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医丛书:西游记与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燥与六淫

原文赏析

《西游记》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载有“唐三藏师徒四众,水火既济,本性清凉,借得纯阴宝扇,扇息燥火过山,不一日行过了八百之程,师徒们散诞逍遥,向西而去”。阴液可生津润燥熄火,故纯阴宝扇可扇熄燥火。这里的燥为中医六淫之一。

中医观点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气太过,则变为六淫。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风

风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性,为春季的主气。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为风气主令。因风为木气而通于肝,故又称春季为风木当令的季节。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四时皆有。故风邪引起的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均可发生。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为风性轻扬,善行数变,风胜则动,为百病之长,这是风邪的基本特点。

2.寒

寒具有寒冷、凝结特性,为冬季的主气。从小雪、大雪、冬至,到小寒计四个节气,为冬令主气。寒为水气而通于肾,故称冬季为寒水当令的季节。因冬为寒气当令,故冬季多寒病,但也可见于其他季节。由于气温骤降,防寒保温不够,人体亦易感受寒邪而为病。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为寒邪以寒冷易伤阳、凝滞、收引为基本特征。

3.暑

暑为火热之邪,为夏季主气。从小满、芒种、夏至,到小暑四个节气,为暑气当令。暑邪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炎夏之日,气温过高,或烈日曝晒过久,或工作场所闷热而引起的热病,为中于热,属阳暑;而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引起的热病,为中于寒,属阴暑。总之,暑月受寒为阴暑,暑月受热为阳暑。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为暑为火所化,主升散,且多挟湿。

4.湿

湿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为长夏主气。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四个节气,为湿气主令。湿与脾土相应。夏秋之交,湿热熏蒸,水气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湿亦可因涉水淋雨、居处伤湿,或以水为事。湿邪为患,四季均可发病,且其伤人缓慢难察。湿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为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黏滞、趋下。

5.燥

燥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为秋季主气。从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四个节气,为燥气当令。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水分匮乏,故多燥病。燥气乃秋令燥热之气所化,属阴中之阳邪。燥邪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之时,燥与热相结合而侵犯人体,故病多温燥。深秋近冬之际,西风肃杀,燥与寒相结合而侵犯人体,则病多凉燥。燥与肺气相通。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为燥胜则干,易于伤肺,为燥邪的基本特征。

6.火(热)

火具有炎热特性,旺于夏季,从春分、清明、谷雨,到立夏四个节气,为火气主令。因夏季主火,故火与心气相应。但是火并不像暑天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为火邪具有燔灼、炎上、耗气伤津、生风动血等特性。

养生提示

外感六淫中,风为六淫之首。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开张而津气外泄,使人体的防护功能减弱,外邪乘虚而入,如小儿反复感冒、发热,成年人反复出现咳嗽,都是。所以寒、暑、湿、燥、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

风为百病之长,《黄帝内经》言:“风者,百病之始也”,它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多兼其他邪气同病。平时常把六淫邪气引起的外感病,叫作伤风或冒风。因此,为了抵御和避免风邪的侵袭,需要加强卫表的能力,使人体自身皮肤腠理固密以防御风邪的侵袭。如经常参加室外锻炼;老年人、体质较差的人员在季节转换、气候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合理的饮食,纠正偏食、挑食的毛病;起居作息要有规律等等都是加强卫外能力的好办法。

风邪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如风疹块(荨麻疹)就有皮肤成片肿胀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风邪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疏松张开,津气外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因此,在养生中,要注意防止风邪为患。我国历代医家有许多预防风邪侵袭的良方,介绍如下,供选用。

(1)中药口服法:白术、防风、黄芪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疗法:黄芪精口服液,或玉屏风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3)药膏疗法:黄芪,或党参、蜂蜜各适量。将诸药择净,水煎2次,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调入等量蜂蜜,烧开至黏稠状即成。每次2~3汤匙,每日2次,早晚温开水冲服。

(4)药茶疗法:党参、黄芪、防风各5克,择净,放在保温杯中,用开水泡15分钟即可当茶饮服,喝完后再冲开水,每日1次。

(5)药酒疗法:黄芪30克,党参、玉竹各20克,白酒1000克。将诸药择净,装入绢袋内,置白酒中浸泡10日即成。早晚各1次,每次30毫升。

(6)药粥疗法:炙黄芪30~60克,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白糖适量,大米100~150克。将先将参、芪切为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入砂锅煮沸,再改用小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将一、二煎药液合并,分两份于每日早晚同大米适量煮粥,待熟后调入白糖,稍煮即可。亦可将人参研粉,调入黄芪粥中服食。

(7)药膳疗法:党参、黄芪各30克,母鸡1只,调味品适量。将母鸡去毛杂,洗净,切块,放入沸水锅中汆2~3分钟,装入汽锅中,去汤鸡块的浮沫后,将汤汁倒入汽锅内,调入党参、黄芪、葱、姜、椒、盐、味精、黄酒等,盖严,放笼内蒸2~3小时,去黄芪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