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总论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对全书内容具有统驭作用。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比较多,考生需要加强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近几年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3分,考试题型一般为客观题,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主要考点为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的区别、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期末计量等。
【本章考点概览】
第一节 会计概述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的考查重点为会计的定义、会计的作用、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其中,会计定义所涉及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及其区别是本节新增内容,应引起重视。
学习建议:理解并适当记忆本节内容,着重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等内容,精准掌握会计定义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等重点。学习好本节内容可为本书后续章节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在企业中,会计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核算和监督,其作用表现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要点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要点解析】现代企业会计根据其服务对象和目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大分支。
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以使管理者拟定企业发展战略、确定经营方向和经营决策以及管理和控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
财务会计是指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以使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在内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投资及信贷决策等。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理解,如表1-1所示。
表1-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知识拓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企业都需要充分做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以服务于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题1·多选题】下列有关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管理会计信息无需对外披露,财务会计信息需要对外披露
B.管理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比较固定,具有统一的准则规定,灵活性较低
C.财务会计处理的方法和程序灵活多样
D.企业只需做好财务会计工作,遵循准则规定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及侧重点。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准则规定,在内部管理者需求复杂且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处理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选项B错误。财务会计处理方法会受到统一的财务会计准则的约束,所以方法程序固定,选项C错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只是侧重点不同,但是同等重要的,企业需要兼顾这两方面,选项D错误。
【答案】BCD
【易错警示】选项D中“只需”的说法是错误的,太绝对了,需要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好管理会计工作,考生一定要注意。
二、会计的作用(*)
具体来说,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
(2)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是由国务院财政部制定和颁布的。
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组成。基本准则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作统领作用,各具体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必须在基本准则的框架内进行。其关系构成如图1-1所示。
图1-1 会计准则体系构成关系
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内容如表1-2所示。
表1-2 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内容解释
第二节 财务报表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考情分析:主要内容是财务报告目标的两大观点、四大会计基本假设和两大会计基础。其中,财务报告目标是考试大纲新增内容。考生须牢记财务报告目标的两大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建议:精准掌握财务报告目标的两大观点这一新增知识点;熟练掌握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和两大会计基础,这是有效理解后续章节中相关具体准则的基础。本节概念较多,考生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是指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它对我国财务会计的规范发展起着引导性作用。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要点2】财务报告目标两大观点的地位
【要点解析】从传统上来讲,财务报告目标有两种观点:①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②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两大观点的具体内容如表1-3所示。
表1-3 财务报告目标两大观点对比
许多人认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尽管关注点有所不同,但是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并不矛盾,可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名师点拨
财务报告目标两大观点在各国准则中的地位财务报告目标的两大观点各有侧重,并且往往与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相关。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世界许多国家会计准则以及我国会计准则来看,尽管决策有用观地位越来越高,但各国的财务报告目标基本都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例题2·多选题】有关财务报告目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国际会计准则中,财务报告目标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B.财务报告目标主要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C.我国财务报告目标是决策有用观
D.我国财务报告目标是受托责任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选项A中描述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延伸之意,包含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国际准则以及其他国家准则一般都兼顾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我国会计准则也兼顾了财务报告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因此选项C和选项D错误。
【答案】CD
【易错警示】在本题选项A、C、D中,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大多数国家实行的会计准则、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都是同时兼顾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考生应注意。
(二)我国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规定
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目标就是向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在内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从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准则兼顾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由于投资者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所以财务报告首先应该满足投资者的需要,除了投资者之外,财务报告同时也要满足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的需要,根据投资者决策有用目标,财务报告应该真实反映各项经营活动、经济情况和经营能力等。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的合理假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具体解释如表1-4所示。
表1-4 四大会计基本假设的具体解释
三、会计基础(*)
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一般来说,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有两种计量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具体内容如表1-5所示。
表1-5 两大会计基础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考情分析:本节重点考查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要求。其中,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要求是常考点。另外,可靠性、相关性与及时性之间的关系也是易考点。
学习建议:结合具体会计处理案例重在理解并适当记忆,着重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要求,熟练掌握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要求等常考点,精准掌握可靠性、相关性与及时性之间的关系等易考点。
为了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使用者使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具备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因此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有用的基础,可靠性要求企业做到以下3点:①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不得弄虚作假;②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③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应当是中立的和无偏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相关性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投资决策相关。因而,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帮助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并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具有预测价值—帮助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知识拓展】可靠性是相关性的基础,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也就是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但是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强调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财务报告使用者具有相关的财会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会计信息。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
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事项或者交易,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要求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事项或者交易,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相互可比、口径一致。
