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刘俊臣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去年以来就此先后作出40多次批示,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专门成立商事制度改革组。国家工商总局主动放权、自我革命,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有序开展。

商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宽进严管、放管结合,降低百姓投资兴业的准入门槛,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国家工商总局坚持市场化方向,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改革实施方案,并经国务院批准,已经推出六个方面的重要改革措施:一是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登记制,二是改企业年检制为年报公示制,三是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四是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五是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六是推动“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亿万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推进改革见成效

在推进商事改革的过程中,工商总局始终坚持和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始终遵循先立后破、依法改革原则

围绕注册资本登记和信息公示两大制度,积极推进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在改革过程中,已修改、制定1部法律、11部行政法规、12个行政规章,为商事制度改革夯实了法治基础。

(二)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基层实践、试点先行。商事制度改革也是先从基层起步。2006年以来,总局先后出台40个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连续5年召开片区座谈会,鼓励地方在法律框架内探索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2012年,商事制度改革在广东等地进入试点阶段,在提高市场主体登记效率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为推行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始终坚持放管结合

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围绕这一目标,全国工商系统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信用监管,为建立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市场监管新格局作出了积极努力。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1219.03万户企业公示了2013年度年报,公示率达到87.55%;1482.49万户企业公示了2014年度年报,公示率达到了85.12%;274万户企业公示了即时信息,其中包括股东及出资信息、股权变更情况、行政许可信息、知识产权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及其他信息,累计公示564.88万条。截至2015年6月30日,累积30.4亿人次访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12.3亿人次通过系统进行了查询。经营异常名录、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方普遍关注,“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效果正逐步显现。

(四)始终坚持部门联动、协同推进

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影响范围广。这次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互相衔接、有效配合、协同推进,保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本轮改革前,工商登记的前置审批共有226项。2013年以来,总局积极配合中央编办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工作,2014年,国务院分三次将15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者明确为后置审批,取消19项。目前,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保留34项,占改革前的15%。

一年多来,商事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有效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3月—2015年2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1340.73万户,同比增长18.30%,其中,企业383.23万户,增长49.8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05万户(改革前是7000户)。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419.6万户,其中企业2019.38万户,个体户5456.86万户。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4.26%,高于第一产业,远超第二产业,占新登记注册企业数的78.9%,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新设企业带动增加1890.70万个就业岗位,比改革前一年多提供190.94万个。2014年年底,世界银行通过对189个经济体的调查研究,对构成各国企业营商环境的十项指标(包括企业开办手续、办理施工许可、纳税和解决破产问题等)进行了逐项评级,并发布《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营商便利度排名,由前年的第96位上升到去年的第90位。主要是中国“开办企业”专项排名由151位上升至128位,上升了23位。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在开办企业方面进行了重要改革,企业设立更加便利,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税负持续减轻。这也是2014年外国企业和境外投资者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扭转连续两年负增长趋势的重要原因。

二、深化改革任重而道远

商事制度改革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但下一步的改革任务还很重。当前还需在“放、管、扶”三个方面继续努力,推动实现“一个照、一张网、一支队伍管市场”。

(一)第一个方面是放

就是继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针对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做好改革措施的深化、细化、具体化工作。一是深化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进一步开展公司名称登记管理改革试点,放松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制;积极稳妥推进全国电子营业执照试点工作,全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继续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指导各地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二是推进“先照后证”改革。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修改完善情况,适时修订并严格执行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三是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扩大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试点范围。四是加快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目前,全国各地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注册所需时间由一个月缩短为三天左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15年10月1日起,全面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我们将加强协调各相关部门,抓紧制定有关贯彻落实意见,特别是做好三个证照核发部门相关法规的梳理完善、文书材料整合规范、升级改造对接各部门业务系统、信息共享等工作,确保改革平稳过渡、顺利衔接。

(二)第二个方面是管

就是探索建立新型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信用监管为核心,探索建立新型监管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将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信用监管。加强年报公示率工作通报制度,强化工商系统自身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进一步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责任,努力构建信用监管机制。二是加强大数据应用。建立统一开放的综合信用信息平台,协调政府各部门,推动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大数据”共享。三是加强竞争执法。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强化网络市场监管,加强商标和广告监管,促进企业充分、有序、公平竞争。

(三)第三个方面是扶

扶持企业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年,我们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大扶持力度,让企业顺利出生并且健康成长。一是对大中型企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求,重点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培育、维护国际知名商标品牌,扶持品牌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商标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社会商标意识普遍增强,商标注册申请量逐年大幅增长。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商标注册申请量超过1684万件,商标注册量超过1125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超过951万件,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商标品牌的价值和竞争力虽然有所提升,但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从数量上看,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为1210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从质量上看,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4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如美国有227个,日本有39个,中国是29个。全球著名品牌咨询公司国际品牌集团公布的2014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中国的“华为”成为唯一闯入百强的中国品牌,名列第94位,品牌价值(43.13亿美元)仅仅是排名第一的“苹果”科技(1188.63亿美元)的3.6%。作为商标注册管理的职能部门,国家工商总局将继续积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努力推进商标品牌国际化,继续保持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查处力度,为品牌建设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落实好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抓紧制定配套措施,确保小微企业能够便利地享受到各项政策。加强扶持小微企业的制度建设,针对初设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风险和薄弱环节,在就业培训、辅导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帮扶小微企业度过初创期风险。开展新设立小微企业跟踪分析,长期跟踪了解成长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按照国务院要求,深入了解企业在经营、审批、税收、融资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反映企业的合理诉求和政策建议。


(刘俊臣: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