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雨水

【节气概述】

雨水,时值每年公历的2月19日前后,到3月4日或5日左右结束。历书说:“斗知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时节,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这些年,北方由于暖冬效应,很少下雨,而我国南方地区则雨量丰沛,是名副其实的雨水时节。可以说,雨水时节是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的时候。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5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5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汉族节日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地怀上宝宝。该习俗现在仍在农村流行,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养生要点】

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强调了这个季节调养脾胃的重要性。调养脾胃,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起居

雨水时节宜“春捂”,时刻警惕“倒春寒”,房事活动要适度,居室环境需整洁。

运动

伸个懒腰赶“春困”,勤练雨水节坐功,小雨怡情可散步,既可养生又保健。

饮食

调养脾胃,多吃果蔬。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当然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功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雨水时节气候转暖,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精神

既要养脾,也要静心。

在雨水时节,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使得脾胃的运输、消化功能受影响,如精神抑郁、腹胀腹痛等。由此,春季的养脾健脾很重要。养脾也要静心,以精神的调摄为主。第一,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以达到健脾的目的。第二,静心养气,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使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对于春天的多变天气,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境,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的调养,健脾的功效才会非常显著。

【起居常识】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雨水时节宜“春捂”

“雨水有雨百日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气候转暖,春雨渐增。然而,春季天气经常变化无常,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温差变化大,防寒保暖仍是春季重要的保健规律。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寒风凛冽,但由于此时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疏松,阳气易向外发泄,对风寒之邪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外感风寒。所以,根据时令的特点,在这个时节应继续进行“春捂”。

头发稀疏者不宜过早摘帽子和围巾,以避免遭受风寒,出现头痛、感冒伤风;患有肩周炎、颈椎病的病人对寒气的侵袭比较敏感,容易造成病症复发或疼痛加重,因此,要注意对肩部和颈部的保暖。

“倒春寒”时有发生,房事活动要适度

早春时节,有时出现“九九艳阳天”的天气,暖风吹来,柳枝变绿,桃花盛开,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可是如遇强寒潮侵袭,一夜之间气温可下降10℃,甚至降到0℃以下,飘起鹅毛大雪。这种气象变化,人们称之为“倒春寒”。“倒春寒”的到来,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老年人的冷热平衡能力较差,而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因此,在雨水节气中,应尽量不要在“倒春寒”时进行房事。因为即使进行房事时是在温暖的卧室,不会受到寒风的侵害,可是房事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当人在出门时,不免要受到寒流的侵袭而得病。

环境卫生很重要

搞好环境及室内卫生。居室宜通风、透光、干燥、防寒、防湿、避免受凉。有条件的家庭可使用电热毯,也可以用红外线灯照射病变关节,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天气转晴时勿失良机,适时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骨关节病变的修复。

【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运动养生,包括以下的体育锻炼和功法练习。

小雨中散步,开心又保健

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小雨中散步有许多晴日散步无法比拟的健身作用。首先,阳光的照射及细雨初降,会使空气中产生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阴离子(有“空气维生素”之称),而雨中散步是有一定运动量的,通过腿、臀、腹等一些肌群交替的收缩和放松,生理负荷逐渐增强,呼吸加深,肺活量扩大,有利于呼吸新鲜的空气(包括阴离子)。其次,在霏霏细雨中,树木花草更翠绿艳丽,道路和建筑物更洁净,从而有利于消除因阴雨天气而引起的人体情绪郁闷症。

伸个懒腰,赶走春困

“春困秋乏”,特别是在春日的下午就感到特别疲乏。这时候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精神爽快,十分自在,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下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的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伸懒腰可以说是春季最简单有效的养生功法。每天早晨刚睡醒,在床上伸个懒腰,会使人感到浑身轻松,睡意顿消;工作劳累时伸个懒腰,会使人立刻恢复精力。动作简单功效显著,希望您别小看它,日常起居中要养成常伸懒腰的好习惯。

脾胃调养操

脾胃调养操,对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静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左手抬至胸前,手心向右,指尖向右,合谷张开放松,右手无名指、小指、大指回曲,食指中指伸直成剑指,指尖朝下,沿大指尖、合谷、食指划弧,距离3~5厘米,划108圈。再换成右手放置胸前,左手食指中指成剑指,在右手合谷上划108圈。每天划2~3次,或在胃不舒服时划,即可止痛和减轻症状。

