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与道 移动应用UI设计必修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05年,那是BBS还非常火热的年代,我攒钱买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机Moto E2,和大多数人一样立即沉浸论坛,找组织。由于我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偏好于整理各种好看的壁纸分享给大家,慢慢在论坛里结识了不少朋友。笔者经常混迹于IT168 Moto论坛,发现隔壁IT168索爱论坛提供了索爱官方主题编辑器,允许用户编辑图片,定义文字的颜色,设置按钮的样式,使不懂编码的人也可以自由编辑个性主题,所以当时索爱论坛拥有海量的高质量主题。而Moto是比较封闭的,并没有提供这样的工具。慢慢我萌生了制作Moto主题的想法,但是不会程序编码,而我在论坛里认识的一个程序员,他会linux语言,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我负责设计,他负责编码,合作制作Moto智能手机的主题。

当时的我,只会简单的Photoshop操作,并不知道从何开始着手主题相关的设计,只好大量查阅资料。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了UI这个词,看到了张伟(eico创始人)、朱印(rigo创始人)这些国内早期UI设计师的图标设计作品。那时候对UI的概念很懵懂,只知道漂亮绚丽的界面就是好的UI设计。所以用了大量时间临摹学习他们的图标设计作品。在IT168Moto的经历很成功,当时国内泡Moto论坛的用户朋友大多数都知道了风尾竹的这个ID,同时使我在学生时代就积累了扎实的图形设计基础。大学毕业后我直接从事了UI设计工作。

2007年对于UI设计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国外iPhone手机的发布,使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UI设计。国内站酷网和iconfans(现更名UI中国)开始大规模运营,为设计师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大量的创作灵感和参考资料的引入,也增强了国内UI设计分享的氛围。这个时期,国内UI设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UI设计师。这些设计师目前都是各个互联网公司的设计中坚力量。通过站酷网和iconfans我也认识了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作为设计师,我非常感谢站酷网创始人梁耀明和纪晓亮;iconfans创始人董景博和朱君。他们搭建的社区引领了中国UI设计普及、交流,为中国UI设计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当然,UI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大环境的影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以及中、美两国。细细琢磨,欧洲最早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会,淘汰了落后的农耕生产方式。美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他在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中都抓住了机会,而目前我们可能正处于一次巨大的互联网革命中。

2007年iPhone的发布,让人们惊叹:原来手机也可以这样玩。它掀起了一个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狂潮,大量非智能手机惨遭淘汰。智能手机走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同时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开始用手机上的应用发微博、看新闻、看视频及购物,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于是,硬件、软件商们大力投入,智能手机降至千元以下,带起一阵狂潮。这不能不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创业大潮中,在Google的移动开发者大会上,你会发现会场里差不多一半都是中国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乃至地铁上,你经常会听到兴奋的创业者在讨论他们的商业计划。无论是从事手机应用程序开发还是游戏开发的人,都相信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小而灵活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大量用户,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在这波火热的互联网创业潮中,UI设计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工种,薪资待遇与就业前景非常广阔。站酷网的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在GUI、平面、网页、插画和三维等设计职位中,目前国内的GUI设计师的待遇是最高的。我曾经和董景博有过一次深夜长谈,他告诉我:他非常看好未来十年中国UI设计的发展。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大量资金融入到互联网中,企业都会愿意出高薪雇佣高水平的UI设计人员。电商网站UI设计需求量依然很大,新兴的智能硬件公司也需要界面UI设计,移动互联网应用也需要大量专业的UI设计。所以当下UI设计师的是前所未有的热门职位。

早些年阿里巴巴的发展,引领了一股电商潮流,大量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同时兴起使很多设计人才涌入Web设计领域。而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大量设计师也涌入到移动设计领域。笔者经常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平面或者网页设计师正在转型,也有很多初入设计领域的新人正在学习UI设计。他们都苦于没有一本详细介绍移动设计的书籍。市面的书籍良莠不齐,要么理论过深,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要么过于浅显,只罗列了基本图标界面设计方法。于是我萌生了写一本相关书籍的想法。

之前撰写设计文章比较零散,以某些局部点切入探讨设计。一开始,撰写如此庞大全面的书我还是比较犹豫的,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孟飞老师,他告诉我现在图书市场上Web和三维的设计书籍已经趋于饱和,而移动互联网设计书籍比较欠缺,而且也不够系统。他非常支持我去尝试撰写移动设计相关的内容,既是大家需要的,也可以对自己多年的设计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思辨总结。从而坚定了我信心。

移动设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设计知识体系,由于我的知识积累也并非全面完整,所以在撰写本书时参考了大量网上的教程、网友的博客和知乎中网友的观点。由于网络引用来源繁杂。有些资料来源无法考证,如果标注引用不够细致的地方,请联系我,我会在下一版中补充。书中的知识观点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也可能有考虑欠缺的地方,如有异议,也请联系我讨论,我会在下一版中更正。

感谢好友赵新亮(Delacro)在我撰写书籍时提供的大量资料帮助。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孟飞和张丹阳,在书稿审核校对过程中的辛勤工作。

感谢站酷网创始人梁耀明先生,UI中国创始人董景博先生,苏宁金融集团副总裁戴宏先生,途牛旅游网CTO汤峥嵘先生,小米科技设计总监任恬先生,前墨迹天气副总裁相辉先生以及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吴卓浩先生对本书的推荐。

最后,感谢这个最好的时代,让UI设计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余振华

2015年10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