五、实质重于形式(***)
【要点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的理解
【要点解析】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而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资产的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符合融资租赁的判定条件,如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所以,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应当将融资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售后租回交易从法律形式来看,出售了资产,形成了收入;但从经济实质来看,出售方仍然能够控制该资产,租赁期也接近于资产的使用寿命,因此售后租回交易实质形成融资租赁,出售方不能确认为收入。
名师点拨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常考到的例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企业自有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销售时不确认收入。
【例题3·单选题】(2015年真题)下列各项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 )。
A.将发行的附有强制付息义务的优先股确认为负债
B.将企业未持有权益但能够控制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范围
C.将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出售确认为质押贷款
D.承租人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确认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实质重于形式相关知识。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相关要求,4个选项均体现了这一原则。
【答案】ABCD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重要性的具体应用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自身情况,从项目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对重要性进行判断。
七、谨慎性(***)
【要点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谨慎性
【要点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应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为满足此要求,需要企业在对不确定的情况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悲观态度”,充分预计到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损失。例如,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等确认预计负债等。
虽然谨慎性要求会计人员应保持“悲观”的态度进行会计处理,但也不能设置秘密准备,不能“故意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费用,如果这样做,将不符合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相关决策。
【例题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因本年实现利润远超过预算,对所有固定资产大量计量减值准备
B.符合条件的或有应收金额确认为应收账款
C.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
D.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处理中的具体运用。谨慎性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选项A属于滥用会计政策,选项B中只有当或有金额基本确定可收回时才确认为应收款,此项属于高估资产,不符合谨慎性要求。选项D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只有是为构建长期可资本化资产所导致的长期贷款的利息才能资本化。选项C符合谨慎性要求。
【答案】C
八、及时性(***)
【要点5】可靠性、相关性与及时性的权衡
【要点解析】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时效性是会计信息一个基本特性,投资者或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价值就是帮助他们做出经济决策。即使是具备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如果提供不及时,就失去了时效性,就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效用,甚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
会计的及时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及时收集整理会计信息;②按会计准则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并制作报表;③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将会计信息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以便其即时使用和决策。
在会计实际工作中,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可能需要在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信息全部获得之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虽然满足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但可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如果等到交易或者事项有关的全部信息获得之后再进行会计处理,满足了可靠性,但又大大降低信息的及时性。这时就需要会计工作者在及时性和可靠性之间做相应权衡,其判断标准是以最好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以体现会计信息的价值。
【例题5·单选题】(2010年真题)下列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和可靠性起着制约作用的是( )。
A.及时性
B.谨慎性
C.重要性
D.实质重于形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靠性、相关性与及时性的权衡问题。这3个信息质量要求并不冲突,应当以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为判断标准来进行权衡。会计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如果不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作用效率大大降低,或许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虽然时间越长,可靠性和相关性越能满足,但会受到信息时效性的约束,需要及时提供。因此,应选择A。
【答案】A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考情分析:本节重点考查会计要素的定义及确认条件、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等。其中,利得与损失的概念及其与收入费用的区别、会计计量属性的判别是常见考点。
学习建议:结合实务中具体的交易或事项来理解并适当记忆,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等重点,精准掌握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的区别、会计计量属性的判别等难点。
一、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其性质可分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两方面,财务状况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经营成果要素主要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如表1-6所示。
表1-6 会计要素具体内容
(一)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此可见,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企业的资产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经济利益可以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或者是可以转化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形式。
资产的重要特征就是资产预期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也是确认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则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即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所有权是考虑资产是否存在的首要因素。只要企业对某资产拥有其所有权,或者拥有其控制权,表明企业可以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如果企业不能拥有也不能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给以确认。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也就是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而未来的则不能形成资产。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等。
2.确认条件
【要点6】资产要素的确认
确认一项资源为资产,不仅需要满足资产的定义,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强调了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要有经济效益的资源才能确认为资产;②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也就是说具有不确定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计量是资产确认的重要前提,只有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源才被确认为资产。比如企业的产品、存货、厂房和设备等资产,只要实际发生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满足了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对于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也是如此。
名师点拨
在判断某项交易或事项是否符合资产要素确认条件时,要紧抓住资产的定义特征以及还应同时满足的两个确认条件。关键词为“过去交易或事项”“由企业控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或价值能够计量”。
【知识拓展】在“确认条件”项的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另外,其第一个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含有表示发生概率的词——很有可能。一般情况下,发生的概率分为以下几个层: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极小可能。其中,“基本确定”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很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极小可能”是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例题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有( )。
A.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
B.盘亏的资产
C.发出商品
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要素的确认条件。A和B选项中,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条件,不属于企业的资产。选项C和D都是属于企业资产中存货的一部分,都应确认为资产。因此,本题选择C和D。
【答案】CD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负债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如表1-7所示。
表1-7 负债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
【知识拓展】在表中“确认条件”项的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另外,定义中“现实这里的义务即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法定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例如售出商品的保修义务等。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来源构成及确认条件,如表1-8所示。
表1-8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来源构成及确认条件