春捂更要“捂下身”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易受寒冷侵袭,所以春季要着重对身体的下半身进行保暖,做好春季的养生保健。除了增加衣物保暖下身外,加强下半身的锻炼才是根本。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防寒能力,还可以通过脚部和腿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暖足的方法来“捂”下身。具体方法是: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同样办法再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15遍。此外,还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脚等方式进行下半身保暖。

【饮食调养】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饮食方面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甘蔗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饮食要点须牢记,养生皆从细节起

雨水节气的养生,我们应该遵循以下饮食原则: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不偏食,多食五谷杂粮;饮食清淡,忌膏粱厚味;饮食不可过冷过热,过冷伤胃气,过热灼内膜;不勉强进食,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怒后勿进食;食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雨水知时节,食粥养脾胃

《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1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1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同时,还应注意少吃生冷黏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其他几种民间常用粥方介绍如下。

1.银耳粥

(1)材料: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2)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1次。

(3)功效:此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妇女带下等症。

2.菊槐绿茶饮

(1)材料:洁净的菊花、槐花、绿茶各5克。

(2)做法:放入瓷杯,用滚开水冲泡,加盖后浸泡10分钟,不时代茶饮用。

(3)功效:可清热祛火。

3.山药粥

(1)材料:山药25克,芡实25克,苡米100克。

(2)做法:洗净山药,切块。加入苡米、芡实、水适量,共煮为粥,熬后即可食。

(3)功效:此方有补肾固精、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的梦遗滑精、便溏乏力、面色萎黄等症。

雨水养生宜轻补

在雨水节气中,我国北方虽然雨水仍然较少,但地湿之气渐升。并且早晨会有浮霜、飘露出现,所以针对其独特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当偏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除风湿。又由于此时天气依然寒冷,并且按照中国的阴阳八卦理论,此节气属阴,阴具有收敛的性质,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季节里,还是可以适当进补的,只不过要轻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沙参等都是很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雨水饮食小提醒

雨水时节,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精神调护】

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雨水后,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之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的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少有经》上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要点。

少发脾气多微笑

尽量保持心情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血流量,活化肝细胞。而怒气不仅伤肝,也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通过发泄和转移,可使怒气消除,保持心情愉快。科学研究显示,主动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会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使身心愉悦。

五官体验新感受

春天,也适合打开人体的五官感受,体验全新的世界。旅游是一个方法,找三五个好友郊游踏青,让歇息已久的感官,在自然环境中重新复苏。或者在书房里布置一个有春天感觉的小环境,如在靠东方的书桌角,布置一个小小的春天角落,工作累了看一看,便会有新的力量和创意。

【药膳养生】

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成为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美味佳肴。它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药膳属于食疗、食补的范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合到雨水时节,食补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功能,可选择下列药膳。

健脾饼

(1)材料: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面粉500克。菜油、盐各适量。

(2)制法: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成药包扎紧,放入锅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然后用文火熬煮1小时左右,除去药包和红枣的核,把枣搅拌成枣泥待用。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团,做成薄饼,用文火烙热即成。

(3)功效:健脾益气,适用于慢性胃肠病。

茯苓包子

(1)材料:茯苓30克,面粉1000克,鲜猪肉500克。生姜、胡椒、香油、料酒、盐、酱油、大葱、骨头汤等各适量。

(2)制法:①将茯苓块放入锅内,每次加水约250克,加热煮开取汁3次,每次煮水1小时(以沸计时),3次药汁合并滤净待用。②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发面300克,温热茯苓水500克,使其成发酵面团。按常规制成包子,上笼用武火蒸约15分钟即成。

(3)功效:健脾开胃,除湿化痰。

红枣莲子粥

(1)材料:红枣20枚,莲子15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2)制法:将红枣、莲子、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

(3)功效:具有益气健脾、补虚健身的功效,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以及脾胃虚弱、食欲缺乏、消化不良、体倦乏力、大便溏泄等症状者。

地黄菊花汤

(1)材料:地黄15克,白菊花1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2)制法:先将地黄、白菊花洗净,加水煎煮后取汁,在药汁中加入洗净的粳米,用小火煮成汤,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3)功效:白菊花性味甘凉,能清肝明目;地黄味甘,是补肾健脾的良药。

【按摩导引】

雨水时节,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自然界一派生机,大家应该振奋精神,朝气勃发,进行各种自我保健。

