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湖北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湖北农业的新发展对农技推广服务的新需求

当前,湖北已经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对农业科技推广有新的需求,迫切要求加快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要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和转型

无论从全国还是湖北省来看,农业生产和经营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的变化,农业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雏形已经显露出来,对农技推广服务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

1.多样化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粮为纲”、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日益多样化。湖北农业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调查就显示,当前农村除了粮棉油等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和生猪、禽蛋、水产品的养殖之外,还形成了茶叶、烤烟、蔬菜、奶牛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同时食用菌、小龙虾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农产品也在迅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迫切要求农技推广服务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服务。然而,长期以来,农技推广系统不仅存在地区之间割裂,还存在部门之间的分割。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和经济管理等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难以形成推广合力;一些公益性推广部门农技人员较少,加之员知识单一、老化,难以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2.市场化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日益市场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已经日益市场化,这一切都要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益市场规律来推广传播科技知识,配置科技资源,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3.产业化快速扩张

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正不断延伸、拓展。一大批龙头企业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纳入产业化生产链条,成为产业化生产的一部分。2011年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实施,产值突破6000亿元,稻花香集团成为湖北省首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和表现,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必须适应农业产业化的需求,为产业化经营提供更多的支持,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的重要环节。

4.规模化不断扩大

长期以来,由于人地资源矛盾,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很小。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农业家庭经营,农户数量多、规模小、小而全、效率低,也不利于农产品数量的稳定和品质的安全。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农技推广也顾此失比,力所不及。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市场化的发展,特别是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2011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9万亩,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扩大。为此,新的农技推广体系必须适应并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经营。适应规模经营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农技推广创造条件。

5.机械化迅猛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近些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央为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采取农机补贴等措施大力支持农业机械的发展,湖北农业机械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2011年新增农机动力2200兆瓦。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必须能够适应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需要,为推动农业机械化提供支持。事实上,农业科技推广不仅包括了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包括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规模经营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与机械化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也为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

6.标准化日益加强

农业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并能为推动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出口提供保障。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迫切要求提高我国农业的标准化。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必须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的实现,并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标准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7.生态化不断强化

农业本身是与自然生态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适应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向社会提供更多无公害绿色的产品,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是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必须能够通过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生态化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以推动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建设,在不破坏环境承载力、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8.区域化日趋明显

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湖北各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差异性较大,一些县市、一些流域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地方和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强市、强县,大力推进荆门“中国农谷”建设,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对不同区域农业发展作出了规划,必将进一步推动农业区域化发展。农业的区域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表现,也有助于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农产品的数量,提升产品的质量。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必须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区域化发展的需要,能够灵活机动地为每个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

9.信息化快速发展

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农村信息化也迅速发展,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已经迅速普及农村。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必须适应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更快捷、准确的服务。

不难看出,当前全国以及湖北农业生产和发展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适应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迫切要求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在当前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对科技的投入有更高更迫切的需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湖北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全国农村人口达6.7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50.32%;湖北农村人口也占全部人口的半数。农业不仅是我们省及整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安邦治国的基础。虽然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农业历史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湖北省也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的资源和条件。但是,无论从全国还是湖北省来看,农业资源极其紧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尚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26位。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湖北省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市场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城镇人口已经越过农村人口,城乡居民的生活正从小康向富裕转变。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和消费水平提升,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更大,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土地、淡水资源日趋紧张,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加之湖北农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工业生产领域和商业服务领域,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的降低,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和风险明显增多,在新的时期,如何在环境和资源约束强化的背景下提高农业的产出和品质,以及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农业稳定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湖北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湖北的农业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也更加迫切和重要。在此背景下,要突破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制约和障碍,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通过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引领下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正因如此,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三)“农业强省”、“科教强省”和中部崛起迫切要求科技支撑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的农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作物品种多样、农业生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总量大,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处在全国前列。但与此同时,湖北省也面临着农业生产自然环境脆弱、农业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的问题。而且,湖北省虽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大而不强,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多数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发展不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分离情况较为严重;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强成果多,但有效转化应用的成效低,“十五”期间湖北省共取得农业科技成果710项,其中有222项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级农业科技奖励证书,获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这些科技成果的内容以一般性品种居多,重大突破性成果少,真正惠及全省种养技术的实用成果少,成果应用范围有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参见湖北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发展再认识调查报告”,未刊印。。湖北农业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湖北省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重大发展战略,湖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坚实的工业、交通基础,就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而从产业和经济结构上看,农业又是湖北发展乃至中部崛起的基础和支柱。在党中央“中部崛起”总体战略指引下,湖北提出要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四基地一枢纽”发展思路,在转变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在这四个基地的建设当中,农业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关键地位,这不仅因为湖北是农业大省,更是因为农业对于我国工业发展乃至现代化进程而言都具有基础性地位。对此,湖北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要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在2011年10月召开的“湖北省建设农业强省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指出,湖北的农业强省建设必须努力实现“一大三高”:即农业规模大,农业产业体系融合度高、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业经济效益高;争取做到“六个全国领先”:即全省农业产值、农业增加值、大宗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全国领先;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全国领先;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全国领先;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全国领先,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输出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全国领先;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和大宗农产品品牌全国领先;并全力打造“五区两基地一中心”:即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高科技聚集区、现代农业经济文化旅游示范区、农村改革先行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全国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宗农副产品供给基地和“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化农产品物流贸易中心。这一目标体系的提出,为湖北省建设农业强省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快湖北的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加快湖北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实现湖北成为农业强省的目标,根本动力就是农业科技大规模、高效率地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以此推动湖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从而让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能够在更短时间内、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转化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效力,就必须构建能够适应湖北农业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实现农业科技研发主体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相互衔接、协同运作,是推动湖北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早日实现的根本保障。

