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最后一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花岗岩摇篮

搬到优胜美地山谷,住进分配的宿舍,面对着半圆丘和朝阳。我们觉得生命里好像每天都充满了阳光。

——埃斯特·摩根森,一九四四年

花朵是大地的笑容。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哈玛崔亚》(“Hamatreya”)

一九五〇年,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戴纳峰(Mount Dana)一带的陡峭高山还没有步道通入。一般人放眼望去可能以为山上没有生物,只见到两个尘埃般的黑点,沿着西坡的山沟和砾石缓缓往上。

其中一个黑点是八岁的蓝迪,他只差几百米就要攀到山顶。这是他爬的第一座四千米的高山。空气稀薄,蓝迪的脚步像蜗牛一样缓慢,无法像在他家附近的优胜美地山谷一样健步如飞,这让他有点沮丧。蓝迪的父亲戴纳·摩根森(Dana Morgenson)跟在后头,离他几步之远,正在解释高度对人体的影响,其实心里庆幸能够放慢脚步。他看到细瘦结实的儿子气喘吁吁,便要蓝迪趁机好好享受风景,同时留意四周看似不起眼的丰富生命,像是花岗岩板上爬满了红色、橘色和金色的地衣。他们走出黑松林和草原之后,已经有几小时没见到其他生物了。

父子俩休息片刻,父亲向疲惫的登山少年保证,到了岩峰可以看到稀奇的美景,于是少年再度打起精神。

只剩下不到一百五十米了,小蓝迪缓缓往上爬,一边研究突出的岩石和裂隙。他在阴暗的洞穴里发现一小簇金色花朵开在沙地上,兴奋得大声欢呼,要父亲来看,并问是什么花。戴纳在儿子身旁弯下腰来,将相机对准这一天的第一份大奖:高山金菊(alpine gold)。接着,他掏出永远收在衬衫口袋里的放大镜,让儿子领略放大镜下神奇的自然世界。

终于到了山顶,蓝迪趴在地上,深吸一口戴纳峰最珍贵特别的香气,它来自浅蓝色的花荵。

戴纳对儿子说,花荵的俗名叫“飞行员”,因为只有在最高的山顶上才看得到。“所谓飞行员,”戴纳说,“就是带人们到天上的人。”蓝迪兴奋得瞪大眼睛,伸手想摘几朵花送给母亲,但戴纳制止了他,对他说花荵非常脆弱,经过长久的奋斗,好不容易才在这么严苛的环境里生存下来。接着戴纳问蓝迪:“让它们在这里开花不是很好吗?”他用八岁小孩听得懂的话说,要是之前爬山的人把这么美的花摘走了,他们现在就欣赏不到了。

父子俩回到优胜美地山谷的木屋,蓝迪跑进厨房,母亲埃斯特(Esther Morgenson)正在准备晚餐。“妈妈,妈妈!”蓝迪大喊,“我找到花兰了!”父母马上纠正他,说他把花名讲错了,但他还是不晓得为什么他们俩一直笑。蓝迪发现“花兰”的故事,从此成为摩根森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想了解蓝迪是什么样的人,还有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只要看他父亲就晓得了。

戴纳是美国中西部人,童年时举家搬到加州大中央山谷的艾斯卡隆镇(Escalon)。他很快就注意到神秘高耸的内华达山脉,即使他于一九二九年从斯坦福大学英文专业毕业,高山对他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当年。

大萧条期间,戴纳很高兴能在艾斯卡隆镇他父亲工作的同一家银行找到工作。一九三〇年第一次休年假,他终于下定决心和一位朋友去内华达山脉探险,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土伦草原(Tuolumne Meadow)露营。他带了一根钓竿上山,因为他觉得“在山上就是要钓鱼”。后来又临时起意带了一台布朗尼相机。爬山不到一天,钓竿已经被他抛在脑后,接下来一路都忙着用相机记录山里的经历。他和朋友钓鱼、健行、爬山,也很凑巧爬了戴纳峰。戴纳下山之后查资料,发现这座山是一八六三年加州地质调查所(California Geological Survey)以当时顶尖的地理学家戴纳[5]的名字来命名的。而对戴纳·摩根森来说,戴纳峰永远是世界最高峰。

