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联网,重新定义社会生态
1 院士的忠告
邬贺铨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1943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人。1964年毕业于原武汉邮电学院。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现兼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理事长、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总师、“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国标委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组长,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
记得当时采访邬贺铨很是费了一番周折,最终是在南京一场物联网论坛期间完成的。在采访开始前,他还说,不应该让他上杂志封面,应该让那些明星,像刘德华来上。我们都笑,告诉我们要讲物联网和云计算,不是讲娱乐。邬院士更来劲了,说:“你让刘德华讲物联网啊,不是更有看点了吗?”在场的人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曾为大唐电信副总裁的邬贺铨不仅学术精湛,对行销术也颇有见解。
邬贺铨
这句玩笑在今天看来,或许成了一个预言:音乐界的“半壁江山”汪峰推出了自己品牌的耳机;《爸爸去哪儿》中的“村长”李锐创办了一个做智能儿童手表的公司;还有任泉、李冰冰等影视明星创办的风险投资机构Star VC也投了不少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项目,但在当时,物联网这个词和他们是完全绝缘的。
任泉与李冰冰、黄晓明等联合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Star VC
作为院士,对其所研究的领域的理解与把控,无论何时,都对推动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我在今天重新翻看2011年对邬贺铨的访谈时,就更加深信不疑了,因为他当年的很多言论,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几乎全都得到了验证。
2011年9月,我创办《物联网与云计算》杂志时,离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提出“建立全国物联网中心”的历史时刻,已有两年之距。当时业界普遍探讨的是: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记得那一年,我去参加无锡物联网博览会,乘出租车时,的姐知道我是去参加物联网展会,还问了我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物联网,谁买单?! ”当时我就被镇住了。
所以,后面我对邬贺铨院士做采访时,心心念念要问的就是“物联网产业的掘金点”。而邬贺铨对这个话题似乎并不“中意”,因为他觉得这个话题本身就太过“急功近利”,所以一开始就批判了当时的“物联网产业不正之风”:把物联网当房地产来做。不过随后,还是通过多角度分析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从业者提出了诸多忠告。
从技术路线阐释物联网四层架构
邬贺铨说,从技术路线上来讲,物联网有四层架构。其中最底层是感知层,所谓感知,就像我们人,踩到脚了,或者扎到手指了,或者撞到头了,你能感觉到疼,这是因为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末梢神经,它能够采集到被踩了、被扎了、被撞了这些信息,然后通过我们的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大脑会分析疼还是不疼,疼的程度等,你的知觉就是这么来的。我们人是自身就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想去感知一下水、土壤、大气、植物、动物,乃至矿物质等,怎么办呢?这就有了传感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用来感知不同的物质,也用来感知同一物质的不同属性,比如水,我们有感知它温度的传感器;有感知它矿物质含量的传感器;有感知它浑浊度的传感器;还有感知它流动速度的传感器等。目前已经商用的传感器种类达3万多种,但是依然在很多领域是空白的,比如生物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未来就像我们人的末梢神经一样,会被放置在各种物质中,来采集各种物质的状态和属性,以便我们能够了解这些物质的需求。
物联网产业链主要环节
感知层上面就是传输层。说到传输,其实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互联网。但是物联网的传输和互联网的传输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本质上区别不大,都是所有的IP地址;都能通过同一种协议将其站点的信息上传到网页上,供大家查看。那么,既然如此,是不是互联网就可以取代物联网而存在了呢?当然不是,否则就不会有物联网一说了。互联网时代只有人在联网,假设每个人有一个IP地址,那么全球60亿人(1999年时全球共计60亿人口),60亿个IP地址就够了,但是现在且不说IPv4时代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地址,即便真的有了,未来要联网的物体是人的几十倍,这些地址也一定是不够的。与此同时,互联网经过最初的混战,统一认定TCP/IP协议,就像我们的身份证号码,每个人都是18位数,格式都一样,这样才不会造成混乱。如果现在要物品也联网,且不说各种终端设备的通信协议千差万别,并不一定遵循TCP/IP协议,那么单联网这一段就会遇到极大的问题,所以,现在通信领域都在研究IPv6。IPv6如果投入使用,那么能够分配的IP地址就会更多,开玩笑说就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有一个IP地址。不过IPv6并非针对物联网来设计的,对于低功耗传感器而言,IPv6还是太过复杂,或者说IPv6帧结构中很多字节并非必须,因此基于IPv6的简化,出现了低功耗个域网协议(6LowPan)。目前物联网的协议还未形成共识,原来有Zigbee协议、RFID协议,以及各种传感器的协议等。当然,2015年年底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据说可以实现这一诉求。
