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逆境与抉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投身销售,初露锋芒

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以这些,是我今天10亿、100亿也买不到的。

第一节 不安于现状,主动跳出安乐窝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凡成大事者,必定要承受别人所不能承受的辛苦与磨炼。一个人一生中会遇见很多困难,有的人会在困难中愈发坚毅,有的人则会成为苦难的奴隶,永远倒在它的脚下。

李嘉诚无疑是前者,他很好地利用了他人生中的苦难,让自己的眼光和心智在艰苦的环境下得到提升。心智和眼光对一个商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它们,才会让思路更加开阔,更有远见,看到那些隐藏的商机,抓住别人看不见的机遇。

当年李嘉诚为了养家,不辞辛苦在茶馆当起了端茶倒水的堂倌,之后又因为想要学一门手艺而投身于舅舅的公司。经过一番努力,他已经不用再担心家里的生计问题了。于是,永不满足的李嘉诚又有了新的想法。

其实早在掌握了钟表装配这项技能后,李嘉诚就觉得,钟表界之前让他好奇的那点儿神秘感,已经荡然无存了。那时候的李嘉诚已经17岁了,长期关注钟表生意的他,已经对钟表业的未来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他知道自己若是继续在舅舅的公司工作,必定会有一个不错的生活,却难有出头之日。更重要的是,李嘉诚是一个有想法的人,而他当时的很多想法都和舅舅的想法相矛盾。其实,庄静庵是一个开明的人,只是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允许他彻彻底底地接受一个刚刚入行不久的少年所提的种种意见。不管怎么说,庄静庵的压制,让李嘉诚坚定了想要另谋他就的决心。李嘉诚将辞职的想法告诉了舅舅。庄静庵一直知道外甥的抱负,知道他必定不甘心为别人打一辈子的工,因此没有太过挽留,只是叮嘱李嘉诚照顾好自己。

李嘉诚并非忘恩负义的人,他没有忘记舅舅曾在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也确实想要报答舅舅,但无奈自己有更高的理想,只能在别的方面报答舅舅。因此,李嘉诚在离开钟表公司之后,将自己对钟表行业的想法和意见统统告诉了舅舅。

李嘉诚认为,瑞士钟表的生产技术十分成熟精湛,它们已经牢牢占住了高端市场,拥有无人可及的地位。这一点,日本人早就意识到了,他们避其锋芒,把发展重点放在了钟表业的中端市场,率先开发出了电子石英表,也就是说,钟表行业的中端市场,也已经被日本人占领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若是想让香港钟表长久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在代理瑞士表的良好口碑之外,瞄准中低端市场,拓展属于自己的品牌,唯有这样,才能占领市场,保住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的地位。

这番对话也让庄静庵对自己的外甥有了新的看法,之后庄静庵也多次在人前表明,外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比同龄人要成熟,尤其是他看东西的眼光,有时候比他都要独到。

庄静庵到底有没有采纳李嘉诚的意见,无从知晓。但是李嘉诚的这番分析确实说中了香港钟表业之后的发展。后来的香港钟表业确实以物美价廉获得了中低端市场的青睐,成为世界上继瑞士和日本之后的又一大钟表基地,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都说英雄出少年,少年的李嘉诚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只是因为那时候他年少位卑,才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李嘉诚离开钟表公司后,转到一家五金厂去上班。对于他的做法,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们认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又这么能干,以后肯定会得到器重,前途一片光明。

但李嘉诚偏偏放弃了在那里的一切,选择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五金厂,成为一名大街上的推销员。这个别人并不看好的工作,在李嘉诚眼中有着非常特别的价值。销售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职业。这正好符合李嘉诚想趁着年轻在社会上闯荡一番的想法,而销售接触的人也多,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市场,李嘉诚一直想干一番大事业,这么看来,倒是可以理解李嘉诚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了。

