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的高宽容度
1.人眼与相机宽容度的区别
相机(准确的说是相机感光元件)的宽容度,是指从最亮到最暗可以记录下细节的跨度,也称动态范围,是感光元件对存在明、暗反差的光线的宽容程度。当相机既能较好记录明亮光线的细节,又能让暗部的光线被较好地记录,我们就说这个曝光的宽容度适合拍摄。一般来说,由明到暗,数码相机可以记录灰卡测光(见后面内容)的正负4级曝光的内容,即亮部的亮度是暗部的256倍。
按照相机的标准,人的眼睛具有极高的宽容度。人眼所能察觉到的最亮光线的亮度是其能察觉到的最暗光线亮度的50000倍(相当于相机曝光的15级)。肉眼可以区分两个极端之间的任意强度的亮度值。
相机在拍摄时,如果光比过大,照顾到了暗部,将使得明亮的部分曝光过度,从而丢失很多细节;如果只顾到亮部,又会让暗部曝光不足,主体的许多细节都淹没在黑暗中,而看不出来。
相机在拍摄时,如果光比过大,照顾到了暗部,将使得明亮的部分曝光过度,从而丢失很多细节
如果只顾到亮部,又会让暗部曝光不足,主体的许多细节都淹没在黑暗中,而看不出来
今天有RAW格式支持下的数码相机,在柔光下的拍摄,可以将曝光宽容度扩展到将近9级,通过后期数码修图,我们不需要十分精确的曝光参数就可得到曝光相对正确的照片。
很多柔光场景,因为元素在空间的摆放并不适合使用滤镜来平衡光比,这时可以运用曝光宽容度的方式来进行拍摄。
前景的曝光与背景的曝光差5级,可以采取折中的曝光方式,即背景适当曝光过度,而前景适当曝光不足。前期拍摄的关键点是以RAW格式记录。
后期修图中,采用图层蒙板的方式将曝光过度与曝光不足的细节恢复,这样可以获得一张曝光适度的图片。
下面两图比较,人眼看到的场景属于后者。如果不通过前期使用滤镜或者后期恢复细节,仅仅单靠相机的拍摄是不能再现人眼所见的。
前景的曝光与背景的曝光差5级,可以采取折中的曝光方式,即背景适当曝光过度,而前景适当曝光不足。前期拍摄的关键点是以RAW格式记录
后期修图中,采用图层蒙板的方式将曝光不足与曝光过度的细节恢复,这样可以获得一张曝光适度的图片
2.使用布光方法,恢复视觉印象
在硬光环境光条件下,光比过大,而且背景复杂,这就不能只靠后期来恢复细节了。
左图是背景曝光准确的效果图,右图是前景人物曝光准确的效果图
如果要保证背景的细节,那么人物的脸部将曝光不足。如果优先考虑人物曝光准确,那么背景将不可逆地丢失细节。在平时的日光拍摄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图片,因为见多了,会以为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也是这个效果,这实际是长期不正确拍摄获得的图片带来的误导。
测光、布光示意图
为了达到人眼看到的效果,需要通过布光的方式让相机能够将光比记录出人眼的感受。配置偏振镜,减少背景的直接反射光,同时使用摄影的灯具,通过近距离输出的大功率光线(使用偏振镜需要多灯),改变人物与背景的光比,从而让相机能够充分记录前景与背景的细节。
此外,人眼受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对亮度的适应性很强,既具有亮适应能力,又具有暗适应能力。因此,当亮度不同的两物体同时呈现在人眼前时,虽然人眼通过比较可对二者各自的相对亮度高低做出定性判断,但人眼很难对物体的具体亮度数值做出精确的定量判断。亦即人眼对亮度对比的分辨能力很强,但对亮度绝对值大小的判断却不敏感。
人像的拍摄需要拍摄者考虑成像后的效果,需要处理前景与环境的平衡
光圈:f/8 快门速度:1/80s 焦距:30mm 感光度:ISO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