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八项修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解决本领恐慌:学习

马克思曾用家犬与猎犬的差别,来说明人与人的聪明程度先天差别很小,主要是后天学习和分工逐渐拉大距离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生而知之者”,都只能是“学而知之者”。长时间在工作岗位,本领的大小、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说也是由学习拉开的。

聪明与愚笨都可以转化,聪明和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个人修己、勤奋学习、笨鸟先飞、熟中生巧。吕不韦充满智慧,经商、为政、治学都厉害。他认为人的记忆能力、知识水平从学习中得来。司马衷被视为历史上最愚痴的皇帝,又不好读书学习,怎能有作为?康熙被誉为最聪明、最有学问的皇帝,主要是他几十年坚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江郎重视早期刻苦学习,起步很早,功成名就。后来陷入平庸,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放松学习,勤奋不够。杜甫说:“富贵必从勤苦得,男人需读五车书。”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也能取得很多成就。《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比较笨,靠勤学成为一代大侠。

中国有着要求官员读书的悠久历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为了加强修身,做好工作,都必须善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多一些书卷气。宋朝黄庭坚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则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因此,要学习各种文史知识、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领导干部唯有多学习、储备丰厚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具备长远的眼光,同时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以及思考的深度、广度,从而提高我们的战略布局能力。

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强本领,这是新时代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胜任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读书学习可以吸收前人修治齐平的经验和智慧,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一个政党的学习能力有多高强,她的执政本领才会有多高强。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提醒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于1939年提出有些共产党人“本领恐慌”的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学习,充实知识,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毛泽东把学习形象地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不进货”甚至就要关门倒闭,旨在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紧迫感”,别闹“本领恐慌”。可见,学习是领导干部消除“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开铺子存货不多”,就要根据“顾客需要”组织货源,看新时代需要什么“货物”,加强学习,才能从容应对本领恐慌。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读书学习是天大的事情。爱学习、勤读书,是新时代领导干部走向卓越的阶梯。学习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不能仅仅从个人习惯和爱好上来看待学习的问题,必须上升到精神状态和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领导干部如果不奋发地学习,不努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不善于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很难做到执政本领高强,就不可能肩负起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历史任务。这应该成为每个领导干部清醒和自觉的认识。

2017年10月27日,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的第三天,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全党要来一个大学习”。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质。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要求“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领导干部不能胸无点墨,也不能只做两脚书橱;强调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人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修齐治平。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奋进。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唯有前进才不会落后。面对新时代中的新东西、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干部表现出“本领恐慌”,知之较少,若明若暗。群众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如果你的执政本领和服务水平达不到群众要求,就交不出群众满意的答卷,不能有一番大的作为。

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具体表现是:在工作中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在解决同题的时候总是用老一套方法,结果没解决问题,没干成事情,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书籍代表知识,获取知识关键又在于学习。唯有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一个人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谁最爱读书学习,谁就最有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代新使命,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党要提高八项执政本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学习的本领。

学习可以增强本领,提升人的能力素质,为成为一个卓越领导者打下基础。诸葛攻读多韬略,苏秦发愤终成功。古代士大夫们十分珍惜读书时间,勤于利用针头线脑的零星时间多读些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和厕上)、“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之说。王安石特别聪明,读过的书终生不忘,写出的文章下笔如飞。然而他非常重视后天学习,一生手不释卷,知识非常渊博。王安石写过《伤仲永》的文章,讲了一个神童终成平庸的故事,是因为没受到后天的教育,忽视了后天学习。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能转化成能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我们面临的问题复杂、困难很多,打的“铁”比较坚硬,需要领导干部懂行,同时兼顾一些综合的知识结构,带着求知欲望学习,带着实践需要学习,坚持读书、武装头脑,立足实践,瞄准前沿,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针对知识“短板”、能力空白、经验盲区,精准化学习,提高专业化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读书是多多益善,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各类开学典礼上公开发表的19次讲话,有10次以上都是专论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大国、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凝魂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领导干部的读书原则和读书范围,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是成事之本。大凡富有远见卓识的人,善于理性思考的人,具有敏锐眼光的人,能够成就事业的人,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酷爱学习,把学习当作自身的最好投资,当作成功的最短阶梯。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和鲜明时代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要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唯有学习、理解透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理论体系,才能在工作中把握好方向和全局,做出正确的决策。

领导干部应把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事,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指导领导干部工作的要领,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不掌握这些,你根据什么制定决策、解决问题呀?就很可能会在工作中出这样那样的毛病。”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最高体现是专业,达到专业水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

通过读书学习,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领悟、感悟,融会贯通,把看到、学到的东西吸收进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力求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从而形成正确的工作理念。

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兴趣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行为的综合,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自身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的状态,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形成创造力的良好效果。《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兴趣对自己是一种享受,对别人则是一个磁场。兴趣,既有天生,又有后天培养;既有内在的历练,又有外部的影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培养理论兴趣,根据自己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来推动和调节兴趣,增添趣味的元素。读书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拉开人与人之间素质的差距,读书能够带来乐趣。习近平同志指出:“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习近平同志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论述理论学习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在“灯火阑珊处”去领悟真谛。这种语言比一般地提学习要求更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我们正处在竞争激烈、崇尚能力的时代,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很多,应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以“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的紧迫感,摈弃“不思进取不愿学、热衷应酬不勤学、流于形式不真学、浅尝辄止不深学、食而不化不善学”的不良作风,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下苦功夫惜时读书学习,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真本领,具备“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学习历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更需要花大气力、下苦功夫,不能遇难而退,更不能投机取巧。”(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原载《学习时报》2009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下一番真功夫”,在2013年12月3日政治局第11次学习的讲话中,他要求全党通过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更好地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形成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的良好风尚。亲历方得真知,向实践学习才是善于学习的表现。应该自觉地把本职工作当学问做,把工作的过程看作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把学习研究过程当作工作一样要求。要大力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与工作看成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两个视角,使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踏踏实实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博学多才的领导者。

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政治责任,养成好读书的自觉,培养读好书的习惯,以学明理增智,以学修身养德,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血液里,融汇在行为中,融入人生和事业之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