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稍纵即逝
因为胜萍的病情,母亲也患上了眼病,视力在一天天的下降,直到最后几乎完全看不见了。在这期间,胜梅开始承担起了家里的伙食问题,但年纪轻轻的她根本就没做过饭,在寻求母亲的帮助后,她渐渐学会了做菜、蒸馒头、包包子。以前的灶台比较低,再加上那时的柴火不好烧,想看清里面就得趴在地上。为了防止烟熏到头发,胜梅带了一顶白布帽子,但脸部却没有任何遮挡。每次做饭,她都被呛的满脸黢黑,连鼻孔都被熏黑了。即使这样,她依然忍着呛鼻子的烟味蒸着一锅锅包子,并且每天如此。直到现在提起这件事,胜梅仍有些心酸,连哥哥胜全都心有余悸的流下眼泪……
母亲术后并不见好转,视力仍在下降,最后双眼彻底失明,医院又为她准备了第二次手术。而之后,胜梅就不得不承担起了家庭,一方面照料生病的姐姐,一方面还要照顾两眼一片虚无的母亲。
由于那时的年代背景,恋爱基本靠介绍,两人除了吃饭、看电影就是逛街,每次都重复着同样的事。现在就不一样啦!社会开放啦!三天不睡觉,五天早早的……
胜梅有次和某个介绍的对象相约去看电影,男方为她买了一大堆零食,还买了两罐啤酒。吃的差不多了,影片也播了一大半,两人只剩下一大堆垃圾。男方也把刚喝空的啤酒放进塑料袋,可谁知一个没拿稳,这个啤酒罐掉在地上,并且顺着斜坡滚了下去,沿途不断发出了清脆的金属声。前面的观众听见脚下的声音,纷纷左顾右盼的寻找出处,胜梅顿时一脸尴尬,还好男方比较沉稳,他小声的说:“我们都不要动,装作不知道就好了!”这个啤酒罐就顺着斜坡,一直滚到第一排舞台边才停下。胜梅看着前面一头雾水的观众想笑又不敢,就这样一直憋到电影散场……
第二个相亲对象的分手原因就有点儿遗憾了,本来两个人相互看好,并且有更深的交往意愿,但男方突然到胜梅家拜访,打破了一切可能的结果。男方骑着自行车寻找到胜梅家,恰巧看见她正在劝坐在水里的二姐,可想而知当时的尴尬场面。胜梅有些手足无措的上前询问:“你咋没跟我说就过来了呢?!”“我……我过来看看……”很显然胜梅在两个人交往时,并没有告诉男方自己家里的状况,这也是令男方很不满的原因,这个对象最后不得不告吹。
那时都流行着看循环电影,胜梅谈过的另外一个对象,是在某工厂工作,家庭比较富裕,在看了几场电影后,就被胜梅及腰的辫子彻底吸引了,既要给她买衣服,又要给她买当时家喻户晓的电影《追捕》中,风靡一时的“真由美”帽子。但胜梅并没有要,而是又给对方母亲织了一顶帽子,毛线是对方买的。男的说:“我爸都说了,我们家就差一个媳妇儿了。”并且对方还承诺,婚后由老婆当家主事。但怎奈胜梅婉拒了他,而拒绝的原因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胜梅担心介绍人和男方母亲是邻居,怕婚后生口舌……
其实,人都是贪婪的,我们在人生这趟高速列车上,路过了很多站,看了无数美景,却从不想下车停留,总认为下一站会更好,可到了终点,发现自己已经错过最好的机会,然而却为时已晚,一切场景都物是人非,历史永远不会为你而倒车……
一九九二年五月份,胜梅与成民相识。两个人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介绍人是胜梅的邻居,而且也认识胜梅那个不好相处的同事,于是联系上成民,问他说:“两个姑娘,一个比你大三岁,一个小三岁,你要看哪个?”而成民果断选择了年龄更小的胜梅。介绍人把成民的基本情况告诉了胜梅,不过也有所隐瞒,类似夸大优点,隐瞒缺点之类的。人嘛,都是这样的。此时的胜梅已经三十四岁了,而成民因为家庭情况也已经三十七岁有余。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三十多岁还未成家是极少数的,这些年母亲也没少为小女儿的事操心。而胜梅之所以会选择成民,就是因为他未婚,说的通俗点就是一张白纸。
二人约会除了逛街、看电影基本就没什么活动了,依两个人的家庭状况,能去饭店吃饭都是一种奢求。胜梅一边约着会,一边还要跑回家为母亲做饭。