回到艾斯卡隆镇,戴纳发现他用简单相机拍的照片质量很差,让他相当失望,于是跑去买了摄影教学书,心里一直希望能够添购更好的器材。只不过大萧条期间生活吃紧,实在挤不出闲钱。

戴纳在银行工作的时候,注意到一位名叫埃斯特的女孩。他们小时候就认识,但埃斯特念完中学就搬家了,直到最近才因为在附近大学攻读艺术而搬了回来。两人很快陷入热恋。

一九三三年九月九日,戴纳和埃斯特二十四岁,两人在朋友家的花园里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成为终身伴侣。“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戴纳在日记中写道,“埃斯特美极了,我高兴得不得了。”

他们沿着加州海岸露营了十二天,当作是蜜月旅行。回到镇上,戴纳每天加班,埃斯特继续攻读学位。只要休假,两人不是爬山就是去沙漠,而且都会提前记录在月历上头。戴纳午休时间会在银行二层楼的楼梯跑上跑下维持体力,偶尔星期六不用上班,他和埃斯特就会跑到内华达山脉露营。

戴纳很喜欢写日记,也喜欢读日志。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第二版《优胜美地山谷导览》(Guide to the Yosemite Valley),一八七〇年出版,内容主要是加州地质调查报告,附有详尽的地图和木刻画。戴纳越读心里就越渴望野外生活,幻想有一天能在荒野建立家庭和谋生。他不止一次对妻子说:“要是住在一个星期日下午能到森林散步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好。”先生的渴望打动了埃斯特,也成为她的梦想。

然而,当时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没有人会抛下一份好差事去追求浪漫的梦想。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二日,他们的长子赖瑞[6](Larry)诞生。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蓝迪呱呱坠地,当时美国刚对日本宣战不久,正式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蓝迪还不到一岁,父母就用木桶装满莫塞德河(Merced River)的河水,隔着营火加热,帮他洗澡,让他“受洗”成为优胜美地露营一族。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优胜美地是美国生活的缩影。园区里开了一片“胜利公园”,美国陆军和海军士兵进驻山谷附近的半永久营区,就连欧瓦尼旅馆[7]也成了负伤军人的疗养院。一九四四年,诺曼底登陆显示“二战”即将进入尾声,国家公园署和园区特许商家预期天然气不须再依赖配给,游客会大量增加,戴纳因此获得优胜美地公园柯里公司(Yosemite Park and Curry Company)聘用,担任经理。他隔天就向银行递出辞呈。

同年八月,摩根森一家人搬进优胜美地山谷泰克亚路一〇二号,柯里公司的员工宿舍。房子是隔板双拼建筑的一半,格局虽小,但很舒服,在摩根森夫妇眼中是一栋浪漫的野外小屋。戴纳在两家银行闷了十年,私底下想找新工作很多年,最后终于实现梦想,能在山里工作和生活,尽管还是得坐办公桌,他却一点儿也无所谓。从一〇二号的客厅和餐厅窗户看出去,可以俯瞰欧瓦尼草原(Ahwahnee Meadow)绿草翻腾,草原上一排如墙的大树,后面矗立着令人敬畏的花岗岩巨岩,包括皇家射手岩(Royal Archers)、华盛顿石柱(Washington Column)等,以及横踞于地平线、举世闻名的半圆丘(Half Dome)。推开后门,眼前又是另一座壮阔的花岗岩墙,高耸在常绿森林之上,三面环抱他们的家。莫塞德河流水潺潺和傍晚引发怀旧气氛的松木营火,更增添了野外天堂的气氛。来访的亲朋好友都说,戴纳就住在明信片里。

全家安顿好之后,戴纳只要有空就往山里跑。“追寻自然的奥秘。”他经常在日记里这么写道。野花成了戴纳的最爱,他热切阅读当地自然学家特里西德[8]和沙史密斯[9]的作品,并与他们成为知交。两位学者发现这个任职会计部门的人竟然如此喜爱野外,便和他分享园区里关于自然的种种奥秘。