就这样,李嘉诚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新篇章。

第二节 打破思维定式,直销铁桶

李嘉诚在五金厂的任务就是推销铁桶,这个工作和前两份工作不同,需要到外面推销。面对新的挑战,李嘉诚既兴奋又激动。一开始,他没有立刻跟别的同事一样出去推销,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市场状况。他不停地想,怎么样才可以和客户说上话?如果有机会让他跟客户说上话,他第一句应该说什么?对于那些已经有合作的客户,他要怎么做才可以维持住这种关系?李嘉诚犯了难。这些问题从书本上找不到答案,而且他本身也是一个不擅言谈的人。

在当时,五金厂的铁桶一般都是销售给杂货铺的,很多人都按照这个思路来推销。但是李嘉诚却一心想突破这个固定模式。经过深思熟虑后,李嘉诚决定将铁桶直销给客户。也许是因为他在茶馆做过伙计的原因,酒楼、旅店这种地方就成了他的第一个目标。可是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直接从零售商进货的。李嘉诚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直接到酒店、茶馆这些地方,向老板们分析,从销售商进货与从他这里直接进货有什么不同。

李嘉诚告诉那些老板,如果直接从他这里买产品,可以比从市场上买节省出两成的价钱,而且他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送货,这样可以节省客户的精力和时间,并且,他还保证人手充足,随时送货。如果工厂有了新的样式,他可以保证第一时间将新的样式送给客户看。

李嘉诚的分析十分在理,很多客户都被他的话打动了,纷纷出钱买李嘉诚的铁桶。李嘉诚一次就卖出去一百多个,当月的销售业绩非常出色。

突破酒楼这一难关之后,李嘉诚又将目光放在了那些家庭散户身上。于是,李嘉诚开始每天走街串巷,和不同的人群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慢慢地,李嘉诚了解到,那些高档住宅的家庭,很多都不再使用白铁桶,而用上了铝桶。当时铝桶的价钱要比铁桶贵多了,而这也形成了一种潮流,就是使用铝桶就代表有钱、有身份。因此,李嘉诚直接将目标对准了中下层的居民。

对于这些中下层的居民来说,每个家庭只能使用一两个铁桶。可是,销售给这些散户有一个好处是酒店和旅馆都比不了的。单个散户的购买力有限,但若是能将他们聚集起来的话,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李嘉诚一早就发现了散户中的推销能手——那些爱说东道西的老太太们。

这些老太太都空闲在家,串门聊天儿是她们每天必做的事情。李嘉诚知道,只要将铁桶卖给她们,她们用过之后一定会向邻居夸耀,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们公司的铁桶就可以迅速地传播开了。

其实李嘉诚之所以有把握将东西卖给这些老太太也是有原因的,他觉得这些老太太通常都是有孙子的人,而李嘉诚自己的年纪又和她们的孙子差不多少。看着和自己孙子一般大小的李嘉诚走街串巷,必定会心生怜悯,这样一来,李嘉诚想要向她们推销产品就简单多了。再加上李嘉诚长得浓眉大眼,又斯文有礼,十分讨这些老太太的喜欢,这些老太太自然也愿意帮助他。

李嘉诚的“老太太推销法”,再次为五金厂带来了一大笔生意。其实自从李嘉诚来了五金厂之后,五金厂的效益就变得越来越好,这让五金厂的老板十分高兴,对李嘉诚也十分赏识。

但是这个十分受老板重视的第一功臣并不安分,他想离开五金厂另谋高就。这可让老板着急坏了。他提出愿意给李嘉诚晋升加薪,希望李嘉诚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工作。但是李嘉诚心意已决,他认准了五金行业已是日落西山,与其等到工厂倒闭后再考虑转行,不如现在就努力寻找别的突破口。

李嘉诚眼中的这个突破口,说来也巧,正是来自李嘉诚推销铁桶时的一个“滑铁卢”。

那时李嘉诚在推销镀锌铁桶这项工作上已经游刃有余,很多别人拿不下的生意,经李嘉诚一出手,就可以成功签下。这个“滑铁卢”,就是在李嘉诚的推销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出现的。

事情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李嘉诚与万和塑胶公司总经理王东山在酒店里相遇。他们同时为推销自己的东西而来,平时无往不胜的常胜将军李嘉诚却败在了这位总经理的手里。

