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苇状羊茅
学名: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英文名:Tall Fescue
别名:苇状狐茅、高羊茅
1.起源与分布
原产西欧,在北美从西部干旱区到东部湿润区广泛栽培。我国20世纪70年代从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美国引进,在黑龙江、山东、北京、江苏、江西、湖北等地都能适应,特别在温暖湿润地区,生长旺盛,中国新疆有野生种。
2.植物学特征
苇状羊茅是禾本科羊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疏丛型,上繁草,株高80~150厘米。根系发达、致密,主要分布在10~15厘米的土层中。叶条形,长30~50厘米,宽6~10毫米。圆锥花序开展,长20~30厘米,着生多个小穗;小穗卵形,常淡绿色。颖果内外稃贴生,不分离,深灰或棕褐色,千粒重2.51克。
3.生物学特性
苇状羊茅能在多种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中生长,适应性广。抗寒耐热,冬季-15℃的条件下也可安全越冬,夏季38℃的高温仍可生长。在湖北钟祥的试验表明,在高温干旱条件下连续5年,苇状羊茅越夏率都达100%,居所有供试材料之首。除沙土和轻质土壤外,苇状羊茅可在多种类型的土壤上生长,有一定的耐盐能力。但苇状羊茅最适宜在年降雨量450毫米以上和海拔1500米以下的温暖湿润地区生长,尤其在肥沃、潮湿、黏重的土壤上生长茂盛。
4.栽培技术
较易建植,播前精细整地,清除杂草,为获高产,每亩可施过磷酸钙30千克,碳酸氢铵15千克。在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种,以秋播为宜,但时间不宜过迟,一般掌握使幼苗越冬时达到分蘖期即可,以利越冬。单播每亩用种0.75~1.25千克,条播行距30厘米,播深2~3厘米,如与白三叶混播,用种0.5~1千克。在湖北低山丘陵地区9~10月播种,12~19天出苗,一个月左右出现分蘖,第二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抽穗,5月下旬到6月上旬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植株仍保持青绿,仅于8、9月份出现部分枯死现象,10月初恢复生长,全年青绿期10个月左右。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中耕除草,有条件可在越冬前追施磷肥。
5.营养价值和利用方式
苇状羊茅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再生性强,营养价值高,为多种家畜喜食。每年可刈割3~4次,亩产鲜草4000~5000千克。为确保品质,刈割应在抽穗期进行,据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抽穗期采样分析,干物质含量为18.5%。也适宜放牧利用,如可利用头茬草刈割晒制干草,再生草进行放牧。如以收获种子为目的,则应在种子将成熟时及时收割脱粒,每亩产种子35~50千克。
6.品种与品系
苇状羊茅属温带型牧草,自1980年以来,湖北省从美国、荷兰引进近20种苇状羊茅品种,有阿隆德(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Aronde)、拉巴(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Raba)、巴塞尔(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Barcel)、法恩(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Fawn)等,其中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申报的法恩苇状羊茅于1987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苇状羊茅在湖北中低山丘陵区人工草地的建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湖北省多年生草种区划图中,苇状羊茅在江汉平原、鄂中北、鄂东北、鄂东南、鄂西北均适宜种植。
(1)法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Faen):引进品种,长寿多年生牧草。植株较高大,分蘖多。侵占性较草地羊茅强。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在长江中下游低海拔的丘陵、山地、平原地区,因夏季有高温伏旱,土壤酸瘠,一般草种难以建植和持久利用,该品种在上述地区是改良天然草地、建植人工草地的良好当家草种。耐牧、耐践踏,适宜春季放牧利用。产草量较其他苇状羊茅品种高。每亩产干草600~800千克,种子60~800千克。
(2)盐城牛尾草(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Yancheng):地方品种,秆粗硬,分蘖多,一般有30~40株,株高80~110厘米,耐盐碱,在pH值为9.5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利用年限长,每亩产鲜草1500千克左右。
(3)长江1号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cv. Changjiang No.1):育成品种,疏丛型,株高80~130厘米,叶量丰富。耐热,在夏季伏旱高温42℃以上仍生长良好,越夏性好,全年无明显枯黄期。在四川洪雅、广元等地年干物质产量为100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