戴纳就这样成为山谷区的野花权威,也让他得以从柯里公司的会计部门脱身。每年春天开始有人找他鉴定花朵,或担任园区员工和游客的向导,与他人分享这些年来亲自走过、并用日记和相机细心记录的高山步道。戴纳的两个儿子经常陪在他身边,他不时教导他们野花和树木的学名,还有步道和山峰的名字。每回出去探险,这两个孩子总会从父亲口中听到无数的名人话语,例如缪尔、爱因斯坦、梭罗[10]、惠特曼[11]和纳什[12]。这几位作家的书陈列在家中墙上,而这些藏书更是山谷住户当中最丰富的。

戴纳最喜欢惠特曼的一句话:“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于我都是无法言喻的完美奇迹。”他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充满赞美之情,也深深地影响着两个孩子,让他们对大自然怀抱敬畏,尤其喜欢沿着湍急的莫塞德河畔漫步。“积雪山脉孕育千万条河流,欢欣低语犹如诗人,”戴纳引用缪尔的词句,“但唯有莫塞德河能够如此吟唱。”

摩根森家的两兄弟从父亲身上学到一件事:大自然就是神的教堂。他们经常参加主日礼拜,然而戴纳宁可抛下教堂的座椅,到泥泞的山顶草原寻找“如梦似幻”的白色高山玉凤兰,并在日记里写下“玉凤兰,白穗植物的变种”。

戴纳还会和林中的动物说话,好像问候邻居一样。经过步道旁的松鼠窝,他会说:“早啊,松鼠太太,宝宝们都好吗?”他对园区的双足动物一样尊敬,遇到巡山员一定扶帽问好。蓝迪显然深受影响,因为他年少时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巡山员的喜悦》(“Ranger's Delight”)。这首诗是游戏之作,内容很幽默,是他在父亲书架上的一本书里读到的,书名是《喔,巡山员》(Oh Ranger),一九二八年出版。戴纳特地塞了一张小纸条夹在诗的那一页,写上“蓝迪的最爱”。

夏天结束,他们下山,

离开哨所,回到城里,

又脏又野,又跛又累,

亲近自然还真疲惫。

他们上山,国家出钱,

城里人说他们“啥都没干”。

实则不然,各位看官,

他们的足迹有时穿越——

森林、高山、沙漠和树丛,

总是不辞辛劳,匆匆忙忙。

夜里在高山草原扎营,

只靠“巡山员之乐”罐头果腹,

他们修筑木屋、围篱和电话线路,

驱赶占地者,守护矿藏。

电话来了,有火要灭,

巡山员总是日夜辛劳。

喔,这样的生活充满乐趣,

他们是一群善良、快乐、无忧无虑的孩子,

整天奔跑,浑身顽垢,

生活富足,一周只要一餐就够。

这首诗是于一九二八年左右在埃尔多拉多国家森林(El Dorado National Forest)一间巡山员小屋里被人发现的,作者不详,只晓得绰号叫“罐头西红柿”。随着年纪增长,蓝迪的文学品位也越来越高,很快就脱离了“罐头西红柿”的阶段,开始阅读父亲经常引述的名家著作。不久,他也开口闭口就是梭罗和缪尔的词句。亲朋好友都觉得理所当然,毕竟有其父必有其子。

优胜美地的居民经常称自己住的山谷为“花岗岩摇篮”,这里没有城市的麻烦事,家家户户从不锁门,钥匙可以插在汽车钥匙孔或遮阳板上,后院也没有围篱,小孩可以自由玩耍。蓝迪小时候有个玩伴叫蓝迪·拉斯特(Randy Rust),是邮局主任的儿子。拉斯特记得童年经常拿着弓箭、空气手枪和鱼竿,但“只会射罐子”。他说:“从前巡山员看到我们一定会停下来和我们握手,检查我们手上的武器,像大人一样跟我们说话,之后才会扶帽告别。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只要看到山谷里的小孩拿着空气手枪,一定马上没收。”