王东山推销的是当时方兴未艾的塑胶桶,这种桶轻便耐用,也不怕碰撞和浸水,而且较铁皮桶来说,价钱也便宜,因此一经上市,就深受大众喜爱,迅速成为了畅销产品。香港当时刚刚脱离日本侵占,百废待兴,人民手中并不宽裕,对价格低廉的产品需求旺盛。不管从哪方面说,消费者都更倾向于购买塑胶桶。

结局毫无疑问,王东山轻松签下了大批订单。这次失败,也引发了李嘉诚的深思,让他感觉到,铁桶在市面上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同样,他也意识到塑胶制品在日后必定会大卖。

李嘉诚在门口叫住了准备离开的王东山,询问了一些关于塑胶桶的问题,并和王经理一起讨论了塑胶制品的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两人都是敢闯敢拼有思想的人,很多想法不谋而合。

善于思考的李嘉诚也引起了王东山的注意,他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希望李嘉诚可以成为他的帮手。李嘉诚也确实看好这次机会,于是毅然离开五金厂,进入了王东山的塑胶厂里。

其实李嘉诚很早就有心接触新业务,虽然那时候他在五金厂业绩不错,但是他深知自己的志向并不在此。他想要创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只是自己还没有那样的实力,只能一边积累,一边寻找更好的去处。

他看好塑胶产品之后的发展,相信塑胶制品日后必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那时候的李嘉诚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掌握塑胶制品的制作方法。当然,开公司对于当时的李嘉诚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李嘉诚告诉自己,很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的,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是在五金厂还是之后的塑料厂,李嘉诚都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告诉自己要静下心来,只要肯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一定能换来成功。

第三节 销售的秘诀:生意无处不在

李嘉诚在做销售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他之所以能在销售行业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全是因为他肯比别人努力。

李嘉诚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过这样一番话:“不可否认成功需要机遇,但是机遇不是常有的,即便有,它也只会降在有准备的人身上。我常常会想到自己做销售的那段日子,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自豪无比。那时候我才十几岁,但是我并没有因为年岁尚小就放松自己,因为怕不如别人,我总是用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工作。很多不应该我做的事情,我也会抢着去做。因此,我的业绩自然在其他人之上。很多人说我运气好,没错,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很多事情可以事半功倍。但是能抓住机遇的,总是那些有准备的人。我的成功,就是因为我在机遇来到之前,充分地让自己成长,让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很多事情,因此才能在机遇出现的时候,准确无疑地抓住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从李嘉诚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将销售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必经阶段。在他看来,销售工作让他得到了人生中最好的锻炼,让他学会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道理。他感谢上天赐予他苦难作为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他也确信,正是苦难帮助他成长,帮助他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俗话说得好:“穷出来的聪明,饿出来的智慧。”困苦可以轻松将平庸者的生活打碎,让他们的希望破灭,但是对于那些有志之士来说,困苦却是提升自己的最好的老师。

李嘉诚一直铭记着一句话,那就是:不要得罪任何一个消费者。他一直遵守这一原则,多交朋友,从不树敌。

很多时候,李嘉诚都是有意地去结交各种朋友。每次结识陌生人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生意,而是如何和这个人成为朋友。因为他知道,有了朋友,就有了生意,即便做不成生意,也可以多交一个朋友,终归不是坏事。再说今天没有生意,不代表明天也没有生意,他始终相信“多个朋友,多条出路”这句老话。

广交朋友这个方法,虽说的确可以带来生意,但效果缓慢,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个人要去寻找生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相比起来,若是生意可以主动跑来找你,就容易得多了。但是,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生意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找上门。若是想让生意来找你,朋友的帮助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

事实上,交朋友也是有方法、有原则的。一个人若想交到朋友,首先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不能总是想占别人的便宜。要不然,非但交不到朋友,还有可能给自己树敌。这个道理是李嘉诚的母亲庄碧琴告诉他的,庄碧琴说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不会有朋友,不管是做生意还是生活,都要先让对方得利。因此,李嘉诚在更多的时候,都喜欢让利给自己的生意伙伴。当然,按照李嘉诚的说法,最后受益最大的还是他自己,因为很多人会因此而愿意和他合作。

