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职场高效晋升六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微观因素: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1.3.1 事业有成却遭遇“中年危机”

今天是销售总监王先生的45岁生日。客厅里热闹非凡,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和他的太太谈笑风生,而王先生却郁郁寡欢。最近几年,一向干劲十足的他突然感到危机四伏,整天打不起精神,身体也总是感到不适。为此,他心烦意乱甚至坐立不安,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呵斥下属或与上级顶撞。一直以来让他寄予巨大期望的工作,好像突然变得索然无味,甚至就连他最看中的职位升迁,也不能给他带来一丝激动。

为什么王先生会在事业黄金期,陷入丧失意义、否定自己的心理低潮?心理学把这一类情况称为“中年危机”,认为这是人们脱离个人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而一味追求地位和财富的结果。

心理学家荣格有充分的条件和大量的机会,研究过西方现代社会中,有很高成就的社会名流。荣格发现,这些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很多在人到中年之后,逐渐意识到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欺骗自己,貌似对工作的投入和兴趣完全是虚伪的,自己不过是对完全不感兴趣的事情做出一副感兴趣的样子罢了。当察觉到这一点时,建立多年的职业信仰顺势崩塌,整个人一下变得萎靡不振。

为什么在20多年之后,人们才突然察觉投注半生热情的事业,并非自己的兴趣所在呢?

荣格用“人格面具”来解释这个问题。荣格认为,人们为了应付社会的习俗以及他人的期望,都会给自己戴上一副人格面具,也就是按照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出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格面具帮助人们更加容易地融入社会,却有可能和面具之下真实的自我相背离。

重拾年轻时代的兴趣和爱好,是治疗中年危机的有效办法。当然,防范中年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规划职业生涯之初,就要做到个人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和职业发展尽可能地完美匹配。

1.3.2 职业定位的基础是认识自我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著名的职业规划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和兴趣倾向,与职业成功密切相关。兴趣是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巨大来源,对一份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从事该职业,并将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

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和职业环境都可以分为六大类,即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和艺术型。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类型应该互相匹配,这是形成高职业满意度的基础。

1.社会型

人格特征:善于言谈,语言能力通常优于数理能力;乐于与人交往,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关心社会问题,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

典型职业:各种直接为他人服务的工作,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如教师、保育员、行政人员、医护人员、衣食住行服务行业的经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咨询人员、公关人员等。

2.企业型

人格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精力充沛、自信,具有领导才能;不喜欢具体、精细或需要长时间集中心智的工作。

典型职业:通过组织、影响和领导他人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工作,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各级管理者、法官、律师等。

3.常规型

人格特征: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高度有序、要求明晰的工作;细心,有条理,工作踏实,遵守纪律;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

典型职业: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以及对精确度、系统性和条理性要求较高的职业,如会计、出纳、统计人员、办公室人员、秘书、图书管理员、保管员、邮递员、审计人员、人事职员等。

4.技能型

人格特征:对机械与物体十分关心,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对人际交往和人员管理工作不太感兴趣,通常喜欢独立做事;稳健、务实,喜欢从事规则明确的活动及技术性工作,甚至热衷于亲自动手创造新事物。

典型职业:需要使用工具或操作机器的各类工程技术工作和农业工作,如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工程师、技术员、维修和安装工人、矿工、木工、电工、鞋匠、司机、测绘员、描图员、农民、牧民、渔民等。

5.研究型

人格特征: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思想家而非实干家,倾向于通过思考、分析解决难题,不愿自己动手;喜欢独立性、挑战性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不太喜欢固定程式的任务;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和人际交往。

典型职业: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计算机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等。

6.艺术型

人格特征: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重视自己的感性,直觉力较好,情绪变化较大;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对于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任务及环境都不太喜欢,对于机械性及程式化的工作缺乏兴趣。

典型职业:要求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直觉的艺术创造性工作,如演员、导演、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等。

由于强调个人特质与职业的相互匹配与适应,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又被称为人业互择理论。霍兰德强调,劳动者只有找到适合的职业岗位,其才能与积极性会得以很好发挥。从这个角度上说,“完美的工作”就是能让人的内在本质得以充分扩展和表现的工作,职业生涯不仅是安身之所,更是立命之本。

1.3.3 “行业+职能”定位职业坐标

当我们进行职业定位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我想当一个记者、销售、财务、工程师……在一般理解中,记者、销售、财务、工程师就是具体的职业。实际上,严格说来这只是人们在企业中担当的具体职能。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职能×行业,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职业。

行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如金融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电信行业、饮食行业、媒体行业等。在每一个行业内部,都存在着从事不同职能的岗位,如销售、财务、市场、行政、法务等。记者一类的特殊职能岗位,只存在于媒体行业,但媒体行业中同样包含了销售、财务、市场、行政、法务等其他职能岗位。

前面已经提到,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从外部的环境来看,我们应该顺势而为,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最好是新兴的朝阳行业;从内部的自我来看,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尽量做到工作职能与个人价值取向的匹配。那么,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也就是行业和职业的角度,一个看外部趋势,另一个看内部需要,这两个角度本身是否存在矛盾呢?

两者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实际上,只有从行业和职业两个维度(见图1.3),才能准确定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图1.3 行业与职能坐标

纵坐标上,汽车、通信、银行、能源、房地产、教育培训、传媒、互联网都是行业大类。行业的发展势头,是“夕阳”还是“朝阳”,这是我们个体所无法更改、无法逆转的,只能顺应。

职能是社会分工中性质相近的一类工作,需要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横坐标上,人力资源、行政、销售、市场、财务、工程师、记者、设计师都是具体只能。职业选择融合了专业、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的取向,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但以职业生涯全周期的视角来看,绝非一成不变。

很多人在选择工作时,仅仅从自身专业和能力的角度考虑职业方向。实际上,只有在行业和职能两个坐标轴上同时定位(见图1.4),才可能精准定位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图1.4 行业与职能坐标定位职业

横坐标上的职能选择,聚焦于“我能做什么”,是微观战术层面;而纵坐标上的行业选择,聚焦于“我该做什么”,是宏观战略层面。所谓“男怕入错行”,强调的就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加速升值只有借助行业的势能才可能实现。在一个颓势难挽的夕阳行业中,个人的职业能力再强,也无法避免行业整体被淘汰的命运。

在行业与职能的坐标定位图中,职能与行业的双重定位之所以成为可能,在于多数的职业在多个行业中都是通用的。任何行业几乎都需要市场、销售、财务、人力资源、计算机、行政、法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员,行业选择成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最大的可变因素。

而只要找到了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在行业内实现多职业、多岗位的轮换,可能反而成为个人能力和职业生涯快速提升的又一大法宝。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的过程中,当过英语教师,也干过财务、宣传、人力等岗位。虽然岗位不同,但俞敏洪始终瞄准的是当时正在蓬勃兴起的英语培训行业。雷军任职金山软件、入股UC浏览器、创办小米、投资凡客,软件、手机、浏览器、服装这些看似不关联的产品,雷军的切入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时下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行业。

在一个生机勃勃、发展一日千里的行业中,从事一份自己最擅长、最有兴趣、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