拉斯特说:“我们十几岁的时候经常跑到莫塞德河,坐着旧轮胎顺流而下,在河边钓鱼。高中的时候,山谷里才开始有电视,可是信号非常差。我们有时会轮流到朋友家听唱片,蓝迪家是少数有留声机的。摩根森太太偶尔会在前院刷油漆,偶尔帮我们做柠檬汁,装在水瓶里,用托盘拿给我们,附上几个杯子。摩根森家的人都非常讲究规矩。”

蓝迪家离学校大约四百米,他总是走路或骑脚踏车上学。学校只有两间教室,通往学校的路曲折迂回,蓝迪下课后经常“迷路”,赶不上晚餐的火腿和肉块。然而家里要是有客人,大人会在饭前喝一两杯调酒(冬天会在炉火前,春夏就在前院,欣赏山影慢慢爬上半圆丘),蓝迪就会准时回家。他非常喜欢听大人谈天,只要听说爸妈有朋友要来,例如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13]夫妇或其他住在优胜美地的名人,他就不会晚归。大人经常请蓝迪挑选傍晚的音乐,他总是开心地按照天气或心情挑一张古典音乐唱片。山谷里大多数青少年天天都听猫王高唱《别太无情》(Don't Be Cruel),蓝迪却独钟古典音乐,鲁宾斯坦[14]弹奏的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就是他常听的曲目之一。

不管家里有没有重要客人,摩根森一家的晚饭时间一定要好好坐下来享用。埃斯特和她母亲一样,永远将餐桌摆置得非常完美。一家之主负责切肉,牛奶装在瓶里,桌上不准戴帽,手肘也不准碰触。

晚餐后的余兴节目通常是聊天,一家人不是围坐在炉火前,就是到山谷里的活动中心,聆听来访学者、作家、艺术家或摄影师演讲、放幻灯片或播放纪录片。兄弟俩再大一点,哥哥赖瑞上了高中之后开始往外头跑,参加派对。而蓝迪除非有好书在手,否则依然黏在父母身边,不过他更常选择待在家里看顾壁炉,等爸妈外出回来。蓝迪从小就喜欢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书。早晨醒来,家里的手电筒经常在他床上,电池耗尽,因为他前一晚读了太多页。后来电视信号改善了,但摩根森家抗拒潮流,依然将广播、唱片和报纸当成家里主要的新闻和娱乐来源,《旧金山纪事报》和赫布·凯恩[15]在该报的专栏,更是他们全家的最爱。

冬天,蓝迪会到柯里村的池塘玩滑雪板,也去优胜美地贝杰隘口滑雪。赖瑞在那里担任滑雪教练兼卖热狗,蓝迪以哥哥为榜样,一心想跟上他的步伐。

五十年代中期,赖瑞被征召入伍,派驻到局势紧张的朝韩边界。蓝迪和他最要好的童年玩伴比尔·泰勒(Bill Taylor)越玩越觉得贝杰隘口“没什么意思”,戏称那里是“贝杰便口”。于是,荒野森林和陡坡成了他们的新乐园。

据说想在国家公园署谋得理想职位,没有一点人情关系是办不到的,一九五八年也不例外。那一年,十六岁的蓝迪在柯里村申请工作,担任人人称羡的脚踏车亭管理员。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时薪一点三五美元,一周工作二十八小时,负责出租和修理脚踏车、为游客指点方向,以及回答关于园区的各项问题。来年夏天,蓝迪又申请到同一份工作,薪水照旧,但已经够让他存下二百美元,买了生平第一辆车,是一九三二年的福特古董五门轿车。那年夏末,蓝迪将旧引擎拆掉,换上凯迪拉克的引擎。据他的老友拉斯特说,车子“声音又轻又柔”。车子让蓝迪沉迷了一段时间。“他不是在森林里,”拉斯特说,“就是在看书,或在家里车道上,躺在引擎盖底下。”

