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教材与专用题库:经济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

一、考情简介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指担任会计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其中会计员与助理会计师为初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

要取得上述相应会计职务的任职资格,必须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又称“会计职称考试”),该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初级机考方式试题是随机抽取),统一合格标准。通过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有效;通过会计高级资格考试合格者,还需由本人申请,单位推荐,经所在单位、省直主管部门、地市财政部门或基层职称评委会进行考核评议,并提出考核推荐材料,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计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才能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会计考办)每年都将修订印发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用于当前年度考试。

(一)考试科目

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科目共有3科,分别为:

(1)“经济法”;

(2)“中级会计实务”;

(3)“财务管理”。

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二)考试形式

目前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全国统一采用纸笔方式进行考试,并旦全国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试卷。

(三)考试题型

“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3个科目考试题型略有区别,具体如下。

(1)“经济法”科目包含5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2)“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包含5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3)“财务管理”科目包含5种题型,分别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四)考试时间

2015年的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定于2015年9月12~13日举行。其中“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财务管理”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生的准考证上会明确指出具体的考试时间,因此请考前仔细査看。

注意:本着对考试负责的态度,建议考生随时关注考试最新动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二、考纲分析

“经济法”科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如下8个部分(考试大纲详细内容可参见本书配套光)。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三章 其他主体法律制度

第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六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八章 相关法律制度

(一)重点难点分析

在考试大纲要求的8章内容中,第二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考试重点,第六章和第七章也需要着重复习,近几年的考试大部分的分值都集中在这几章中,每章平均分值在16分左右,第一章、第三章和第八章这3章的分值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各章的平均分值为7分左右。

各章考核要点与题型如下表所示。

(二)内容结构分析

从内容结构上来说,“经济法”就是讲解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公共性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全书可概括为以下3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1)总论:对经济法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即第一章内容。

(2)主要法律制度:包括公司法、其他主体法律制度、金融法、合同法、增值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即第二章至第七章的内容。

(3)其他法律制度:包括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财政监督法律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法律制度,即第八章的内容。

三、学习方法

掌握一些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时间有限的考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没有一个学习方法适合于所有人,以下几点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全国性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评分标准等,在考前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如下。

(1)考试报名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现在离考试还有多少天?是否来得及学习应考?

(2)各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大变化?变化在哪里?

(3)考试形式有无变化?

(4)考试的题型有哪些?各类题型大致占多少分?

(5)有哪些考试资料是自己可以利用的?能否找到前几年的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本地财政局官方网站或该考试指定报名网站了解,或通过往年的考试真题来分析获取。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可以通看一遍教材,再根据以往经验,做一些往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查漏补缺,重点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强化;没有什么基础的考生,最好能参加一个培训班进行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为你把握各科重点,解析难点,分析考题,了解命题的思路,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

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依据一般都不会超出教材,无论考试时试题怎么变化,所有的试题几乎都出自教材。因此,对教材进行反复通读、精读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3遍以上的通读。第一遍通读的目的是对教材体系有个系统地了解,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第二遍应该是精读,即逐章阅读,理解有关知识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第三遍快读,跳过已经掌握的内容,查漏补缺。

精读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各章节内容哪些只作为一般了解,哪些应该熟悉,哪些要重点掌握、熟练精通,通过精读应该了然于胸。

(三)归纳总结,注重实际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通读教材以及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法、综合分析法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再对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做一些与具体实际相关的习题,特别是综合题,注重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对涉及的相关章节的知识进行回顾、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

学习过程中,适当做一些试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什么地方没有学习到,什么地方掌握得还不好,什么地方可以不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调整复习时间和内容。

往年考试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之一。通过做往年试题,可以尽快地掌握重要知识点,了解考试的出题点和侧重点,找到真正考试的感觉。历年试题的重复率较高,今年考过了,明年还可能会考。除此之外,适当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也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在逐一讲解各考点的过程中,还以近3年的考试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模拟题为例进行剖析,学习时可以详加揣摩。

对于试题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提倡无休止的题海战术,更不支持采取“背题”的方法。除了对往年真题进行练习外,可以使用本书配套光盘中的试题系统进行模拟练习,其中的试题大多来自于历年考试的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质量比较高的模拟试题。

(2)练习做题时,给自己限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最好跟真试考试时间一致。限时做题,可以演练自己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在考场上充分发挥。

(3)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要仅限于知道正确答案,还应努力寻找原因:考点是什么?自己对这个考点是不是学习不够?怎样去着手解决此类问题?经常存在的误区是什么?找到原因后,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四、应试技巧

