饥似渴。可是,上课的时间却很短。诸葛亮不想像现在的学生一样,盼星星盼月亮,时时刻刻盼着下课。他只想让上课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

如何才能延长上课的时间,缩短下课的时间呢?诸葛亮苦思冥想,看见老师用芦花鸡来定时,他脑筋一转,办法来了——当芦花鸡要叫的时候,他就把自己随身带来的谷子喂给它吃。鸡有了吃的就不叫了,他就这样堵住了鸡的嘴巴,达到了自己多学知识的目的。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很奇怪——为什么这芦花鸡不按时叫了呢?他相信自己的生物钟没出问题,这一定是鸡的问题。

经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司马徽发现,原来诸葛亮在鸡快叫的时候喂食给它吃,鸡光顾着吃了,哪有闲工夫叫啊!司马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诸葛亮会来这一招。

上课的时间到了。司马先生来到教室,但他并没有开始讲课。为了试探诸葛亮是否诚实,他故意问学生:“鸡最近一段时间不按时打鸣了,有哪位学生知道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除了诸葛亮,其他的一个个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诸葛亮看看老师,他站起来说话了:“老师,对不起!这是我在背后给鸡动了手脚……我想延长老师上课的时间,就从家里拿来一些谷物,等鸡一叫,我就喂它们一些……这样就能让老师多讲一会儿了。请老师原谅!我下次再也不这么干了!”

诚实的学生诸葛亮,如实地把这事报告给了司马先生。可是,诸葛亮你怎么就不想一想呢?老师不是机器啊,他怎么可以日夜不停地工作下去呢?

司马先生很生气,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诸葛亮的书给烧了。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不能继续读书了。诸葛亮可以离开鸡,但他离不开书和老师啊!这怎么能行呢?他几次去找老师道歉,但老师就是不原谅他。万般无奈之下,诸葛亮便去求师母了。

诸葛亮把自己与鸡的事向师母详细地讲了一遍,也深刻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从今以后一定会改正。通情达理的师母也对诸葛亮喂鸡遭罚之事深表同情,于是她就向老公司马徽说情,请他原谅求学心切的学生。

老师那儿不行,他就去找师母,这小诸葛也算聪明的。

但老师还是不买他的账,先生对师母说:“他虽然是想多学些东西,但也不能这样蒙骗老师啊!”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最后先生无奈,也就答应了夫人的求情。

但是,司马先生一想,我把诸葛亮的书给烧了,他拿什么读书呢?司马夫人灵机一动:“你不是还有一部先人秘传的天书吗?据说书中天文地理、阴阳八卦、行兵布阵、奇门遁甲无所不有,要不你就送给诸葛亮吧?”

既然是天书,司马徽当然不想让他随自己一起走进坟墓里,如今他已年过花甲,且无儿无女,这书究竟该传给谁,这个问题司马徽一直在琢磨。阿猫阿狗那样的,传给他们还不如把书烧了。

经妻子这么一提醒,他也觉得应该传给诸葛亮。但又一想,司马懿的聪明才智,绝不亚于诸葛亮。二人的能力不相上下,到底传给谁呢?古人也十分注重德才兼备,最后司马徽想了一个办法,让诸葛亮与司马懿先合看一本书,分别考量他们的心得和品德。

一天,先生像往常一样给诸葛亮和司马懿讲课。这时一位老妪朝着他们慢慢走来,走到他们面前时,这位老妪说:“先生,可怜可怜我吧,儿子不孝,把我赶出了家门,我只好以乞讨为生……现在饿得快走不动了……”

师徒几人都看着这位老妇人,司马徽瞥了一眼诸葛亮和司马懿,随后故意接着讲他的课。司马懿对此置之不理,诸葛亮则拿出自己书包里的一个窝窝头让老人赶快吃下以解燃眉之急。

随后,诸葛亮问老人家在哪里,一听并不远啊,于是他让老师稍等片刻,他去去就来。说话间,诸葛亮已经背起老人朝她家走去了。到了老人的家后,见到一个男人正在大吃大喝。一见诸葛亮背着他老娘回来,男人有点发愣。

诸葛亮放下老人,问男人:“这是你娘吧?”这时,本已阴沉沉的天更加阴暗了,响雷由远而近,一声炸响响在半空,似老天对这孽子发怒了,接着雨点就噼里啪啦地向下落。未等老妇人的儿子作答,诸葛亮又开口了:“知道这响雷是为何而打吗?再扔下你娘不管,这雷就会把你小子劈成两半!不信,你就试试!”说完,诸葛亮走了。

男人吓坏了,以为苍天真发怒了,赶紧把老娘搀扶回屋。从此,对老娘百依百顺,而且一听到雷声他就跪地磕头,嘴里祷告着,再不敢了,不敢了。

诸葛亮冒着大雨而归,司马徽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也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两个月后,诸葛亮接到了哥哥写来的一封家书——父亲病重,速回!