一九六〇年六月,蓝迪满十八岁,他在园区唯一的加油站找到工作,负责维修车辆、更换轮胎和卖电池,同时充当导游。优胜美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对于这个地方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戴纳是优胜美地的活百科全书,蓝迪从父亲身上得知许多故事,他总是热情回答游客的问题,大伙儿都没想到,这位裤子后口袋塞着破油布的年轻人竟然对园区了如指掌。

如果有游客在六月初问他雪溪瀑布(Snow Creek Falls)怎么走,他会匆匆说明几句,然后建议游客改去镜湖(Mirror Lake)步道:“路上记得睁大眼睛,在阴暗地面寻找心形叶子的植物,用手指搓揉叶子闻一闻,你一定会感到惊喜。”那“惊喜”便是野姜。

蓝迪高三那年,优胜美地兴起一股攀岩热。一九五七年,户外探险家罗耶尔·罗宾斯(Royal Robbins)率先从半圆丘西北坡上攀六百一十米,创下攀登大岩壁的新纪录。不久之后,沃伦·哈丁(Warren Harding)成功攀登酋长岩(El Capitan)九百一十五米高状似鼻子的岩壁。蓝迪和山谷里的许多青少年一样,偶尔会到四号营地闲晃。优胜美地这一段的山势垂直陡峭,后来成为攀岩者的圣地,但对蓝迪来说,这里只不过是可以扎营的后院。

不过,戴纳和埃斯特有点担心。蓝迪对野外活动得心应手,像专业运动员一样难度越玩越高。他起先只在溜冰场玩,后来觉得偏僻的湖泊更能让他冒险飙速度,就像他之前只滑开凿好的滑雪道,后来转而到野地滑雪那样。像优胜美地的其他孩子一样,蓝迪也喜欢攀爬巨砾,沿着谷底边缘爬上雄伟的花岗页岩。摩根森夫妇知道他们迟早会拿着望远镜、屏住呼吸,看儿子像苍蝇一样攀在花岗岩壁上。这些岩壁曾经给他们抚慰,赐予他们步调缓慢的生活,可是蓝迪与梦想闯荡大城市的小镇孩子不同,他只想往荒野里走得更深、更远。一天来回的远足不再能满足他,取而代之的是在野外过夜,如果找不到同伴,蓝迪一点也不介意独自旅行。

他也开始迷上登山故事,他不再希望在后院成为攀岩高手,而是梦想去异国深山探险。蓝迪有时会离家寻找特别偏僻的地方,完全不受打扰地读完一本书或最新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他读过不少让人热血沸腾的文章,其中一篇是关于著名的夏尔巴人,他们数百年来居住在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区,体能出众,就算空气稀薄依然行动自如,因而成为登山队伍最爱的挑夫和向导。蓝迪幻想有朝一日能够造访夏尔巴人的世界,但在此之前,他必须先用内华达山脉来锻炼自己。

一九六一年六月,蓝迪从马利波沙郡立中学毕业。家里到学校搭校车需要一个小时。全校有四十五名毕业生,蓝迪是第十五名,他的英文和体育成绩非常出色,连续三年都是A等,数学、历史和自然则是B等。他在美式足球和篮球项目上都赢得优秀运动员的荣誉,但最出色的表现还是当选三年级班长,朋友都说他为人亲切、能言善道。拉斯特记得蓝迪是天生的演讲高手,“无论和谁说话、谈什么主题都轻松自在”。

蓝迪收到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一九六六年改名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入学许可,摩根森夫妇非常开心,也很骄傲。他主修休闲土地管理,在当时是很新的学科。不过,蓝迪在大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决定春天休学一学期,到国家公园署做第一份正式工作,也就是他后来说的“吃力不讨好的苦力”。那一年,他二十一岁。

从小到大,摩根森夫妇头一回对蓝迪的决定感到不高兴。赖瑞已经退伍回家和父母同住,大部分时间泡在酒吧里,常常喝到烂醉如泥。有一回他失踪了几天,突然带了一个年轻女子回家,说是他老婆。他们两人在酒吧相遇,一时天雷勾动地火,当下就决定开车到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了。

