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工作任务一 认识灾难、做好准备

地球有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运动速度而适合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如果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发生变化,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当这种破坏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时,就成为灾难。

灾难发生后,医疗任务与平时医院内的医疗任务大不相同,它包含有现场急救、预防灾后传染病、医治精神创伤等。现场急救一般是从灾难发生时开始到所有人群都脱离危险为止。特别是灾难发生的开始时,环境一般很混乱。这时医疗救护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员,避免盲目行动而带来的损失,要对组织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对于伤员进行有力的救助及转送。灾后的防病工作很重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灾之后有大疫。另外,灾难除给灾区的人群造成重大伤亡、财产受到巨大损失之外,还经常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据统计,灾难时只有12%~25%的人能够做到“镇定自若”,75%以上的人精神情绪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悲哀、焦虑、恐慌等。还有原患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血管病等,其病死率亦明显增高。

由于灾难发生的突然性和大规模的破坏性,通常要求援救组织要尽快到达灾区。亚美尼亚地震时的救护资料表明,灾后3h内得到救护的伤员,90%存活;而6h后救出的,存活率只有50%。同时,灾难所致的生活设施破坏以及治病因素的复杂性要求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道德水平,要求医务人员有广博的科学知识来解决诸如化学污染、放射污染、自我防护等与医疗救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一、灾害及其特点

有两个重要因素是与灾难有关的,即:①灾难是一种破坏性事件,大多具有突发性特点。②其规模和强度超出了受灾社区的自救和承受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对灾害所下的定义为: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就可称其为灾难。

(一)分类

目前根据受灾的不同形式和研究者的不同目的将灾难分为不同的形式和类型。

1.灾难原因 根据灾难发生的不同原因将其分为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自然灾难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台风、海啸、滑坡、雪崩等。人为灾难由人为因素引起,如战争、车祸、核事故、空难等。

2.灾难方式 根据灾害发生的不同方式将其分为突发性灾难和渐变性灾难。突发性灾难发生突然,事先往往难以预料,因而造成的危害也很大,诸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而渐变性灾难则发生缓慢,其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具有隐蔽性而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危害却十分严重。如1968—1985年非洲大陆连续大旱,造成36个国家受灾,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其他如土地沙化、环境污染、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物种的灭绝等已带来的和将带来的灾难,都属于渐变性灾难。

3.灾难顺序 根据灾难的先后关系,将灾难分为原生灾难、次生灾难及衍生灾难三类。以火山爆发为例,原生灾难是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及岩浆有毒气体等带来的灾难;次生灾难是火山喷发所诱发的,如火灾;衍生灾难则是前两者引发的间接灾难,如火山喷发后气候反常。

4.灾难性质 根据灾难的性质不同而分为四类。

(1)气象性灾难 水灾、旱灾、风灾、冰雹、太阳黑子爆炸等。

(2)地质性灾难 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3)环境灾难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此类灾害虽然大多是人为性的,但所造成的结果却与自然密切相关,故列在此。

(4)疫病灾难 霍乱、天花、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这类灾难属于人与自然共同所致。比如流行性感冒就可能与自然环境有关。1999年冬季,英国的流行性感冒造成了灾难,经研究发现是由于太阳黑子爆炸造成流感病毒变种所致。

(二)分级

因为灾难的严重程度与受灾地区的承受自救能力密切相关,所以灾难的分级就较为困难,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对灾难的分级是以人口直接死亡数及经济损失为依据的。

分为五级:

A级 死亡万人以上或损失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为巨灾。

B级 死亡千人至万人或损失千万元至亿元人民币的为大灾。

C级 死亡百人至千人或损失百万元至千万元人民币的为中灾。

D级 死亡十人至百人或损失十万元至百万元人民币的为小灾。

E级 死亡十人以下或损失十万元人民币以下者为微灾。

(三)灾难所致伤病类型

根据灾区常见伤员的发病情况,灾难伤病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机械损伤所致疾病 此类疾病多由于直接机械损伤(如建筑物倒塌挤压伤、冰雹砸伤、滑坡、雪崩挤压伤、台风卷起摔伤、火烧伤、车祸、战伤、电击伤、淹溺、冻伤等)所致。这种伤病的直接损害是躯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断肢、裂伤、挤压、撕脱、挫伤、扭伤、骨折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出现出血、感染等危及生命的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护,病死率将很高。

