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中注意的事情
气候对钓鱼的影响
钓鱼的收获,不仅与个人的技术有关外,也和天气的变化、饵料的调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些钓者总是收获不多,可能问题就出在没有把握好季节、气温、风、气压和雨等天气条件对垂钓的影响。
(1)气温对于垂钓的影响。冬季过后,大地回暖,春季来临。水温会回升到8℃以上,此时鱼儿的活动会随着水温的变暖而活跃起来。鲤鱼和鲫鱼等将陆续进入产卵期,因此需要大量的食物来满足身体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垂钓,鱼儿咬钩的概率会加大。进入酷暑的盛夏季节,阳光直射水面,致使水温升到30℃以上时,鱼儿喜欢栖身于深水阴暗处纳凉,食欲也随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钓到鱼。到了初秋季节,水温达到25℃左右时,鱼儿的活动和食欲会增强,这个时期的鱼儿也容易上钩。当冬季来临后,水温降到5℃以下时,鱼儿都潜入深水区过冬,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难钓到鱼了。
(2)气压对于垂钓的影响。气压的高低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垂钓的收获。气压较高时,水体中的含氧量增多,鱼儿在含氧量较高的水中比较活跃。反之,气压较低时,水体中的含氧量会变少,鱼儿会感到不适,活动和食欲会下降。因此,当风雨来临,或是低云闷热等低压天气下,鱼儿因水中含氧量降低而无心摄食,一般会浮游到中上层水域,或是停留在水草间栖息。到了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下,鱼儿的活动量和食欲量会增大,此时咬钩概率会增大。即便是在夏季无云高温的天气下,鱼儿虽然在深水阴暗处活动,垂钓者也能有不错的收获。另外,水中植物会在阳光下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水中的含氧量增大。在低云闷热的夏季,水中的鱼儿会选择在气压回升后的夜里和早上觅食。当在无风的情况下垂钓时,日出前后水中的氧气量最少,鱼儿会在缺氧的情况下乱窜,从而导致水体混浊,出现泛塘现象。这个情况是十分不利于垂钓的。
(3)天气对于垂钓的影响。正常来说,在晴天的时候,夏季的午间和冬季的早晚不适合钓鱼,其他时间都比较适于垂钓。遇碰到阴雨天气,冬季的早晚不适合垂钓,其他时间都适合钓鱼。夏季阵雨过后也有利于钓鱼。反之,在大到暴雨之后以或是雾气弥漫的天气,都不利于垂钓。
(4)季节对于垂钓的影响。有经验的垂钓者都知道,春天和秋天都是垂钓的旺季,冬天则是垂钓的淡季。在春天,气温变暖,水温提升,越冬后的鱼儿会选择在中午暖和向阳的地方和深水区活动觅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在深水区钓底层鱼;初夏时节,少数鱼类处于产卵期,这个时期的鱼类对食物的摄取量增大,因此有利于垂钓;到了盛夏,太阳直射水面,水温升高,水中的饵料充足。这个季节是幼鱼发育,小鱼摄食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钓到大鱼。早晚比较有利于垂钓;到了秋天,水体上层的水温会变凉,鱼儿大多会游到水体底层,这时适合钓底层鱼。中午时分水温升高,鱼儿会游到浅水层觅食,这种情况下比较有利于垂钓。秋天天气舒适,鱼儿体肥,食量较大,大鱼容易咬钩;到了冬季,水温急降,鱼类潜入深水处休眠越冬,很少活动。尤其是在雨雪、寒潮过后,就更少有鱼类活动。反之,在暖冬的中午时分,水温回暖,此时便会有少量鱼儿游到照到阳光的深水区觅食。在冬季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比较适合垂钓。
水文对钓鱼的影响
鱼是生活在水里的生物,因此钓鱼之前首先要考虑江、河、湖或是海洋的水文特点。哪处水域的水情适合垂钓,这些需要通过垂钓者对于水情的观察中得知。只有明确水中有无鱼类、有什么鱼、鱼量的多少这些问题,才能正确地选择垂钓水域、钓点以及饵料和钓法。
水文观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水色、动静、气味、水温、深度和流动变化等。水文的任何变化都可以反映出水中鱼儿的活动情况。所以,在垂钓之前观察水情尤为重要。这也是垂钓进行前的第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观察水体的颜色。水体颜色是指水的颜色和浑浊程度,水体应该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但是水体中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在鱼塘中通常会投放各种饲料和肥料,时间长了便产生了溶解和悬游物质。也有受到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的污染等原因,使得水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水体颜色与垂钓的关系密切。