“雨水节坐功”需勤练

本坐功为我国古代养生学家陈希麦所创,在明、清两代颇为流行。本法以“雨水”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主治: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咽喉干肿,呕吐,呃逆,喉痹,耳聋,多汗,目锐眦痛,面颊痛等。

功法操作:于每晚11时至凌晨3时进行修炼,自然盘坐,周身肌肉放松,两手握拳,弯肘上提平胸。调息用意念引气运行于手少阳三焦经脉络,练功时,两肘后引,缩颈含肩,头部缓慢向左移转,吸气;头复正后,两手前伸,收下颚,提耳根,头部缓慢向右移转,呼气。如此反复各15次。练毕,叩齿、漱口、咽津、伸腿踢足,起立后自然散步。这些功法都有相应的防病健体的功效。

按揉“中脘”调养脾胃

雨水时节调养脾胃应首当其冲。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

《循经》中有一句话说中脘:“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具体方法是一手大鱼际紧贴中脘穴,用力要柔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2~5分钟。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就是上身前面正中的骨头最下缘和肚脐眼连线的中点。中脘虽然是任脉的穴位,但同时也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地方),还是腑会,所以对六腑(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的疾病尤其是胃病有很好的疗效。它的作用可以总结为健脾和胃、通腑降气。按揉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缺乏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紊乱。

按摩“膝眼”解膝痛

春季阴雨天居多,风、寒、湿三邪俱全,人们常把这个季节称为“风湿季节”,关节疼痛好发。指压“膝眼”对治疗关节痛非常有效。

膝眼位于膝关节之髌骨下两侧,有凹陷形如眼窝,穴在其上,故名。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的取穴姿势,取穴时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下面的凹陷处即是。指压时用双手中指,一边缓缓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遍。关节疼痛在不知不觉间就可祛除。

【防病提醒】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人体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因此,我们更应该及早预防。

高度警惕“溃疡病”卷土重来

春天悄悄来了,它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但对于溃疡病人,在这“雨水”季节却要格外当心,以免旧病复发甚至造成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溃疡病人不可对饮食的品种和数量毫无节制,而应当严格遵循“五要”:一要少吃多餐,二要定时定量,三要营养丰富,四要低脂低糖,五要容易消化。还要遵循“五忌”:一忌重油炸煎,二忌酸醋辛辣,三忌生硬冷烫,四忌过浓过咸,五忌烟酒茶糖。

医学心理学认为,溃疡病的发病与否和身心状态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使胃酸分泌量持续升高,胃黏膜充血和脆性增高,或使胆汁和胰液反流,从而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因此,溃疡病人应在春暖花开的大好时光,开放自己的心境,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利消除诱发溃疡病的心理因素,促进病灶修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春雨潇潇,当心“关节炎”不请自来

春回大地,万象充满生机,和煦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与希望。然而,在这雨水时节,潇潇的春雨却让关节炎患者平添了几分愁容。气象诱发疾病,人类早就有所认识。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乃致病之六淫;其中风、寒、湿与关节炎密切相关。风性多变,寒性凝滞,湿性重着,三者合而为痹,致湿邪凝聚于关节经络,而引起一系列的骨关节病变。春季阴雨天居多,风、寒、湿三邪俱全,人们常把这个季节称为“风湿季节”。

和不少疾病一样,关节炎亦重在预防。这里针对雨水节气的时令特点,提供几点养生保健方法。

(1)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耐寒及抗病能力。天气变化毕竟是外在条件,它只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才能致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病变关节,除急性期外,也应适当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关节功能。

(2)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阴雨天尽量少出门,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以减少各种致病微生物特别是链球菌感染的机会。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盐水漱口,对咽喉炎、扁桃腺炎、龋齿等要彻底治疗。

百花争艳风光好,罹患“鼻炎”不应景

每当风和日暖、百花争艳的时候,有些人就觉得鼻中发痒、鼻阻、喷嚏、清涕如水,或头昏头痛等。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一种过敏性鼻炎在作怪,与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花粉的刺激有关。

本病重点在预防,发作时,可选择下列方法对症处理。①服用中药:生黄芪60克,防风12克,白术20克,桂枝6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3克,红枣15克,生姜3片,乌梅10克。水煎服,每日1剂。②用1%的麻黄碱滴鼻,也有一定疗效。③有条件的话,可用空调、湿化器或电子过滤器,以减少花粉与皮肤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