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相对应的是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指索要的、不足的、想要回报的爱。
就像种下一颗种子,每天给它浇水、施肥,我们想看到这颗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假如它如我们所愿,我们就兴高采烈;假如它没有长成我们所期望的模样,或者根本就没长出来,我们就会沮丧、挫败。这是有条件的爱。
这正如给乞丐投去硬币时的情形。假如他拿了这些硬币,给自己买顿晚饭吃,如我们期望,我们会满足舒服。假如他跑去赌场,或者做了其他事,我们会因感觉受骗而愤怒,觉得他不值得可怜。有人甚至会把愤怒引向自己,把同情变成自责或失望。这是有条件的爱。
就如一个妈妈,每天照顾孩子吃喝,心里在想:将来老了,你也要对我这么好。再如一位老师,为学生补课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考上大学要好好报答我。这样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爱。在给予爱的同时有所要求,有所期待,用爱的方式限制和控制对方,以爱的名义作为日后的报答交换,往往会让施爱者因失望而愤怒或挫败;让被爱者因被限制而窒息、不自在,最终恐惧逃离这样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指给予者付出爱时,是发自内在的渴望。当他给予对方愿意接受的爱时,会觉得开心。他只是站在其身后,带着祝福去目送,不在乎对方的回报。
有一个禅悟的故事:一个小和尚在菜地里撒了种子。风雨来了,种子被吹走了。师父说:“由它去。”种子长出了嫩芽,被鸟吃掉,师父说:“由它去。”师父为自己做了一件内心渴望已久的事而喜悦、安心、自得其乐。不管撒下去的种子,到底有几颗长出嫩芽,到底哪颗结出果子,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相信种子自然的生存力量。
有个妈妈带着孩子,在街上看到一个盲眼乞丐,摆着铜盆在乞讨。很多人恶作剧,故意拿一些东西碰向铜盆,引得盲人不断地鞠躬致谢。孩子感觉很难过,请求妈妈给他一些硬币。妈妈告诉孩子不要出声,她用一张纸巾包住硬币,毫无声息地放在铜盆里。孩子学着妈妈,也把手里的硬币放在铜盆里。盲人没有听到响声,没有给这母子俩鞠躬。妈妈拉着孩子快步离开,她只想教她的孩子按良心做事,不要做事之后的回报。
我们也看到社会上很多人做好事、做慈善隐去姓名,不因善款被挪用而愤怒,也不因此而拒绝下一次捐款。他们清楚地知道,付出爱是他们内在的渴望,得到爱的人如何表现、如何回报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他们只做他们内心要做的事情。这是无条件的爱。
有人说,无条件的爱是一种境界。很多人都在以有条件的爱,换取自己所期望的更大的回报。假如满足了,就觉得幸福快乐;没满足就会失望、愤怒,拒绝再一次的付出。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太贫乏,不相信已经具备了充分的爱。所以,无条件的爱的前提,是每一个给予爱的人充分成长,充分满足自我。像无比辽阔的大海可以分出涓涓细流,滋润沙漠,滋养河流。它知道自己无比宽大,无比富足,无比丰盛。它知道只需要付出,只需要给予。至于河流流向哪里,滋润了哪一块稻田,无暇去在意。当我们感慨无条件的爱伟大和无私时,正应该反思和提醒自己的贫瘠,然后逐步成长,这正是走上心灵成长之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