诸葛亮立即向老师请假,随后日夜兼程赶回了老家,见了父亲最后一面。父亲死后,他料理了丧事回到学堂。

四个月后,司马懿也接到一封弟弟写来的家书——母亲病重,速回!

司马懿看完写了一封回信,却没有回去。为什么呢?怕老师偷偷把“天书”传给诸葛亮啊。

终于有一天,老师病倒了。司马懿等待许久的一刻终于到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一个在家煎汤熬药,尽心伺候,一个出外上山挖草药。这任务怎么这样分工呢?诸葛亮没有想太多,可司马懿早已想好了。司马懿骗诸葛亮外出去采药,他自己则留在家里在床前伺候老师。

诸葛亮觉得无所谓,毕竟都是为了自己的老师嘛。他提着篮子就上山了。

司马懿在家见老师昏迷不醒,就偷偷溜进老师的书房,东扒西翻,终于找到了那部“天书”。找到天书后的司马懿,什么也顾不得了,偷偷抱起书,趁诸葛亮上山采药还没回来,飞快逃回家了。

等诸葛亮回到老师家,司马懿早就不见了。当然,一同不见的还有司马老师的那部假天书。司马先生见到采药回来的诸葛亮,想想他的勤奋好学、聪明善良,最终下定决心把那本真版天书传给诸葛亮,并叮嘱说:“等我死后你赶快远走高飞,再也不要回来了!因为司马懿还会回来,等他一回来你就不好走了……”

司马懿走了,司马徽也“走”了。诸葛亮拿着这本天书在卧龙岗隐姓埋名,静心攻读,终于没有辜负司马徽老师的期望。

再说司马懿。一路狂喜,终于到家了。等他激动地翻到书的最后一页时,竟看到这样四句话:“定国须安民,尽孝敬双亲,两者皆相悖,怎做传书人?!”

在今天看来,大家一看可能就会说这是在编故事,当然,这也确实是在史料里找不到蛛丝马迹的故事。可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正史中没有记载就绝对地予以否定。要知道,史籍中记载的事,永远没有现实中发生的事多。再说,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我们一般人,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可是,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物,如果说他们是个有传说的人,这一点都不为过。从这两个人出生的年代、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他们身边的社会关系网来看,综合许多因素,却也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些可能。

司马徽,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208年。字德操,号水镜,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家住城东南二十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司马徽清雅,早以“知人之明”著称于世。

胡昭,出生于公元161年,死于公元250年。字孔明(此孔明非彼孔明也),也是颍川人。三国时期的隐士、书法家。

司马懿,出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省温县)人。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后跟随叔父在刘表手下的荆州定居。

从地理位置上看,他们离得都不是很远;从年龄差距上看,司马懿年长诸葛亮两岁。

这些必要条件也都为这个传说提供了勾勒的客观因素。而他们的老师呢?司马徽和胡昭,这两个人都是当时有名的大隐士,且他们都是颍川人,只是司马徽后来为避乱去了荆州。

再说司马懿与司马徽,他们一个在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个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两地相差也就一百多公里,而且他们又都是司马大家族的一家人。司马懿的祖父担任过颍川太守,与颍川的司马徽同姓。如果说他们不认识,这似乎也说不过去。诸葛亮还没有司马懿距离司马徽近,就是这样他还跑来拜司马徽为师呢,更何况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他们的聪明才智是当时的名士们很认可的。根据他们的性格推测,这样的事,这样的传说,其实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再说了,它即使不是原版,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类似于原版的改编版。

《三国演义》虽然把诸葛亮给神化了,但他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里也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和一代仁慈、忠心的良相。司马懿呢?他虽然没有诸葛亮那样仁慈,但也确有许多可爱可敬的地方。诸葛亮送他一件女人的衣服,他从现实“穿”到演义的舞台,从三国“穿”到21世纪的今天。

其实,不管是演义,还是传说,抑或是在现实中,诸葛亮的才华与司马懿是不相上下的。只是,这二人的性格、所处的集团以及“董事长”的不同,而导致了他们最终的不同归宿。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在历史上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串悠远的、像谜一样神秘的省略号。

我们的文学家似乎都比较偏爱诸葛亮,也许是司马懿或者说司马家族在现实中太强大了,人们总习惯寻找一种平衡的感觉。在现实中失衡的,在文学中去“加码”;在文学中失衡的,在讲坛上去“加码”。总之是要让生生死死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一个能始终保持平衡的跷跷板上上下跳跃。

回望那部天书,这的确让罗贯中嘲笑:诸葛亮果真是拿自己的勤奋好学、聪明善良换来了这部天书吗?在我的笔下混,他需要司马徽先生的那部天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