李嘉诚说:“最精明的销售,是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的,甚至是自己的举手投足中。对那样的人来说,生意是无处不在的。”

第四节 审时度势,发现塑胶商机

李嘉诚在结识王东山之后,就开始留意塑料制品的市场。最开始的时候,香港只有几家塑胶厂,可是没过多久,就迅速涌现出大量类似企业。看着一家家塑胶厂的成立,李嘉诚更加相信,塑胶产品在不久的将来,会代替多数金属制品,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于是,在得到塑胶厂老板的真诚邀请后,李嘉诚毅然离开五金厂,成了塑胶厂的一个小职员。

当然,让李嘉诚跳槽的最大原因,还是来自他内心对出人头地的渴望。他明白,若想成就大事,就不可满足于自己现在的状况,要时刻保持清醒,审时度势,抓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让自己前进。只有这样,才可以从自己的小圈子中走出来,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在离开五金厂的时候,为了表示对老板的感激之情,李嘉诚将自己对五金行业的所有看法都告诉了老板。

李嘉诚分析了当时市场的形势:塑胶制品有它独特的优势,人们也越来越喜欢这种新型产品,而且塑胶制品的价钱也在降低,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占领市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若是不寻找新的出路,一旦本地塑胶制品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五金厂势必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他告诉老板,为今之计,便是避开铁桶等可能和塑胶制品产生冲突的物品,重点做那些不能被替代的金属制品。当然,若是觉得有别的前景不错的行业,转行也是可以的,但要抓紧时间。香港是一个接受新事物极快的地方,用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在香港就会随处可见了,因此要早做打算,越快越好。

但是,五金厂的老板当时并没有听李嘉诚的建议,依旧按照原来的生产模式经营。没过多久,塑胶制品在香港大面积上市,老板的工厂因此受到了很严重的冲击,面临破产。

没多久,五金厂即将倒闭的消息便传到了李嘉诚的耳朵里,他十分替老板着急。李嘉诚觉得,虽然自己现在已经不是五金厂的员工了,但五金厂的老板一直对他不错,现在人家有困难了,自己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他马上前往五金厂,找到老板,希望老板可以听一听他的意见。

李嘉诚再次和老板长谈了一番,终于说动老板听取他的意见,避开塑料制品的锋芒,制作类似于铁锁这样塑料无法代替的金属制品。果然,这家濒临倒闭的五金厂,在转型开始生产铁锁之后,再次迎来了新的生机。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嘉诚在那个时候,便已经掌握了经商的秘诀。

李嘉诚告诉老板,他早在做销售的时候便知道,要想做好生意,就必须先了解市场。只有在了解市场的情况下,才能根据公司产品的特点,找到最适合的销售渠道。这条原则是他在做销售的那段时间摸索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好的商人,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的动向,在市场将要出现变革的时候,先一步完成转型,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这件事再次拉近了李嘉诚和老板之间的关系,之后老板每次见到李嘉诚,都会十分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阿诚,你在我厂里的时候我就看得出来,你和平常的年轻人不一样,以后必定要做大事的。”

其实五金厂濒临倒闭的时候,李嘉诚已经离开五金厂有一段时间了,按理说,他不必要再去关注五金市场的情况了。但是,那时候李嘉诚始终无法忘记五金厂老板对他的恩情,因此,他总是会在空闲时查看跟五金制品有关的资料,为了能在老板出事的时候帮到他,李嘉诚常常对着资料分析市场,有时候,一坐便是一晚上。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帮助有恩于他的人。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说过:“美德不是受人恩惠,而是报恩。当一个人投入到感恩工作的时候,美德就产生了。”

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对于别人的帮助,要真心感谢,那些每天只知道抱怨的人,是一定无法挖掘自身价值的。同样,那些人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生活。不管别人为他们做多少事,他们都会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从来不会感激。他们总是不停地告诉自己,你得到的还不够多、不够好。他们心中的期待,永远得不到满足。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不满足,而变得愤怒,再因为愤怒,更加不知道满足,认为全世界都亏欠自己,慢慢地,任何事情都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无法激起他们的热情,他们将彻底变成一个麻木的人。

