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秩序重构:未来30年世界与中国大变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迎接世界秩序的新曙光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新旧秩序,斗转星移。

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一方面,动荡不安的因素增加,从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从特朗普上台到英国脱欧,从叙利亚战火飞扬到朝鲜半岛剑拔弩张,从南海领土争端到中印边境对峙,从单边主义抬头到恐怖主义威胁,似乎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凝重氛围正笼罩着地球;另一方面,创新浪潮此起彼伏,从3D打印到基因剪刀,从阿尔法狗到自动驾驶,从物联网到量子通信,从马云的达摩院到马斯克的月球基地,从风起云涌的共享经济到潜力无限的智能经济,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类跨越发展机会似乎已经来临。这一系列现象表明,世界秩序正进入深刻变革期。孙正义预言,“30年后的世界,巨变即将到来”。那么,这一巨变到底是什么?未来世界秩序将向何处去?

回望历史,可以知晓未来。让我们先把视线返回500多年前的欧洲。正是从这个时期起,各国开始打破封闭,走向海洋,世界性的秩序才逐步形成。但那时的世界秩序是高度对抗性的,各国之间围绕经济霸权、政治霸权和军事霸权展开竞争,早期国际竞争的主要目标是争夺领土,而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战争。历次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创新的影响日益深远,知识和科技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创新从“幕后”走上“台前”,成为财富创造和国家竞争力的直接源泉。世界秩序从最初的军事力量主导,到后来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实力主导,再到创新力量主导,创新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秩序。正如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所论述的:“权力的三个要素是暴力、财富和知识,前两者曾是过去时代权力的主要基础,现在权力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知识和科技作用导致创造财富的新系统出现,这既能引起也有助于巨大的权力转移。”

再看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全球始终处于经济下行与创新增长两股对冲力量的强大作用之中。一方面,全球经济仍未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完全恢复,中低速增长将是一个常态;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创新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创新危机取代金融危机,成为悬在各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论是复苏经济的持续努力,还是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挑战,各国都迫切希望从创新中寻找强大能量。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召开,发布《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创新成为会议最重要的主题,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高度共识。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可以说,创新已从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政策,上升为新一轮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核心战略,并成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主题。

未来30年,世界秩序将处于深度重构的十字路口。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全球化浪潮深入推进和个体力量大崛起,这三股强大的变革力量相互激荡、相互交融,将引发世界秩序的再分化与再调整。未来的世界,无论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将越来越分崩离析,又越来越紧密联系。一方面,一个超越商品和资本、超越组织和地域边界、高度互联互通的超级创新网,将取代生产网络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纽带;另一方面,创新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可能冲击社会就业结构、扩大世界贫富差距,加剧全球发展的非对称性。创新的区域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创新中心逐渐转移并呈现多极化特征。人类社会的分工将从劳动分工、知识分工演化为创新融合,商业竞争的焦点从追求资源租转为获取创新租。创新的工具与规则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创新曾经是少数精英阶层或大企业、大院所的专利,如今自下而上的创新与日俱增,个人将从被动执行者变成主动创新者,组织将成为创新单元的大集合,无处不在的创新社群将成为创新的重要组织方式。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驶入全新的创新海域,创新需求、创新供给以及创新方式都全然不同,但导航创新的地标——创新秩序,仍然是旧时代的产物。这一秩序是由西方国家主导,是一个封闭的、非对称的且对抗性的秩序。这样的秩序既不利于增加各国创新供给,也无助于解决全球共同挑战。在当今这样一个创新互鉴、创新互塑的时代,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本国创新供给,更与世界创新总供给密切相关。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提升,不仅将为其他国家带来机遇,更是自身迈上发展新台阶的必需。如果没有各国创新水平的共同提升,也不会有单一国家的持久繁荣。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需要站上桅杆眺望前路,于风云际会之中找到创新秩序的新方向,倡导新的理念,形成新的共识,展开新的行动。尽管未来世界,冲突仍会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生,动荡与挫折仍会在人类发展进程的某个时点出现,但我们深信,人类确实拥有一种理性的自觉力量,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景,拥有自由创造的内在冲动,创新的火焰将越烧越旺,创新之战将取代军事之战,成为国际竞争的常态。未来的创新之战将是一个竞合之战,不仅在于以创新谋强国之道,更在于以创新为全人类造福。各国需要确立创新发展的共同价值观,不仅要以创新提升本国竞争力,更要打造全球创新共同体,以创新促进各国共同繁荣。要把促进包容、可持续的创新作为首要目标,推动面向全球挑战的联合创新,促进创新资源跨国流动和共享,聚焦于提高全球知识储备和生产力水平,让所有人群公平享受创新成果,最终建立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共生的创新秩序,迎接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型世界到来。政府的首要使命是成为创新的战略投资者和超级合伙人,持续支持广泛的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源头供给,缩小创新鸿沟。因为如果没有为了“明天”的创新储备,则注定了“明天”的国家失落。企业要敢于自我颠覆,不断变革观念,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开放的全面创新型组织。个人需要拥有对未来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不仅要充分激发创新精神,成为一个与时俱进、自我驱动、善于学习的创新个体,更需要建立全球性的高远视界,在大格局中定位自我。总之,未来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塑造未来的能力。