2.生物因素所致疾病 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大多指微生物所致的一类疾病。灾难发生后出现的该类疾病与平时该类疾病的特点不完全相同,因为此期人群的抵抗力低,微生物数量大,卫生防疫条件差。因此,此类疾病在此时期的特点是范围广、传播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古今中外均有大量的灾期、灾后疾病流行的记载。如1896—1905年,印度于饥荒后发生鼠疫,死亡率为1000/万人。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发生特大洪灾,除了数万人、畜溺死外,从当年8月到12月,该地区发生传染病的人数为3421619人,发病率为178.04/10万人。在灾期和灾后大约有如下生物因素致病。

(1)呼吸道疾病 大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第二类是由甲、乙、丙类流感病毒及其他变异流感病毒所致的流行性感染;第三类是其他呼吸道致病原所致的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百日咳、肺结核等。

(2)肠道疾病 包括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霍乱、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其他非特异性感染性腹泻等。

(3)虫媒性疾病 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斑疹伤寒、鼠疫等,或由病原体直接穿透皮肤进入人体所致的疾病,如钩虫、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等。

(4)其他 如结膜炎、真菌感染等。

3.气体尘埃因素所致疾病 此类疾病主要是火山喷发或森林大火产生的烟雾所致。如公元79年维苏威(Vesuvius)火山喷发,毁灭了意大利的古城庞贝(Pompii)和海格兰姆(Herculaneum),死亡数万人,死亡原因主要是有毒气体和尘雾造成的窒息。1980年美国圣海伦斯火山(Mount St Helens)喷发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最致命的原因是窒息,其特点是几分钟致命,且救护十分困难。一般由自然灾难引起的烧伤具有特殊性,如伤情复杂、易致缺氧、休克。毒气、尘雾等吸入多伴有呼吸道、肺损伤。

4.应激性疾病 由于灾难对人类生存构成巨大威胁,在灾难幸存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留下创伤。灾难发生时的恐怖场面及紧张状况,以及灾后留下的毁灭性破坏,可造成环境与人们心理之间的矛盾,出现一种对环境不满、悲观、愤怒等应激状况。这种情况使人们的心理和躯体之间出现不平衡,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许多疾病。

躯体平衡失调常见的灾害应激性疾病,如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心血管病加剧(血压升高、猝死)、应激性高血糖等。

心理平衡失调所致疾病统称为灾害应激病或创伤后应激病。这类疾病是-组临床症侯群,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功能障碍或失常,对健康及社会危害很大。

5.灾难性心理障碍 过去不很重视灾难性心理障碍问题,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心理学家和医学家们开始重视该类疾病: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的Nevado del Ruiz火山爆发造成几万人死亡,其后对幸存者进行心理调查,结果表明,有56%的人患有情感和精神障碍。最常见的症状是感到紧张、担心、害怕、头痛等。国内学者对唐山地震的幸存者进行调查,也证实了灾难性心理障碍的有关问题。唐山地震调查表明,许多人震前有异常感觉,震中人们的痛觉及饥饿感降低,震后人们常有错觉(天摇地动)。有人面对尸横遍地、家破人亡的惨景,只是面色苍白、毫无表情。而爱的本能在危急关头依然存在,有的人表现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有的人沉着、冷静、坚强,并组织人们避震而转危为安。

据有关资料,灾难性心理障碍大致分为急性恐惧反应型、心理休克型、兴奋型、抑制延迟反应型等类型。其表现包括人格障碍、怨天尤人、寻衅挑剔、蛮不讲理、失眠多梦、焦虑抑郁、违拗自残、歪曲真相、口是心非、祷天告地、悲观厌世等。

二、做好救灾的准备

(一)灾难救生包的准备

灾难因其有不可预测性和危及生命等特点,为了争取生存机会,平时应做好救生准备。灾难救生包在灾难发生时可起到一定的自救和延长生存时间等待他救的作用。家庭灾难救生包主要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逃生工具类、食品类、药品类、以及呼救器材类。根据这四个基本要素,自己准备一些物品:手电筒、锅铲、多用刀具、一次性雨衣(逃生工具类)、水、糖果、饼干(食品类)、止血药、消炎药、纱布(药品类)、口哨(呼救类)等,把这些物品放在双肩包里。人人都要有救生意识。

如铲子可以代替双手,用来挖东西;在骨折的情况下,可以做成临时夹板。在水灾中,火机可能是必需品。但是在地震中,火机是禁用的。在地震来临后,人们在逃生时可以用抱枕保护头部。

(二)院前急救人员的准备

院前急救人员在灾难救护中扮演重要角色,院前急救人员在现场救护时应该弄清如下情况:①现场指挥的负责人。②不同级别的创伤急救人员的职责或选择最恰当的措施来行使自己责任。③面对不同的转运方式,作出最有利于伤员的选择。④在救护创伤伤员时,与其他参加救护人员如何有效沟通交流的方法和程序。⑤文件记录的正确方法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