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年轻人与长辈相处要知礼守礼
《弟子规》中除了对路遇长辈时年轻人应遵守的礼节做了要求以外,还规定了年轻人与长辈相处时所必须注意的细节问题。那么,《弟子规》中关于与长辈相处的礼仪都有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来一一学习。
《弟子规》中讲:“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意思是说,长者还在站着,做晚辈的就不能自顾自地坐下来。长辈坐下后,招呼你坐下时,才能坐下来。作为晚辈与长辈相处时,应遵守的礼仪要求之一,便是关于坐与立的礼仪。《弟子规》中要求我们与长辈相处时,应该先请长辈坐,长辈如果没有让我们坐下的话,就不能坐下来。关于这坐与立的礼仪,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
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杨时,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早年他就颇有学问,考得进士,他特别喜欢钻研学问,然而,他并不满足,便四处寻师访友,曾拜读于著名学者程颢门下。后来,程颢念他为人很好,临死前把他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学习。
此时,杨时已经四十有余,学问也相当高,他却依然谦虚谨慎,尊师敬友,因而,深得师傅程颐的喜爱。程颐把他当作得意门生,将毕生的知识都传授于他。有一天,杨时与同学游酢一起前往老师那里请教问题,不巧的是当时老师睡着了。看到老师睡得正香,两人便决定不要打扰他,静候老师醒来之时。于是,两人便站在大门处不动,静静地等待老师醒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师依然睡得很香,天空中又飘起了鹅毛大雪,且越下越大,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两人站在雪地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都想直接把老师叫醒,结果被杨时给拦了下来。
等程颐一觉醒来,发现已经睡了好几个钟头,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已积了很厚的一层雪。这时,他才发现两个人正站在门外,身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的雪,两人早就变成了雪人。见此情形,程颐很受感动,对他们更加用心,杨时最终不负众望学到了程颐的全部学问。后来,他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
在这个故事中,杨时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见老师坐在那里打盹,便站在门外等候。这一等便是好几个小时,天空下起了雪,他们都没有叫醒老师或独自坐下。在他看来,老师坐在那里,还没有招呼他坐下的话,作为晚辈是绝对不能不请自坐的,这个故事旨在告诉大家,作为晚辈要尊敬长者,长者没有请坐时,是不能够自行坐下的。《弟子规》中不仅要求晚辈与长辈相处时,要遵守坐与立的礼仪,还应遵守说话的礼仪。
《弟子规》中讲:“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它的意思是说,与长辈说话要保持恭敬的态度,说话声音要放低一些。如果低得听不到,也是不合时宜的。这就要求我们与长辈说话时保持合适的音量、音调最重要。这样,既可以避免因声音过大而显得对长辈无礼,又可以避免因声音过小,让长辈听不到。在古人看来,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对长辈说话时既要保持腔调柔和,还要注意音量适中。
《弟子规》中接下来对晚辈与长辈见面时细节问题,也做了严格的要求。《弟子规》讲:“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意思是说,与长辈见面时,要快步上前,以免长辈久等。向长辈告辞时,我们要放慢步子,以免给长辈一种想赶快逃离的感觉。长辈问话时,晚辈还要站起来回答,回话时,目光要看着长辈,不能东张西望。这就要求我们与长辈相处时,要认真对待长辈的问题,做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
《弟子规》在这一节中,对晚辈如何与长辈相处做了具体的要求。在古人看来,与长辈相处时,作为晚辈要恭敬有礼,不仅体现在坐、站的问题上,更要体现在与长辈说话的声音,以及与长辈谈话的态度上。因而,通过这节的学习,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1.做有礼貌、有修养的人,与长者相处时,要征得同意后方能入座
与长者相处时,如果未经允许便擅自坐到位子上,是一件有失礼貌的事情。作为晚辈,如果身边的长者没有入座的话,是绝对不能自顾自地坐在位置上。即使长辈坐下后,也要等长辈招呼后才能坐下来。另外,坐下后,如果长者起来走动的话,你的目光与身子也要随着长者的方向改变。
2.做有礼貌、有修养的人,与长者相处时,要注意谈话的礼节
与长者交谈时,如何才能让你的声音既被对方听到,又不会显得是在自言自语,是体现一个人有修养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交谈的实际工作情况,如果双方离得稍有些远,或是长者的听力不好时,我们可以适当地提高自己的音量。当然,对于面对面地进行聊天,你的声音就可以稍微低一些,你还应该注意说话的语气。
3.做有礼貌、有修养的人,还要注意与长者交谈的细节
如果长者有事要找,作为晚辈听到后要赶快上前,不能让长者久等。当然,交谈完毕离开时,要学会放慢脚步。同时,交谈的过程中,作为晚辈在回答长者的问题时,要以尊敬的语气来回答,还应做到目不斜视,视线停留在长者的视线以下。
与长辈相处,作为晚辈要遵守一些礼仪细节,才能展现出你的良好修养。当然,至于年轻人该如何做,《弟子规》中也做了详细的要求。只要能够按照这些方面的精神来做,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长辈眼中有礼貌、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