【提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体现为其他综合收益,其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例题7·多选题】下列交易事项中,能够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动的有( )。
A.分配股票股利
B.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购价款
C.接受现金捐赠
D.固定资产盘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会计要素中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确认。选项A中,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不影响资产。选项B中,属于资产内部增减变动。选项C和D会同时增加企业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答案】CD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收入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如表1-9所示。
表1-9 收入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
【知识拓展】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等。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费用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如表1-10所示。
表1-10 费用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利润的定义、来源构成及确认条件,如表1-11所示。
表1-11 利润的定义、来源构成及确认条件
【要点7】收入和利得的区分
【要点解析】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利得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可以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可以分为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由此可以看出,收入和利得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但收入与日常活动有关、利得与非日常活动有关,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入。利得和损失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但费用与日常活动有关、损失与非日常活动有关,费用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损失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要点8】会计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相关内容
【要点解析】熟悉各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其应用原则。
1.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计量属性是指所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比如办公桌的长度、矿石的重量等。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下面介绍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的具体解释如表1-12所示。
表1-12 常用会计计量属性的具体解释
2.各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资产或负债的过去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通常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现时价值。一般来说,后4种计量属性是与历史成本是相对应的关系。但是有时候,历史成本是根据资产或负债现时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交易等;公允价值也有可能是根据现值来确定的,如当相关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估值技术(即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
3.会计要素计量的属性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通常采用历史成本。而采用其他4种会计要素计量的,则应当保证所确定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参考,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但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引入公允价值只能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否则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可能出现借此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有明确规定,只有在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时,才能采用公允的计量。
名师点拨
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过去的价值,企业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在某些情况下,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准则允许采用其他反映现时价值的计量属性,但应该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例如,一般盘盈的实物资产应用重置成本进行计量,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购入资产、分期收款销售用现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用公允价值计量。
熟练掌握五大会计计量属性,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通常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反映现时价值的其他四大计量属性,并要记住这四大计量属性常用的一些例子。
【例题8·单选题】(2012年真题)下列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历史成本反映的是资产过去的价值
B.重置成本是取得相同或类似资产的现行成本
C.现值是取得某项资产在当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D.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会计计量属性的具体解释。选项A、B、D都符合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含义,选项C中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该选项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C
第五节 财务报告
考情分析:本节主要考查财务报告的含义、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及财务报告的构成,其中财务包括的体系构成是本节重点内容也是常考内容,尤其是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间的关系。
学习建议:理解并适当记忆,本节内容着重掌握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财务报告的定义,精准掌握财务报告的体系构成。
一、财务报告及其编制(***)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具有以下几层含义:①财务报告是对外报告的,其使用者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②财务报告应当综合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或者期间企业的经营情况,包括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③财务报告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文件。
我国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出于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的需要,也规定企业应当定期编报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的构成(***)
财务报告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与资料。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对于规模小的企业编制的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而对于全面执行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还应当包括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告的构成与内容如表1-13所示。
表1-13 财务报告体系构成
【知识拓展】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考虑到小企业规模较小,外部信息需求相对较低,小企业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全面执行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还应当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过关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会计核算应当注重交易或事项的实质
B.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C.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反映有关的重要交易事项
D.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2.下列各项中,企业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是( )。
A.盘亏的存货
B.打算3个月后购买的原材料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外部使用者
B.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内部管理层
C.财务会计有统一的准则规范,灵活性较小
D.管理会计有统一的准则规范,会计处理缺乏灵活性
4.下列项目中,能同时引起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是( )。
A.偿还应付账款
B.收回应收账款
C.支付现金股利
D.接受投资者投入实物资产
5.下列经营成果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 )。
A.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B.销售产品取得收入
C.销售原材料取得收入
D.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资产、负债中,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有( )。
A.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
B.为交易目的持有的5年期债券
C.远期外汇合同形成的衍生金融负债
D.实施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计划形成的应付职工薪酬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利得的有( )。
A.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损失
B.出售无形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
D.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表述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物价下降期间,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发出存货成本体现了谨慎性
B.提供会计信息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体现了重要性要求
C.企业会计政策不能随便变更,体现了可比性要求
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简洁明了,体现了相关性要求
4.下列各项中,符合可靠性要求的有( )。
A.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B.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C.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投资决策相关
5.下列关于费用和损失的表述中,错误的有( )。
A.费用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费用和损失的区别在于是否计入当期损益
C.企业发生的损失在会计上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D.费用和损失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出,并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