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农业科技园区既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的结合点,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长点,更是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型结合的切入点。园区建设是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
1994年,我国开始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我国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的主要载体,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孵化、农民增收以及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素有“鄂西林海”、“世界硒都”美誉的湖北恩施,2008年,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国家局、省局及省、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距恩施州城近10千米的望城、茅坝槽村,创建了湖北恩施“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坚持“机制活园、科技兴园、产业富园、基础强园、生态立园”的建设理念,用不到5年的时间,创建了一个国内一流水平的“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了一个响亮的“清江源”特色优质烟叶品牌,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城乡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书以“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为主线,从专家论述、规划设计、支撑发展、建设实施、技术创新等方面,对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读完该书后,让人深刻感受到恩施烟草人的大气魄、大手笔,以及大手笔带来的大实效。园区规划设计合理、建设过程高效,创新成果突出,支撑作用明显。园区在农业技术集成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专家论述部分聚集了诸多国内知名农业经济学家的观点,立足于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紧紧围绕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实背景,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内在规律,论证并提出了科技创新在园区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在园区扶贫开发中的推动作用,以及“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带动、产业带动、收入带动”可持续发展模式。
规划设计部分立足于“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功能定位,从生态保护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机制、科技创新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园区要在产业发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生态旅游六大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运行管理机制、科技支撑机制、支持保障机制五大机制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观点。
支撑发展部分以分析“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在推动“清江源”品牌建设、科技成转化与产业化、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以及扶贫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四个方面中的支撑作用,诠释了“清江源”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园区发展模式,更是一种科技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带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创新模式。
建设实践部分从探索“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入手,分别从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以及模式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烟草农业技术中心设立、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体制创新主要体现在土地整理、企业深度参与合作社建设、合作社独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这一部分既是恩施州烟草公司实践工作者的经验总结,也为其他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攀。
技术创新部分重点总结了“清江源”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在技术创新上的重大突破,进一步说明了园区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在烟草科技进步、现代烟草农业产业示范、农业综合开发、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江源”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是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当地农民的参与下形成的,其借鉴的意义远非局限于烟草行业的本身,其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实施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书内容丰富,案例具体,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在我国农业园区进入快速提升的新时期之际,本书对于分析研究中国农业园区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广大园区工作者、现代农业建设实践者学习、借鉴和参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