(四)农民群众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和愿望

改革以来,特别是过去的五年,是湖北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也是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农业政策和农村工作最为满意的时期之一。就农业推广服务而言,虽然当前农民群众总体上比较满意,但是,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对农技推广服务的满意度并不平衡,相对于其他惠农政策和农村工作,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也说明当前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能充分满意农民群众的需求。

从湖北省“三万活动”对全省50万份农民问卷调查来看,在46万份有效问卷中,有22万受访农民(占48%)认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最迫切的要求是“科技推广服务”,居全部九项需求第二位(第一位是资金支持)。从我们对9县900农户调查来看,当前农民对农技服务的新需求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65.7%的受访者希望农技部门提供“新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有超过半数的农民期望提供“新的品种”;62.5%的受访者认为首先应该加强政府财政投入,为农民提供免费培训和技术;56.9%的农民认为应该增加政府农技人员数量,其中,有36.7%受访者希望有更多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提供服务,对市场化和社会化农技服务有更高的要求。53.7%的农民认为应该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提升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40.1 %的农民意识到加强农技人员的管理,增强为农服务意识;还有34.5%的农民要求加强农资和农技市场监管,杜绝假冒伪劣品种。

不难看出,新时期农民的需求信息不仅有对农技推广人员和队伍建设的需求,也有提升农技人员的素质,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的要求,还有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要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民群众对当前农技推广服务的品质、农技人员的作风仍不满意,也反映当前农技推广服务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农资和农技市场监管方面的不足。由于当前农资和农技日益市场化,农资和农技经营的市场准入门槛低,甚至没有特别的要求,经营门店发展迅速,为农民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农资和农技服务。但是,由于市场监管不力,鱼龙混杂的农资和农技市场和各种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假农药和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调查中相当数量的农民都曾有过被假冒伪劣种子、肥料、农药伤害的经历,对此也深恶痛绝,迫切要求加强监管。另一方面,由于劣质农资等问题的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市场化的农资和农技经营服务不信任。当调查询问“在您看来,农民将来应该主要靠什么渠道获得农业科技”时,63.5%的受访者选了“政府农技推广人员”。这反映了人们对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的信任和期望。农民群众是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农民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无疑是我们未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的方向和重点。见表2-5。

表2-5 农民未来愿意选择的农技服务渠道(多选)

(五)农技推广人员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的要求

基层农技人员是农技推广服务的实践者,也是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如何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壮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为农民群众提供先进、高效和及时的科技成果和产品,直接关系到农技推广服务的成效。

在农技服务队伍中,政府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人员占有主导和领导的地位。然而,如前所述,公益性农技推广人员对自己的境况及农技推广工作的满意度极低。他们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其中,最主要的需求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盼提高职工收入。在农技人员的各项期盼中,“提高职工收入”的迫切性最高,达75.6%。这主要是因为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由基本工资和自主盈利两部分,但由于当前农技人员创收空间和能力有限,在工资上不能达到改革预期目标,所以在提高职工收入这块除了要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外,也要加强农技人员市场化创收的意识和能力。二盼加大财政投入。农技推广作为一项公益性极强的任务,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因此国家财政投入的支撑是其生存之本,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62.2%的农技人员认为应该迫切加大财政的投入,扭转经费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保证农技推广各项工作的开展,打破农技推广财政短缺的局面,促进农技推广的有效持续发展。三盼完善农技推广体系。针对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呈现出的“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有59.1%的农技人员认为当前应该抓紧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在“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下完善机构设置,理顺管理机制,尤其是内部管理机制,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四盼改善办公条件。在湖北农技改革中,不少地区为了偿还债务和筹集资金等目的将原有房产抵押拍卖,使原本就落后的农技推广办公条件更加雪上加霜。在我们的调查中就有57.5%的农技人员认为应该改善办公条件,解决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薄弱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五盼强化专业知识学习。50.4%的农技人员认为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个时效性较强的工作,面对当前科技的日新月异,要及时将农业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要求农技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并建立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及时帮助农技人员更新知识,从而更好地使农技人员承担农业发展中的科技知识引路人和传播者的角色。六盼更新陈旧设备。农技推广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工作完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设备,但是当前农技站设备陈旧,器材缺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特别是农残检测仪器、土壤分析仪器、电脑等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技人员的作用发挥,因此32.3%的农技人员提出了更新陈旧设备的愿望。七盼引进高学历人才。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当前社会的整体素质取得了重大突破,各方面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技人员队伍却由于低待遇、低福利等问题,出现了长时间未引入新的人才的局面,整个农技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有23.6%的农技人员强调要引进高学历人才进入农技人员队伍。参见本课题组专题调查《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状况与需求——湖北农民科技需求与服务问卷调查》,2012年6月。最后,农技人员也盼望科学制订完善农技人员工作绩效考评奖惩机制,真正实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尤其是对深入基层第一线农技推广服务人员有更高的报酬、更好的待遇、更强的激励。上述农技推广人员的期盼也是对我们未来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的建议。

显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实践,虽然湖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但是,在服务体系、体制机制以及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存的体制和机制明显的不适应,有待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改进农技推广服务的方式,以适应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