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有道
策划对象 武当山太极湖旅游区,包括武当山景区、太极湖景区。2010年10月30日,我应邀在武当山宾馆参加“2010·中国文化创新高峰论坛”,发表了《文化创意与品牌营建双极效应》的主题演讲,提出“再造一个金顶——养生太极”的概念,形成的理论成果《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文化创新双极效应与耦合效应——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发表在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杂志上,借鉴台湾制造业微笑曲线模型,创造性提出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在于前期的创意策划、后期的品牌营销,而不是中间环节的建设;第二年11月12日,我应邀在十堰世纪百强雅阁国际大酒店参加了“2011太极湖论坛”,发表了《南水北调·中水上调》的主题演讲,创造性提出一条环保与发展双赢的战略性的技术路线。
突出问题 南水北调,必须确保一湖清水。但问题是,太极湖周边老百姓的生存权、发展权又如何保障?发展伴有污染,武当路在何方?
核心创意 天无绝人之路。天有道,人亦有道。不是你兵来我将挡,你水来我土掩,而是你“南水北调”,我“中水上调”。一条技术路径,通向双赢境地。
不是一句“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口号,带来了天大的麻烦。
且莫怪2011年9月29日南方周末用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丹江口库区屡遭人为侵蚀,长江委交战百亿违规项目》。
莫怪彭利国记者这样点题:“水利部长江委动不了的大坝是什么项目?地方政府竭力保护的百亿工程是什么背景?这些环绕库区违规项目不仅与未来库区环保标准抢时间,还与南水北调争地盘。”
也莫怪武当山人的寻梦之旅。“游武当从水上开始”承载了十堰成为鄂西旅游核心城市的梦想。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金顶才算武当山。72座山峰朝金顶,朝觐祈福或者参观游览,道教圣地非武当山金殿莫属。这年头旅游火爆,于是金顶爆满,转运殿也周转不过身子来,金顶真的到顶了。
600年前明朝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成就了今日的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戴上了一顶人类文明的桂冠,也套上了一个可爱的枷锁。按照规则,世遗不能随意动土,就连古建筑的修复都不可轻举妄动,一般只能维持现状。
将远道而来的游客拒之门外,或者任其登顶的等候就像人肉包子堆积如山,还是再造一个“金顶”、“银顶”分流拓展?
经过复杂程序,严格审批,武当山景区启动了五龙宫的修复工程。
称五龙宫为武当山“银顶”也说得过去。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是武当山历史上敕建的第一座道观,宫观庙宇一度达到850间,其中元君殿供奉的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达1.95米,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比金顶供奉的真武铜像还要高出10厘米。由此观之,建之早、规之宏、金像之高,五龙宫可谓武当山的“银顶”。2006年,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副教授吴明清访问学习,在英国大英帝国博物馆发现了流出自五龙宫的五龙捧圣铜像,高1.5米、宽70厘米。这一发现更为五龙宫增加了奇妙的亮色。因此,复建后的五龙宫能一定程度缓解金顶压力。
但是,金顶银顶都是道教景观,游客在这里对道教建筑、雕塑、音乐、仪式、武术等等可观可感,却无法对道哲学、道养生深刻领悟,实现可参可享。
“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中央电视台的这句广告语耳熟能详,开启了再造“金顶”的大业。既然山上不能动弹,那咱们就在山下大兴土木,建设道养生、道文化旅游新区吧。武当山太极湖集团投资160亿元的再造“金顶”工程,规模堪比600年前的武当大修。
问题又来了。山下浩渺的太极湖,实际上是丹江口水库。那是南水北调的水源地,北京人的水缸。太岁头上动土,山上不能,山下就能?环湖开建,日后固定污染流动污染,即使达标排放的水,也是污染了的水。污染的水多了,总的污染就大了。给一湖清水增加污染,这可犯了大忌,不仅天怒也会众怒,咱们武当山人自己也要在这口大缸里舀水喝啊。
当然,南水北调的10万移民要喝清水,也不能只喝清水再喝西北风。武当山特区的掌门人李发平眉头紧锁,太极湖集团的董事长杨青山忧心忡忡。
天无绝人之路。天有道,人亦有道。不是你兵来我将挡,你水来我土掩,而是你“南水北调”,我“中水上调”。
何谓中水上调?就是将武当山下、环湖路上、建筑物内的污水统统汇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达标不排放,而是将此“中水”抽到72座山峰顶上,使之汩汩涓涓,瀑洒添景,滋润花草树木,经母亲大地再过滤澄澈,化作地下甘泉。
这就是我试图解开李发平眉结、解开杨青山心锁的道道,不知是否可以打通经络穴位,贯通阴阳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