有一个沉迷于酒精的儿子已经够糟了,现在他们寄予厚望的聪明儿子竟然选择拿着锄头和铲子,帮园区维护清洁。

那年秋天,蓝迪回学校上课,让爸妈松了一口气。他说他需要时间沉淀想法,其实心里已经不想再花父母的钱和上他没有兴趣的课,因为他的心思早就飘到山上去了。蓝迪很清楚,一份像他父亲那样“周末能在森林散步”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他。

一九六三年夏天,蓝迪和朋友泰勒到南边的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打算走一段内华达山脉步道,从东往西穿越山脉。旅程最后一天,泰勒提醒蓝迪,当天晚上蓝迪必须赶回优胜美地剧院工作。当时已经接近中午,他们离车子还有好几千米,但蓝迪还是挑了一处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停了下来,赞叹眼前的景致,一待就是将近一个小时。蓝迪不疾不徐,不时检视步道旁的花丛,拿起相机拍下从糖松球果滴下的松脂结晶。

蓝迪这么不慌不忙让泰勒非常紧张,不断提醒蓝迪会来不及。最后,蓝迪终于赶上他,平静地对他说:“你一直看表,错过了很多好东西。你要么把表丢到悬崖下,要么就别再跟我说要迟到了。”

“蓝迪经常这样,”泰勒说,“他常提醒我要搞清楚到底什么事情比较重要。”

果然,蓝迪悠悠走进戏院的时候,观众才正要开始进场。

为了存钱,蓝迪于六月到九月又接了两份工作,除了帮柯里公司送款和收款,还兼任放映师,播放员工训练影片,一个月赚三百美元。

那年秋天,蓝迪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念书。他大一和大二的课业乏善可陈,大多是B等和C等,还有两科拿了D。

哲学改变了这一切。

哲学概论、美国哲学、批判思考和古典钢琴,蓝迪全都拿了A等。这一年,他的心灵深受启迪,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其他“伟大思想家”的著作开始跻身他的书架。不过对他影响最深、观点和他最契合的还是孔子,例如“万物皆有其美,唯慧眼能识之”的想法。

蓝迪不但能看出微小事物的美,更被其中的细致深深吸引。他决定来年在高山待上一整个夏天,效法缪尔抛开一切,背包上肩,沿着内华达山脊随兴漫游,没有一丝匆忙,也没有半点阻碍。

圣诞节假期,蓝迪向父母提到他的暑假计划。他这次回家其实已经做了很大胆的事,或许是伟大思想家带给他的灵感吧,蓝迪竟然试着一路跳上跳下火车回到优胜美地。为了测试自己的决心和能力,蓝迪身无分文从学校出发,但还没到加州州界就失败了。火车开到某一站,列车长发现车上竟然有个不像流浪汉的流浪汉,便将蓝迪赶下火车。蓝迪只好走到下一站,打电话请爸妈来接他。

一九六四年夏天,蓝迪从优胜美地出发,沿着缪尔步道走到惠特尼峰。他托几位朋友中途上山,将补给粮食藏在指定地点,泰勒是其中一人。

“在山上遇到巡山员,”泰勒回忆说,“给蓝迪冲击很深。他想尽办法一整个夏天都待在山里,除非必要,他一点也不想下山。蓝迪看到巡山员在山上自给自足、住在小屋里,感觉很浪漫。”

无论是巡山员或高山影响了他,抑或觉得这是留在山上最好的方式,总之他一下山就决定来年夏天报考巡山员,但不是在优胜美地,而是南边的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因为那里是他这趟纵走最喜欢的地方。

蓝迪挑的时间刚刚好。当时美国政府累积了过去二十年来六个荒野研究调查的成果,提出一套划时代的《荒野管理方案》,准备针对巨杉和国王峡谷进行规划。六十年代初期,新一波环境运动兴起,提倡的概念不再只是将野生环境留给后代子孙,因为研究调查显示,野生环境不能光是保留,还必须仔细呵护、妥善管理并予以尊重。