可以看出,李嘉诚不是这样的人,他自小就接受父母的教导,要知恩图报。不过,真正让李嘉诚明白知恩图报的重要的还是他小时候在茶馆打工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李嘉诚为了防止自己因为工作时间过长而打瞌睡,经常会站在茶馆讲故事的客人旁边,听他们讲遇见的奇闻奇事,和走南闯北后积累的经商心得。茶馆是鱼龙混杂之地,什么样的人都有,李嘉诚每天都会听见很多新鲜的事情,常常沉浸其中,忘乎所以。

有一次,李嘉诚听一位客人讲自己做生意的事情,因为听得太过入迷,没有看见这位客人的杯子已经空了。正好另一个伙计路过,看见了这一幕,便大声地斥责了李嘉诚,让他马上给客人添水。李嘉诚赶忙去给客人添水,但因为太过慌张,又不小心将滚烫的开水洒到了客人的裤子上。

这可把李嘉诚吓到了。之前也有伙计将水洒到了客人的身上,然后就被开除了,有的甚至还被客人扇了耳光。那时的李嘉诚还是一个小孩子,没等到老板赶来,就已经吓得浑身发抖。最后还是那位客人看李嘉诚年岁尚小,心生怜悯,主动跟老板说是他自己不小心才把水洒到衣服上的,并且明确表示,不希望老板责罚李嘉诚。于是,李嘉诚因为这个客人的宽容,而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这件事让李嘉诚非常感动,他无数次地感慨自己遇见了好人。他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庄碧琴,庄碧琴同样听出一身冷汗,她看着儿子说:“积善因必然得善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阿诚,你以后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啊!”从此,李嘉诚便以“行善积德”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第五节 把推销当成艺术,20岁当上总经理

李嘉诚在加入塑胶厂后,没有因为香港市场的不景气而放松自己,反而更加拼命地工作。那段日子,他早出晚归,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他谦虚好学,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学习。

公司规定早上9点上班,他却提前好几个小时出门,跑到别的区域挖掘新客户。中午别人纷纷停下工作,休息喝茶,他依然继续工作。等到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工厂分析潜在的客户来源。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客户,也得到了老板王东山的认可。很快,李嘉诚被提升为业务经理。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不断寻求突破。

李嘉诚知道,要想把一件产品销售出去,就要先了解它,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它。这里的了解,不单单指了解这个产品本身,还要了解该产品的市场。

因此,他在做销售的时候,利用推销工作的广泛人脉,在推销自己产品的同时,大量收集塑胶行业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李嘉诚从同事那里收集起来的,有的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有的甚至是从客户那里了解的。他时常会告诉自己,只有充分了解产品,才能将它们卖出去,因此,他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获取信息的机会。

李嘉诚会把产品的目标地区,分为很多的区域,将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地记录在本子上。这样就可以十分清楚地知道,不同产品在不同区域的目标销量。

李嘉诚能够在销售工作上取得不凡的业绩,不单单是努力,他还十分擅长开动脑筋,总是可以想出与众不同的推销方法。

刚到塑胶厂的时候,李嘉诚主要负责推销最新的塑胶洒水壶。当时塑胶制品尚未普及,因此并不好卖,推销了好几家客户,都没有推销出去。

有一次,李嘉诚去批发行谈业务。在等待客户来商讨业务的那段时间里,他看见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于是他就想,不管自己一会儿怎么口若悬河,说服力都是有限的,若想让对方真正接受塑胶壶,就要让他们亲眼瞧见塑胶壶的好处。不如帮一下保洁人员,这样就可以增加说服力。

于是,他主动拿着两个洒水壶帮保洁人员洒水,而这一幕也正好如李嘉诚所愿,被负责日用品的部门经理看见,该部门经理大赞此壶好用,很愿意尝试一下这个产品,双方愉快地签下订单。李嘉诚轻松地获得了一个大客户。

除此之外,李嘉诚还善于总结经验,这些经验即使在今天都是有借鉴价值的。他非常赞同时间就是生命,觉得不应该把不必要的时间花费在做不成生意的客户身上,所以很多时候,需要自行分清哪些客户是可以争取的,哪些是完全没有必要争取的。对于那些可以争取的客户,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于那些没有购买可能的客户,则不必要浪费时间。因此,察言观色对销售来说十分重要。