中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塑造世界秩序的重要成员,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以创新参与塑造世界秩序、开辟新大航海时代的战略机遇。为了在全球新一轮创新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中国需要吸收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致力于成为世界创新实验室,主动参与秩序构建,以强大创新驱动全面发展。这是中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重大历史抉择。我们相信,中国的创新也绝不是一出独角戏,而是一场涉及全球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人口的巨变。中国的创新崛起将是一个包容性崛起,绝不会以西方国家的衰退为代价,而是将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贡献力量。因为人类创新源泉无穷无尽,一旦创新的闸门打开,只要引导得当,所有的船只都会水涨船高,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都能共享全球创新红利。

本书构思于10年前,彼时国际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世界秩序开始变动,今天世界秩序进一步加速深度调整,创新浪潮扑面而来,书中的内容反映了我这些年对创新与世界秩序相关问题的初步思考。本书从创新经纬洞察世界秩序基石,从历史纵深分析世界秩序演化,以前瞻视角展望创新秩序的新图景,旨在厘清创新秩序重构的背后逻辑,为破解世界秩序困境找到一把钥匙。我是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尽管未来或许仍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憧憬未来。毕竟创新秩序重构不只是自发演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我相信人类不仅有适应新秩序的智慧,更是有构建新秩序的能力。过去几百年来,人类依靠创新变得越来越好,未来30年只要创新秩序更加合理,创新空间更加开放,世界绝对没有理由倒退。当然,本书不是试图精准预测未来,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未来变局判断的视角,希望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确立创新的历史观、全球观和时代观,共享创新智慧,激发创新精神,以期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更好作为。

拙著初稿完成之际,恰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会议发布了《厦门宣言》,提出共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平等、公平、民主和有代表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强调创新是经济中长期增长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待到书稿正式付梓之时,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预见,未来30年世界文明将实现大融合、大创新,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个以创新为基础的、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正在拉开序幕,人类将进入创新黄金时代,这将是一个超乎人类想象的伟大进化。这是一个不只属于西方,也不只属于东方,不只属于美国,也不只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全世界共享创新红利的时代。参与重构世界创新秩序,是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使命,也是每一个组织和个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本书能为创新秩序变革提供些许借鉴,对组织和个人的成长有所助益。

最后,以德鲁克的一段话与读者共勉:在当下这个交错更替的时代,个体无所不能,又百无一能。如果认为自己能强加意志于别人,左右历史的进程,无论他的地位有多高,他都极其渺小;如果他知道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论他的地位多么卑微,他都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