窄带蜂窝物联网
再往上就到了数据处理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人类的大脑。前面所说的被踩了、被扎了,你能感觉到不是因为你的脚或手自己判断的,而是由末梢神经将它感知到的一些信号传给大脑,大脑经过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果。再不然,就像互联网,你在网站上搜索一个东西,和这个东西相关的内容就会出现在网页上,不是网页自己把它推给你的,而是网页把你搜索的信息发送到一个运算平台,并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把你想要的信息从数据库中调用出来,再发送给网页,网页把它们显示出来,是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到了物联网时代,因为我们采集的信息更多,需要反馈的信息也更多,所以对这个数据运算平台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就出现了大数据技术,它就是数据处理层所依赖的核心技术。前面讲的精准就是要靠它来实现的,比如,明明我是左脚被踩了,它却算成右脚就不对了;明明我是现在被踩的,它却过了5分钟才把疼的信息反馈给我,这就是问题了,所以数据处理层,一定要精准和灵敏。
最后就是应用服务层。这一层从技术层面来讲相对最简单,但是从应用层面来讲就是最复杂的了。怎么理解呢?还以脚被踩了为例:现在被踩了以后,大脑给我们的反馈有疼,或者不疼,或者疼的程度,以及出血了,还是未出血,然后会给我们下一系列的指示,比如,是否要去医院,查询怎么去医院;是否要联系家人、朋友等。这一系列的指示就相当于物联网的应用服务,比如空气污染,感知层把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平台,平台计算出某个地方是污染源,然后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并提供解决方案。甚至,未来物联网可能会比人更智能,比如监测到污染源后,如果该源点也是联网的,数据处理平台甚至可以直接关闭该源点的一些设备,制止其继续排污。当然,想要达到这么智能化的程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工业环保物联网
应用层面,物联网即服务
谈及应用层,邬贺铨当时的原话就是“物联网即服务”,更是以真实案例来说明,比如在煤矿行业,因为矿难频发,所以希望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安全保障。2010年以前,在矿井中广布瓦斯传感器,算是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了,但是应用效果并不好,一是传感器的精度有限,使得它的准确性也有限;二是当时传感器成本过高,致使它无法广泛应用。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矿山情况复杂,即使检测出了瓦斯,也不能及时预警,致使矿工来不及逃生,所以矿难还是会发生。也就是说,即便是否能检测出瓦斯的问题解决了,依然不能真正地避免矿难发生。
后来,山西一家信息科技企业经过深入而系统的探索,研究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前端,在煤矿通风口安装监测通风量的传感设备,包括记录通风设备的用电量,这样就可以实时的监控通风量。另外监测挖掘进度、甚至产煤量等情况,以便判决通风量是否足够对应;后台,有一个实时数据分析系统,当前端反馈过来的任何一项数据不符合安全指数时,系统就判断会出危险,并立即发出预警,因为,含瓦斯的矿山的瓦斯产出量是与挖煤的深度和速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挖得越深、越快,出的瓦斯就越多,但是如果通风量够大,瓦斯也就会被冲淡,这样一方面通过设备端的互联互通,减少瓦斯爆炸的概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前预警,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矿难发生。其实这就是一个物联网的应用案例。
当然除此之外,物联网还可以服务于更多的行业,比如家居、交通、医疗、农业、制造业,以及环保等。不过很多物联网的应用都是锦上添花,在现在这个阶段不是一个好现象。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还是要多注重雪中送炭的应用。
矿山物联网
比如在家居中,一是家庭保健,对老人和小孩的看护,以及对其健康状况的监测等;二是家居安保,就是能够保证住所安全。
在交通上,主要是路况优化。一是道路优化,比如哪些地方的道路需要修整;哪些地方出现了交通拥堵,需要调配;哪些公交车线路设计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应该单行;哪个时段应该怎么收费;哪些地方需要设停车场等。二是交通流量的优化,比如哪些地方应该绕行;哪些加油站需要排队等待;哪些地方应该引导车辆不通行等。三是行人和车主的信息咨询,比如某个地方的路况如何;该选择怎样的出行方式更方便等。
老人们在体验陪伴机器人
智能交通
在医疗卫生行业,物联网将给移动医疗或者说院外的健康管理带来较大的改变,比如有人在手机里嵌入陀螺仪,可以监测到携带者是弯腰,还是摔跤,摔跤后如果没有爬起来,这些信息连同位置信息便会发送到医院,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及时得到救助,这对老年人的及时救护是非常有用的,所以这就是一个极好的小发明。未来类似这样的设备还会有很多,比如在可穿戴设备中带有可以测脉搏、体温、血压等的传感装置,或者摄像头,就可以随时了解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生理变化、病理变化等。当通过人体携带的智能终端发现了人体的异常变化时,可以通知该人到医院就诊,或者建议吃什么药等,这样,就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在农业领域,在食品溯源层面上,RFID标签已经有了很多应用,但是还需要探索如何使用全方位的物联网技术,来优化食品溯源。第二个重要应用在于大田管理,比如在一块田地里安装上传感器,就可以了解到什么时候需要施肥,施什么肥?什么地方需要浇水,浇多少水?这些都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来解决,从而因地制宜地管理田地。
布满传感器的蔬菜大棚
跌倒报警器