试想,如果你在和对象约会时,对方突然对你说:“你等我几分钟,我一会儿马上回来……”十多分钟后,你的对象灰头土脸的回来,你会怎么想呢?胜梅就是这种,一边有推不开的约会,另一边还要回家准备餐食,供母亲在医院吃喝。她是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如果和对方说了母亲的情况,就意味着对方“必须”要去医院看一下,很多情况她不说,就是怕对方难为情。
果不其然,成民知道了她母亲正在医院准备接受眼部手术的事后,买了很多礼品去看望“丈母娘”。那时胜梅的母亲已经完全失明,她四处摸索着寻找着成民,成民把手递了过去,两双不同的手紧握在一起。一双是饱经沧桑的手;一双是孔武有力却略显稚嫩的手。母亲拉着他问长问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当时的她,几乎认定了面前的男子,就是女儿以后的终身依伴,尽管她看不见对方的脸……
成民走后,母亲拉着女儿长吁短叹。
“你也老大不小了,别再挑了,差不多就嫁了吧!妈感觉这个就挺不错的……”
“妈,我再考虑考虑吧!她个子有点矮,而且家庭负担重……”胜梅有些顾虑的低下头,似乎她也有很多难言之隐。母亲紧握着女儿的手继续劝解道:“个头矮点就矮点吧!主要是对你好就行,个子再高也不当饭吃啊!你这每天还得照顾妈和你二姐,觉也睡不好,工作也不安心,差不多就嫁了吧……”
母亲最后这句话还是令她有所触动的,再回想这段时间,成民确实对自己不错。他性格和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个子偏矮,成民在家里排行第二,还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其中一个妹妹目前疾病在身,四肢瘫痪不能自理。
于是,两个人交往三个月后定亲,商定结婚日期为九月二十号。二人都属于大龄男女,所以都急于步入婚姻殿堂。成民三十七岁,胜梅三十四。婚前胜梅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婚后由她当家管钱,成民和婆婆也都同意了。在结婚前夕,胜梅向未婚夫要了两百元钱,说要买婚后日用品,而成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因为这件事,成民还特意向母亲解释了为什么工资会少二百元。
婚礼如期而至,宾客们齐聚一堂。一共筹办了十一桌酒席,尽管事前反复计算了多次,最后还是空了一桌。那个年代的婚礼比较普通,份子钱最多五十元,往下依次二十元、十元不等。能给五十元的人,关系肯定算非常好的了,当然说关系好,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收了人家的钱是必定要还回去的。古人所崇尚的礼仪已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烂俗的利益,一旦错误的示范形成正确的规则,再想更正就来不及了。直到现在,胜梅依然留着那张记满礼金的红纸,虽然经过二十几年的打磨,纸张破损的已经不成样子了,但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仿佛就是刻意在为当事人而留。
回想起婚礼当天的场景,仍有一件让胜梅遗憾终生的事,就是在婚礼现场没有录像机。而婚礼前,婆婆满口应承,说所有婚礼程序包括录像都准备好了,可没想到最后却成为了终身的遗憾。
婚房是一所二十五米的房子,一共有两个房间,外加一个小院子。两个房间一大一小,胜梅夫妇住外屋的大房间,婆婆和瘫痪在床的小姑子就住在里屋,如果婆婆想从里面出来,就必定要经过外屋。为了婚后不产生干扰,夫妻二人在床周围支起帐帘,而另一个小姑子成华,和她儿子住在院中的偏房。之后胜梅就开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