在李嘉诚眼中,推销是一门艺术,但是这门艺术,无法在学堂里学到,它需要自己去领悟。那用什么去领悟呢?用那些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看人的技巧。比如当你走进客户的办公室,客户将你请到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对话,那就意味着,客户是想跟你谈话的,这时候你可以根据该产品可以为客户带来的益处说话,但是谈话必须要有诚意,如果你这个时候给客户说一些不现实的、夸张的言语,那就很容易让人反感,从而彻底失去这笔生意。如果客户根本未曾请你坐下,那就表示不欢迎你,这是一桩成不了的生意,对于这种生意,就应该当机立断,绝不拖延。当客户有电话进来,但是他却交给助理,或者其他别的人接听,那就证明他对你的产品非常感兴趣,这笔生意非常可能成功,这时候你必须抓住机会向他展示产品中的优势。如果客户总在接电话,并且没完没了地和下级沟通,那就说明他希望你尽快离开。如果客户递给你一杯茶,那就是告诉你,他对你的业务还是有兴趣的,但是希望你可以长话短说,最好不要超过一杯茶的时间。总之,察言观色对一个推销人员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在拼搏了一年之后,年底老板根据业绩来定年终奖,李嘉诚这个后来的小员工,竟远远超过了众人,位居第一,年终奖金额高出第二名七倍之多,甚至比总经理都要高。虽然这是他凭借业绩挣得的,但却让老板很头疼,因为如此大的奖金差距很容易让其他员工产生不满或嫉妒心理,这对公司是非常不利的。李嘉诚此时表现出了自己超高的情商,他看出老板的苦恼,主动跟老板表示降低自己的奖金,只和第二名相同就行。要知道,当时李嘉诚并没有那么富裕,还要承担整个家庭的开支,舍弃如此多的利益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嘉诚是个顾全大局,而且善于揣摩别人心理的人。这两个优点将为他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莫大助力。

因为李嘉诚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老板对他非常器重。在他20岁的时候,他再次获得晋升,当上了总经理,负责塑胶厂所有的日常事务。

第六节 摆正心态,为自己工作

从茶馆打杂的小伙计,到给舅舅打工,做五金厂销售,再到成为塑胶厂的经理,李嘉诚一直是最努力的那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他始终尽全力做到最好,这已经不光是为了挣钱那么简单。

在打工这一点上,很多人都弄不清自己到底在为谁工作。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在为老板工作,只是单纯的雇佣关系。从这个角度考虑的话,不管干什么活儿只要过得去就可以,能少做一点儿绝不多做,能敷衍了事绝不认真。抱持这种态度的人,工作基本上都做不好,更别说做出什么成绩。

而像李嘉诚这样的人,心中的念头便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无论是茶馆、钟表行,还是五金厂、塑胶厂,都只是一个平台,是自己学习行业经验,提升个人能力的一个平台。努力工作,赢得利益的不光是老板,自己也能从中收获不少好处,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说到如何打工,可能没有人比“打工皇帝”唐骏更有发言权。唐骏是江苏常州人,曾在美国创办过三家公司,后来进入微软,开始自己的打工生涯。之后他曾先后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盛大网络公司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单看这份打工履历,便可以看出“打工皇帝”这个名号得来不虚。对于如何打工,唐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打工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不是在为别人打工,是在为我自己打工,为我的财富、人生和未来打工;打工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创业,因为结果都是一样,通过打工获得了财富,获得了认同,获得了经验。”在唐骏看来,不管在哪家公司,处于什么职位,所做的工作都是为自己而做的,只要认真去做,自己终将获得收益。作为一名专门为别人打工的职业经理人,唐骏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职业经理人我觉得挺好,全中国90%以上的都是像我这样的打工人,我们在为自己打工,要有这样的心态。”

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你便活在天堂;把工作当成一种义务,你便活在地狱。”那些把工作当作为老板做事的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更多时候会陷入痛苦。然而生活本不该这样,我们工作首先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其次是从工作中学习技能、经验,好让自己以后有更好的发展。自始至终,我们的目标都不是为老板挣钱,可为什么一进入岗位,就变成为老板工作了。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自己工作的吗?