掌握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试经验和技巧,可以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考前准备要充分

目前中级会计资格考试采用的是纸笔方式考试,其中客观题部分采用计算机阅卷,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中填涂答案,否则按无效答题处理;简答题和综合题这类主观题,要求考生用黑、蓝黑、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位置答题,但是实行网上评卷(将答案扫描成图片,阅卷老师在计算机屏幕上评分)的地区,要求考生必须使用0.5~0.7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纸中的“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否则将影响扫描图像的质量,从而影响到考生的成绩。

考前除了应先找好考试场地的位置和路线外,考试时还必须记得带上身份证、准考证,以及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擦等文具,为避免出现意外,考生还可携带双份重要文具。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不论什么考试,有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都是值得了解并合理应用的。

1.先易后难地做题

在发放试卷之后,正式答题之前,一般有一段时间间隙。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浏览一遍试题,全面了解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等问题,然后大致计划答题时间,即第一遍做题用多少时间,第二遍用多少时间,最后留多少时间来检查等,除此之外,考生还应注意计划适当的时间来填涂答题卡。

一般来说,对一套试题,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做题总原则,将考试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和检查3个步骤来进行。

当阅读一道题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该题的做法,或者即使能看出该题的做法,但是已经知道这道题在做的时候非常麻烦,需要的步骤多、时间长,即可以先不做该题,对该题做一下标记即跳过。

第一遍剩下的题目往往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甚至有的题目还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陷于某道题上的时间稍长,无法进行下去,千万注意应暂时放弃该题,不要在一道题上花掉过多时间。

在考试最后尽量安排时间来做检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似是而非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往往第一感觉的正确性更大。

2.看清题目,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再寻求最佳答案,尤其是单项或多项选择题中经常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不正确的”或者“符合规定的”、“不符合规定的”的选项。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如果一看到一个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就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不该丢掉的分。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项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事实上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建议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项,然后进行选择。

例如: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下列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人以上50人以下

B.2人以上100人以下

C.50人以下

D.100人以下

首先,注意本题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选项,显然,选项C为正确答案,但选项A却有极大的迷惑性,它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不完整,因为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如果立下决断,对其余的选项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这一题的分数。

对于综合题,更要字斟字酌,充分理解、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不要盲目解题。

3.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复习准备得再充分,也可能会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出现。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惊慌失措,题目的难度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自己不会做,别人同样可能不会做。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先看清题目的评分要求,如未注明做错要倒扣分数,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因为答对的概率还有50%。对于简答题或综合题,如果要求判断是否合法时,即使不能说明理由,也可以先给出判定结果,再把自己能够想到的、与该题目相关的法律规定或依据答上,判分时或许可以得到一点要点分或步骤分。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成绩,甚至考出高分。下面将针对“经济法”科目的题型(依据2013年考试)介绍相应的答题技巧。

1.单选题(30题,30分)

顾名思义,单选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题型,单选题是最简单的一种题型,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以下技巧可供参考。

(1)运用排除法

如果解题时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都直接摘抄自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需要命题者自己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所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被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例如:

甲乙双方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有效期5年。但在合同中约定如甲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于该租赁合同有效期内调回本市工作的话,该租赁合同解除。该合同是( )。

A.附生效条件合同

B.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C.附解除条件的合同

D.附解除期限的合同

本题考核的是合同效力的解除,首先可以排除选项A、B,其次甲的儿子调回本市工作,在合同有效期内是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此应当是附条件的合同,故可以排除选项D附期限的合同,正确答案应选择选项C。

(2)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直接将各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

甲以实际价值为50万元的房屋作价100万元投入A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逃避补足出资的义务,甲与知情的乙私下达成协议,由乙购入甲在A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公司可以要求甲继续履行出资义务,乙承担连带责任

B.公司可以要求甲继续履行出资义务,乙承担补充责任

C.公司不得要求甲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只能要求乙补足该差额

D.公司既不得要求甲继续履行出资义务,也不得要求乙补足该差额

本题所有选项的答案乍一看比较相似,仔细一看可以发现选项A、B与选项C、D互斥。甲未履行或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应继续履行,因此只可能在选项A、B中选择,而本题乙是知情的,对此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3)运用猜测法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答案,那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答案。不选答案肯定不能得分,选了答案就有可能得分。在猜测之前,尽量先排除掉干扰答案,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多选题(15题,30分)

多选题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较多,但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

①多选择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但其评分标准一般是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答案,慎重选择。

②多选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在运用排除法时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掉两个选项,剩余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判断题(10题,10分)

