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编者的话

南怀瑾先生是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寻根问源回到故土,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南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教育问题,认为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明天。针对青少年普遍感到迷惘、彷徨的症结所在,他亲自撰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从当时的现实问题,如心理问题、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思想问题等,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层层剖析前因后果,句句发人深省。这一系列文章一九七六年间陆续在《人文世界》杂志连载,后合编成册,一九七七年以《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为名由老古出版公司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引起强烈共鸣,被誉为“当前社会之解剖书”、“青少年思想教育之诊断书”、“中西文化交流之过滤书”等。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三版时改名为《新旧的一代》,复旦大学出版社在一九九零年出版简体版时又将书名改为《亦新亦旧的一代》。我们在重新编辑本书过程中,一致认为本书是南师谈论教育问题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应引起重视,经刘雨虹老师重新审定,改名为《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南先生认为,当时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文化与心理问题,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东方社会与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新旧教育制度之不同,武侠小说与社会心理教育的关系,以及人性与人欲等问题,指出,二十世纪末期,因受古今中外思潮的交流、撞激,传统的宗教、哲学、教育等道德理性的准绳命如悬丝,青少年思想彷徨、矛盾,情绪郁闷、烦躁,此乃历史趋势中自然的现象,文化思想在变动的时代必起的波澜,也是人类历史分段生命中当然的病态。我们既不能凭历史文化的感情而一切陷于悲观,更不能徒受时代的感染而盲从冲动,以至于忽略了随时偕进的理性思想。我们所要的,是有特立独行和“确然而不可拔”的精神,融合古今中外所长,建立新的文化机运,使后来一代走上安定的道路。他更进一步地指出,暂且搁置形而上的生命本体论不谈,遗传、家庭、历史文化、时代潮流、社会环境与学校教育等是形成青少年思想与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他主张从历史文化演变的过程中追溯前因后果,寻求药方,正本清源地检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他认为,中国家庭教育的精神是注重人格的教养和礼仪的规范,其标准和核心是“孝道”,本质上是“爱”的延伸和“爱”的反应。至于学校教育,最初的目的和精神也是人格教育,秦汉以后发展为科举取士、登科及第而做官。而现在很多青少年对中国固有文化处于“褪色”而“真空”的状态,对此我们应深思反省而庄敬自强,改正教育与学风,建立一番复兴文化的新气象。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将陆续推出南怀瑾先生作品的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已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东方出版社

二〇一五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