李嘉诚在后来成为成功的商人之后,还总是回想起自己以前打工的日子。虽然他认为创业是比打工更好的选择,甚至说过“打工是愚蠢的投资”这样的话,但是不可否认,他在打工时的态度,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无论是当茶馆小伙计时学习察言观色,还是在钟表行研究技术以及行业前景,他都是极为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他在为自己工作。

不管是准备像李嘉诚这样将来自己创业,还是想要像唐骏那样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专门为别人打工,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工作是为自己做的,现在走的每一步,都决定着自己将来会踏上什么样的道路。所以,工作之前,先摆正自己的姿态吧。

第七节 心怀壮志,辞职创业

李嘉诚不是个容易满足的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练,他对于销售业务已经非常熟悉了,但他清楚地知道,在生产和管理方面他还是完全不懂的。于是他转变目标,开始学习生产方面的知识。每天一早,他就和工人们去生产车间上班,学习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

李嘉诚凭借着他的聪明、好学和加倍的努力,很快就掌握了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公司的台柱子。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若是旁人,很可能已经满足了,但是李嘉诚的人生信条中从来就没有“满足”二字。他觉得自己已经拥有创业的资本了,可以放手一搏了。于是,他再一次选择了辞职。

在李嘉诚心中,打工只是通往成功的一段路程,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继续走下去。而前方的道路便是开创自己的事业。

早在少年时代,李嘉诚就知道自己去茶馆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更大的目标等着自己去实现。所以,即便身处低处,李嘉诚也不敢放松自己。在茶馆的那些日子,他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学习知识,积攒经验,期望有一天可以跳出这个圈子,到一片更高远的天地去。

在舅父庄静庵的钟表公司工作的时候,李嘉诚同样认真努力地工作,但当他发现这一行业的前景和自己的预期不符,便果断辞职。之后李嘉诚去过五金厂、塑胶厂。可以看到,李嘉诚一直在不断地转变行业,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份工作,力争做到极致。因此,他的每一次跳槽,都让他更加接近成功。

由此可见,不管多么遥远的目标,都是可以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的。你之所以没有钱,一把年纪还在为别人打工,全是你自己的原因。因为你安于现状,没有突破自己的勇气,于是你只能得过且过地度过一生。

李嘉诚曾无数次在演讲中说过:“很多人认为打工并不是投资,是在赚钱。对于这个观点,我强烈反对。其实打工也是一种投资,只是这种投资太过费时间,也太过愚蠢。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除了我们的青春还有什么更宝贵的吗?很多人都抱怨穷,抱怨没钱,说自己想做生意又找不到资金。多么的可笑!其实你自己就是一座金山,只是你不敢承认。宁可埋没自己,也不敢利用,宁可委委屈屈地帮人打工,把你的资产拱手让给你的老板。”

在李嘉诚看来,打工是愚蠢的投资,是用自己的力气为别人挣钱。李嘉诚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最初很可能是因为舅舅庄静庵。庄静庵十几岁就独自到他乡打工,最终闯出一片天地,靠的就是自己创业。

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做生意,都是靠日后慢慢摸索出来的。上天不可能在你出生时,就将你全副武装,给你大笔的金钱、出色的商业头脑和一颗坚韧的心,让你用这样完美的自己去创业。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不排除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但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如果自己不努力,财富也不会长久。俗话中的“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靠自己,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毕竟很多伟业都是平凡人创造出来的。

也许你会愤愤不平,说自己也曾想过改变,想过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一点儿,摆脱穷困的命运。可是你没有,你不敢那么做,你害怕输,怕失去更多的东西,怕变得一无所有。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结果,所以你选择了安分,让自己的抱负与不甘在时光里消磨掉。或者,你确实曾经努力了,但是因为没有看见想象中的成果,而现实太过伤人,于是你还是选择了放弃,宁愿做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打工仔。

正如李嘉诚说过的那句话:“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的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一旦确定,就决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