有经验的钓者能够根据水体颜色来判断鱼类的活动选择诱饵的投放。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水体颜色。一,淡黄水,水体颜色呈浅黄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左右。水中生长着无隔藻、黄丝草、合尾藻和金胞藻。在这种水体中的鱼儿食欲旺盛,喜爱动物诱饵;二,黄绿水,水体颜色呈黄绿色,水质为中性,透明度在20~30厘米左右。水中生长着裸藻、褐藻、绿藻等藻类。此类水体比较适合鱼儿生长。水体中的鱼儿喜爱动、喜植物诱饵;三,深绿水,水体颜色呈深绿色。水质较肥,水中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生长着绿藻、小球藻等。在这种水域,无风以及低温的阴雨天气时,鱼儿会因为缺氧而到水面呼吸,因此这时不适合垂钓。反之,气温在20℃左右时,水体中的鱼儿食欲旺盛,这时可以考虑进行垂钓;四,淡褐水,水体颜色呈淡褐色,水中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水中生长着褐藻、甲藻和绿藻等。正常情况下,这种水中的鱼儿食欲旺盛,喜爱植物诱饵;五,深褐水,水体颜色呈深褐色。水中透明度不到10厘米。水中生长着甲藻、褐藻等藻类,同时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和腐殖质物质。在这种水域,每逢阴雨天,鱼儿会因为缺氧而浮至水面吸氧,此时不宜垂钓。反之,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水体中鱼儿食欲旺盛,喜食植物诱饵,利于垂钓。也有些深褐色水体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水体中的鱼儿不吃食,有些甚至会中毒死亡,在这种水域禁止垂钓;六,铜绿水,水体颜色呈铜绿色。水体中鱼腥藻、念珠藻等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变得混浊。此种情况多出现在夏季。遭遇异常天气,造成藻类死亡,死亡后在水中分解时会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影响鱼类生长,甚至中毒死亡。故此时不适宜垂钓。当水体颜色转为微蓝色,透明度变高时,表示水体中的蓝藻减少,藻类在光合作用下会产生氧气。此时鱼儿食欲旺盛,垂钓效果不错。
下面解释一下肥水和瘦水的区别。瘦水是指清澈的水域,水中的透明度可达1米以上。这种水域中基本不存在藻类和浮游生物。因而此类水域中也很少有鱼类,不适宜垂钓;肥水是指水体颜色呈深绿色、黄色、褐色或草蓝色的水域。水中的透明度在20~30厘米,浮游生物较多,水体中含氧量充足。这种水域中的鱼类食欲旺盛,咬钩率较高。一般情况下,自然水域没有这种肥水,多为鱼池中施肥培殖所得。遇阴雨天时,藻类容易死亡,分解会使肥水变质。造成水中缺氧,鱼儿食欲下降,不宜垂钓。
浑水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水色为黄褐色的水体。水中透明度在5厘米以内。大多是因为暴雨过后,大量泥沙冲入河流所造成的。浑水除受污染外,一般情况下水中的含氧较为丰富,食物较多。但因泥沙过多,会造成鱼类呼吸困难。只有凶猛肉食性的鲇鱼和类似沙鳢等小鱼吃食活跃。因此,在浑水中很难钓到鲫鱼、鲤鱼、青鱼和草鱼等鱼类。
污染水是指受到工业废水或生活废水污染的水域。一般情况下,水体颜色呈黑色、棕褐色,也有深蓝色、红色的,少数水色甚清,但异味刺鼻。这类水体中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水中几乎无鱼类生存。由于污染问题,因此在这种水域不能垂钓。
除此之外,水体的浑浊度与水情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浑浊度适中的水域,鱼儿都比较活跃,摄食量增大。我们把水体的浑浊度分成11个标准级别,清水为0级别,浑浊的泥浆水为10级别。这样看来4~6级别之间的水体浑浊程度比较适合垂钓,水体浑浊度适中适合鱼类生存。这样的水域非常适宜选作钓点,进行垂钓。
钓鱼地点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经常有人钓鱼的地点,鱼儿的警惕性较强,识别诱饵的经验比较丰富。因此在这里钓鱼时应选择较隐蔽的地点进行垂钓。例如,隐蔽的水草边,鱼看不到人影和钓竿。
反之,在荒僻遥远的水塘,前去钓鱼的人不多,鱼儿缺乏自保经验,比较容易上钩。要注意的是在偏僻水塘钓鱼要做好充分的安全防范措施,尽量结伴而行,以免发生危险。
杂物顺流而下,在下风口的水域鱼类食物丰富,因此下风口是鱼儿密集的地点,上钩概率变大,适宜垂钓。
下水口处,雨水和沟水都会流入池塘,属于食物聚集之处,鱼儿也喜欢在这里聚拢。
综上所述,这类地方鱼上钩的概率大,可以选择作为钓点。
根据鱼儿的藏身地点选择钓点。例如,石洞、水草堆、石头旁、木头、树根旁边等地都是鱼儿聚集藏身的地点,皆可择作钓点。
碰到各种条件都具备作为钓点,若是水草或藻类植物太多,不易下钩。可以用竹竿等工具拨开一些水草。反之,如遇到过于空旷的水域,可在水面上特意放些水草,起到隐蔽作用。具体的做法要视钓点实际的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