除此之外,农产品市场的状况跟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农产品有季节性,哪个季节是播种季;哪个季节是收获季,都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由于信息滞后,发现去年大葱贵,大家今年都种葱,结果今年葱的价格大跌,最后遭殃的是农民。因此,如何能够使用物联网去预测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并发布动态信息,及时地将农产品市场的状况反馈给农民,让不同的地区可以合理计划种植和养殖,对保持农产品市场交易的稳定极其重要。
在制造业领域,以前也有在生产线上使用传感器,但不是完整的物联网。使用物联网手段以后,比如在服装店安装监控设备,通过采集各种款式的服装购买者的信息,可以了解不同层次和年龄段顾客的偏好,然后再把这些信息反馈给服装生产企业,该企业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就可以决定什么样的衣服可以多生产一些;什么样的可以少生产一些,以及目前的设计需要做怎样的改良等。当然,这只是物联网在制造业中应用的一个方面。总之,物联网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的优化上,比如生产流程监控、仓储管理、市场跟踪等方面。
另外,物联网的大力发展对节能减排、环境监测等领域也会大有裨益。同时,这些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可以互联互通。比如在智能家居环境下可以运行移动医疗;智能电网在用户端也离不开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同样可以和智能电网的某些环节相互支持。所有行业原本都是在相互支持、相互需要、相互配合之下运行的,只是原本的支持、需要、配合都必须通过人来实现。物联网的出现,使它们之间的交互变得主动、自觉,从而更加高效、便捷。
传感器水平低,算法软件缺失,是物联网发展路障
当时物联网概念在中国其实也才提出2年,不管是从业者,还是外界依然觉得雷声大,雨点小,发展太慢。对此,邬贺铨直言“各阶层都太急功近利,想把物联网当房地产炒,当然会受挫。”不过,同时,他也表示物联网之所以推广难,一个重要原因是传感器虽然都价格不菲,但水平却不是很高,致使用这些传感器搭建出来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其使用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所以建议企业,不要太过利欲熏心,眼睛都盯在立马能赚钱的系统集成化项目上,而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开发出低成本、高可靠性的传感器,如何把普通传感器做到低成本和高可靠性。这才是当物联网的大时代真正到来时,一家企业还依然可以在这个舞台上逐鹿的资本。
另外,智能分析决策的软件,就是算法也非常重要。比如现在各个地方政府都争建智慧城市,一个城市要安装上万甚至几十万个摄像头。摄像头多了,采集的内容自然就多,海量的视频内容靠人眼是看不过来的,这就涉及如何从成千上万的摄像头中获得有用的信息。现在的智慧城市还仅限于广布摄像头,然后把拍摄下来的内容都存储起来,等事发后才去调用,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第一,必须要极大的存储空间;第二,有用没用的信息都被当宝贝似的存起来了,最后发现存了一堆垃圾;第三,查找信息时,需要把每个存储文件都打开看一遍,造成巨大的时间、人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源浪费。
智能算法
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在存储的时候要有选择性,要去捕捉有用的信息进行存储,比如一个仓库,没人出现,或者没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摄像信息就可以不用存储;有人出现,或者有异常情况发生时,才选择存储。但是如何实现呢?这就需要有一个信息分析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分析,筛选哪些需要存储,哪些不需要存储,对存储起来的信息还要加上标签,以便于搜索。同时,还能将当时的数据和历史数据关联起来,实现智能分析。对这种信息甄选软件的需求,不仅在视频监控领域有,在其他很多领域也都有,但是目前这还是产业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另外,还有对大量传感器信息的处理,其相关技术是需要整个物联网产业关注的,也是潜藏着巨大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
给从业者的忠告:切勿急功近利
记得当时邬贺铨话语间透露最多的,是希望从业者、媒体、包括科研团队、政府等不要急功近利。“从业者要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来培育的产业,因为它是自然规律带来的发展趋势,不像房地产,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发展高潮。”他同时指出,物联网产业的成熟需要几个变量同时达到标准:
第一,能够采集数据的点足够多。也就是说,前端要有足够多的传感器。
第二,所有数据之间能够对话,这就要求通信协议的统一。不然这个说英语,那个说汉语,另外一个说俄语,就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第三,数据处理技术,也就是算法要足够强大。不然就会出现把水的指标反馈成大气的;把天然气的指标反馈成石油的,或者昨天的数据,今天才算出来等,这样就无法实现精准与及时。
第四,各种人为机构之间要能够数据开放,从而实现互联互通,比如前面讲到的空气污染的监测。如果某个污染源不让监测,或者监测数据不对外开放,那么我们就很难去判断它是不是污染源,或者很难对其采取措施。
所以希望大家对物联网的追随不要热炒,要理性。物联网产业规模是巨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在这块大蛋糕上分得一杯羹,不是取决于公司的规模;也不是取决于公司的性质,而是取决于谁能抓住用户,所以在从业的过程中还是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有些企业比较强大,就做平台,拿别人的应用来运行;有些企业比较弱,就做应用,然后在别人的平台上运行,但是最终,能够吸引用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做平台的不能得意忘形;做软件的也不要气馁。只要有特点、服务好,就都可以抓住用户,比如苹果的应用软件有上百万个,但是大众能够记住的并不多,然而,还是出现了“愤怒的小鸟”这样的佼佼者,因为它有特点。与其说苹果的iPhone和iPad使“愤怒的小鸟”走红,不如说“愤怒的小鸟”让苹果更具吸引力,所以不管是从事物联网的哪个环节,一定要有特色。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