因此,新的管理方案建议增加巡山员的人数。“二战”之后,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每年夏季雇用的巡山员不到四名,蓝迪正好赶上这一波征人潮,园区的巡山员名额一下子增加了三倍。

一九六四年夏天过后,蓝迪上了几个月的课,发现大学真的不适合他。他深深觉得地球上只有高山能当他的老师。

蓝迪对朋友说,他那几个月在山上学到的东西比他从小到大念书学到的还多。他很想分享自己在山上的所见所闻,但难题就在这里,他不可能和父母畅谈自己在山上得到的启发,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念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摩根森夫妇全心支持儿子对荒野的热爱,埃斯特常说蓝迪那么认真都是因为他的父亲。蓝迪想到国家公园署工作,那很好,然而园区里的长官(园长、巡山总队长)可都念过大学啊。

蓝迪的灵魂里有那么一点六十年代的精神,渴望当时所谓的“另类生活”。他想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让生活优先于工作。他不想过一年只有一两周假期的日子,坐办公桌更是连想都别想,就算身上穿着巡山员制服也一样。

于是,蓝迪只好找长辈安塞尔·亚当斯寻求建议。亚当斯是摩根森夫妇的好友,蓝迪曾经当过他的助理,当时他还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亚当斯在优胜美地教授摄影课程,蓝迪替他背负沉重的脚架和中、大片幅相机,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几年过去,蓝迪自己也开始玩相机。相比于父亲沉迷于记录园区的花卉和景致,蓝迪更有艺术倾向。亚当斯看过蓝迪的作品后也提到这点。

一九六四年十月,蓝迪写信给安塞尔·亚当斯,说他在学业和生涯之间面临两难,他说想用摄影来记录自己在内华达山脉的探险,一方面借此谋生,而最终的希望是踏遍全世界的高山。

“你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困难,而我一定要跟你说,你有这样的态度很棒!”亚当斯在回信里写道,“用自己的眼睛去观看、去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分享个人经历更是真正文明的表现!”

“摄影……要当正职很不容易,因为竞争激烈。坦白说,我经常建议其他人只把摄影当成兴趣,许多伟大的摄影师其实都是‘业余’的,因为他们并不靠卖照片维生。你对创造有很敏锐的感知,不应该踏进摄影世界‘蹚浑水’。”

他在信里邀请蓝迪到加州卡梅尔(Carmel)家中和他长谈。

“我觉得你来我家会更有帮助,”亚当斯说,“想法和建议写出来很简单,但你对生命的目标那么清楚(这很罕见!),我想和你长谈一番、一起思考,这样对你的帮助最大。”

蓝迪和亚当斯聊了什么没人知道,不过蓝迪确实去了一趟卡梅尔,离开时,亚当斯送给蓝迪一组他个人的木制脚架和四乘五取景式相机。几周后,蓝迪辍学,并于一九六五年二月八日报考该年的夏季巡山员。

他在报考表格的“特殊专长”一栏写道:“参加高中演讲比赛,从小和民众接触、为民众服务;从小攀登内华达山脉,印象所及,范围起码涵盖三座国家公园(优胜美地、巨杉和国王峡谷)。”

两个月后,蓝迪接到通知,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即将举行季前训练。四月二十九日,蓝迪来到阿什山的园区总部,正式成为国家公园署的一员。他骄傲地买下全套制服,从橄榄绿外套、灰色衬衫、深绿领带到传统的褐色扁帽一样不少,银质的巡山员徽章更是意义非凡,因为几周前他还在亚利桑那念户外休闲,现在却真的要住在野外、到山里露营,而且还能拿钱。

五月一日,蓝迪抵达离阿什山不远的园区车辆进出管制哨报到。他要在这里工作几周,之后才会被派到深山里。

管制哨位于园区最南端,是车辆的主要入口。美国政府于一九六四年通过了《荒野法案》[16]之后,游客略有增加,但检查哨的工作从四十年代初期开始就没什么改变。一九三五年到一九四七年,巡山员戈登·华莱士(Gordon Wallace)在国王峡谷工作时,面对的也是同一栋石墙建筑。华莱士在回忆录《我的巡山员岁月》(My Ranger Years)中回想起那时候的工作职责:

所有人,不管是当地人还是游客,在这里都要被拦下来,把来访目的说清楚。另外,检查哨还是所有琐碎杂事的交接所,事无巨细全都要管。跑个腿要来这里报到,各种信息都在这里汇总,日常生活的种种必需品都要过手。在检查哨值班的巡山员是山中生活最重要的一环。除了本地人之外,我还遇见过很多人,他们来自全美四十八个州,甚至来自全世界。

在优胜美地服务了几年以后,蓝迪很清楚微笑加上热诚提供当地信息是和民众打交道的好方法。蓝迪在检查哨的表现深受好评。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五日,当时的园长约翰·M.戴维斯(John M. Davis)收到的民众来信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家人是在六月八日到园区参观时遇见蓝迪的。

敬启者:

有鉴于巨杉国家森林公园向来标榜的服务精神,我希望让您知道,许多人的足迹踏遍伟大的全美各地,在他们眼中,某些旅游地点的人员和制度更能满足需求,让他们能在愉悦的气氛中领略美国之美。

在贵园区检查哨工作的蓝迪先生就是其中一位……蓝迪先生为人开朗、个性出众,在我和家人进出巨杉公园时不忘报以微笑,使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我敢保证,许多长途跋涉到园区游玩的民众,都会因为蓝迪先生而忘却之前的舟车劳顿……对此,我们深怀感动,谢谢。

请代为向蓝迪先生转达最诚挚的谢意,随信附上我们离开检查哨前为他拍的照片。

殷卡德夫人 敬上

爱达荷州 莫斯柯

戴维斯将信和照片拿给蓝迪看,接着亲自回信给殷卡德夫人。他在信里写道:“为游客服务是园区的主要工作,得知本署有职员认真愉悦执行任务,本人深感欣慰。”

殷卡德夫人文情并茂的来信并不是唯一一封。在蓝迪家阁楼收放整齐的档案夹里,还有几十封类似的感谢信,只不过这些信没有一封出现在美国政府的人事档案里。

蓝迪在检查哨的表现虽然令人赞赏,但这可不是他进园区的目的。他和前辈巡山员一样,渴望到深山里去。打从去年夏天走在缪尔步道上,高山就不停召唤着他,让他心痒难熬。他只想远离车辆,避开园区最热门的柏油路和观光地点(谢尔曼将军树[17]),抛下路旁任谁只要几小时就能走完的轻松步道。

在园区入口吸了六周废气之后,蓝迪的巡山员生活终于要揭开序幕了。他被派往协助园区直升机小队,将补给品送给山上的一组登山队伍。

飞行员拉高直升机,阿什山的房子道路霎时成了遥远的记忆。他们往东北飞,越过摩洛岩(Moro Rock)的花岗岩壁,绕着巨木森林区画了一大圈。巨木森林区的树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但与东边积雪皑皑、崎岖的内华达山脊比起来,那些树就像玩具一样。直升机循着河道和溪流飞绕而上、直入深山,而坐在飞行员身旁的乘客则瞪大了眼睛,如饥似渴地将地面上的景致尽收眼底。这是有生以来头一回,蓝迪能够俯瞰这块他向母亲形容犹如伊甸园般的土地。

三十年前,戈登·华莱士也循着同一条东行路线深入内华达山脉,只不过当时的补给工具是一队骡子。当时的“补给队”可以在山野草原随意吃草,蓝迪的机动补给队对草原没有这么大的威胁,只是吵了一点。

“别来这里,除非你甘愿臣服于这片土地的魅力。”华莱士在回忆录中说道,“这里的美丽、平静与和谐会抓住你的心,让你沉醉,而你一旦被它迷住,就再也无法脱身。”

蓝迪跳下直升机,踏上中雷依湖(Middle Rae Lake)的砾石岸。一切都太迟了,他已经被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