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服饰探源
一 服饰的起源
1.八种起源之说
由于服饰的起源是服饰史研究中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所以,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身体保护”说
认为服饰是出于人们保持体温、保护肌体不受外部东西的损伤和防晒的需要而产生的,这是目前在国内影响最大的一种观点。
(2)“遮羞”说
认为人类出现以后,由于其区别于其他动物,产生羞耻感,出于对自身身体隐秘部分避免外露的需要而产生服装。
花山岩画
(3)“图腾”说
因原始社会的人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故将其作为氏族的标志,而为了显示这种标志,遂将其表现于身体之上,从而产生服装。
原始服饰
原始服饰、佩饰展示图
原始服装的出现,揭开了服装史上的序幕。服装有三大作用:一、御寒;二、遮羞;三、装饰。但人们着衣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御寒。
(4)“装饰”说
即出于装饰身体的需要而产生服装。
(5)“纽衣”说
即把披挂于身体的饰物联结起来,以防止脱落,从而产生服装。
(6)“特殊”说
想向别人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身份和地位,从而产生服装。
(7)“共性”说
即想与他人共有,从而产生服装。
(8)“伦理”说
为区分氏族氏系而产生服装,使其成为氏族的标志。
上述8种观点,粗看起来都不无道理,因为“身体保护”说,“装饰”说,“纽衣”说,“特殊”说,“共性”说,从今天服饰的实用性来看,都还具有一定的道理;而余下的“图腾”说和“伦理”说,在人类产生的初年,由于认识水平的低下,从有关远古历史的文献材料和考古发掘情况来看,这种情况是十分盛行的,服饰确实有助于满足人们当时的精神需要。
玉神人
红山文化
高6厘米
淡黄色玉,带红色微沁。头部如玉猪龙般有开叉形冠状凸起物,鼻梁上有皱纹。
2.起源解码
那么,如何理解服饰的起源呢?
服饰的起源经历的过程,便是人类出现的过程。从考古学、人类学来看,从猿到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服饰的起源除了最初的御寒原因,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进化过程中,由于人自身同自然界不断做斗争,渐渐地发现了服饰的其他功能,比如劳作时护体。到后来,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服饰的形式也就日益接近实用、美观和审美了。
正因为服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过程,而且由最初的单一功能发展到后来的多重功能,从而为人们研究服饰的起源提供了众多的思索余地。下面我们便对几种主要流行的观点进行简单的剖析。
首先,关于服饰源于“遮羞”说。从人类的起源来说,由于人是从猿演变过来的,所以原始人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与动物相同或相似的。伦理道德出现之后,除了观念确立之外,人们还在行为方面进行了约束和限制。因此,遮体的需要就在服饰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防寒的需要具有时间性,一旦寒冷季节过去,服饰也就脱下来了,而遮体的需要使服饰成为生活中的必要物资。
玉琮
良渚文化高4.4厘米
玉兽玦
红山文化
高15厘米,最宽10厘米,断面最厚4厘米
狩猎 阴山岩画
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马拉特后旗等地。
其次,关于服饰起源的“图腾”说。据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研究,原始社会的每个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多是一些动植物或者氏族认为是自己特有的东西。氏族部落成员一方面认为本氏族在发展中与这种动物、植物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甚至认为自己的部落就是由所崇拜的图腾逐渐演变而来的,另一方面,氏族把成员所认定的图腾作为本氏族区别于其他氏族的标志,将其佩戴在身上,以便在氏族之间发生冲突和其他活动中将本氏族成员与其他氏族成员区别开来。
服饰的最初功能,是其可以包容图腾的某些特征,所以,它除了直接作为图腾的形式之外,对于一些氏族来说还可以将其图腾附于服饰之上,从而使服饰的改进有了某种可能,即服饰款式、图案的演变。
玉神人
红山文化
长27.2厘米,最宽11.7厘米
青色绿玉,不规则长方体。整器由一武人和一兽复合而成。武人站立,头上有带状纹饰,脚踏兽头;兽的双足紧贴头部,作俯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