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是判断正确得1分,判断错误的倒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当然,该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不会影响到其他题型已经得到的分数。

对该类题型,需要准确地判断出题目的对错,做题时,尽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题做出判断,不要因为怕倒扣分而缩手缩脚;当然,也不能根本不考虑扣分的评判标准,如果某道题实在没有把握,可以考虑放弃判断。

解答判断题,除了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能直接判断的以外,掌握以下技巧,可以提高得分率。

(1)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判断题中常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误的,如“在经济法主体中,调控主体与受控受体,以及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答案。

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正确的。如“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等都含有相对概念。

(2)只要题目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例如下面这道判断题:

现行增值税法规定,销售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增值税;超过起征点的,应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销售额依法计算缴纳增值税。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销售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增值税”,这是正确的;另一个是“超过起征点的,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法律规定,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但达到起征点的,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这就和第二个问题不符合。如果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整个命题就是错的。本题答案应该是“×”,错就错在第二个问题。

(3)运用大概率事件

解答判断题是指出其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因此即使自己对题目完全没有把握,也有50%的概率猜对答案。虽然是实行倒扣分的评分标准,那也可以运用大概率事件的原理来作出判断。

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正确答案为“×”的概率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已经将其中的6、7道题判断为“×”,则余下的没有十分把握的题就可以考虑判断为“√”了;反之,如果在前面已做的题中已经有3道题判断为“√”,余下的题目就要着重考虑判断为“×”的可能性有多大了。

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的方法,但是运用该方法首先得对该题目有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完全没有把握,在试题要倒扣分的前提下,倒不如不作任何判断。

(4)酌情猜测

这种方法只能运用在判断错误不倒扣分数的地区。在这个前提下,哪怕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答对的概率是50%。

4.简答题(3题,18分)

简答题属于主观题,各小题所占分值一般为6分左右,需要写在答题纸上的字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简答题是先给出一个案例资料,然后以问答题形式提出几个小问题,要求考生进行回答,如“公司章程中约定的首次出资额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A银行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成立?简要说明理由”、“甲公司销售下脚料应纳的增值税额是多少?”等。

解答简答题时,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①首先作出判断,即某某事项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如“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设置的股东人数符合法律规定”,然后简要说明理由,如“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最后结合当前题目中的案例给出具体的分析,如“在本案例中,该公司出资的股东为10人,符合‘50人以下’的规定”。

②解答一定要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过多地展开。有的考生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可是阅卷老师只会找几个得分点而已,得分点往往体现在几个关键词上。

③字迹一定要清楚,卷面要整洁。字迹太潦草,有碍阅卷人的视线,如果你的关键词不易被发现,那也就不易得分了。

5.综合题(1题,12分)

综合题共1个题目,先给出相关财务资料,然后列出5个左右的小题,要求考生回答。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有时会出现需要计算的内容,如“计算业务招待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等。解答综合题和简答题的思路是类似的,可以按照以下解题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看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题目最后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比较简短,可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题目或案例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抓住重点,提高答题效率。同时审题要认真,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步,认真阅读题目或案例。

带着问题阅读题目或案例背景材料,找出题目涉及的会计要素、业务种类,然后根据这条线索回忆处理原则或具体的公式、会计分录等,这是解题的关键,不能被具体细节问题所迷惑。

第三步,确立答题的整体框架。

阅读背景材料以后,不要急于动笔。应先花几分钟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套用解决问题所需运用的相关理论,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先在头脑中或稿纸上构筑起答题框架,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四步,问题解答。

综合题的回答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

①作出判断。分析题目或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即必须给个明确的说法,并用鲜明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种共性的问题,应该从哪些大方向着手解决。

②给出条文。针对第一步给出的判断结果,简要说明其理由或依据是什么,一般是引述相关法律条文,即依据什么法律制度的规定,规定内容是什么,为节省时间,也可以写成“根据规定……”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给出条文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引用法律条文,只要表述的意思与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致就可以得分。

③分析问题。在第二步战略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就题目或案例中具体的问题,给出本例的具体分析结果,涉及计算的给出相关计算分析过程和结果等。

上述3个步骤解答只是一个大框架,答题时可以针对出题的考核关键点,进行判断和具体分析叙述。

另外,在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①综合题的题干较长,一般根据时间顺序、按数字编号叙述,提出的问题一般也根据上述顺序进行,因此考生解答时也应如此,这样既可条理清楚地解答题目,增加“印象分”,又可稳定考试心态,不至于混淆相关数据或文字信息。

②要划分层次、段落和主次。答题时根据内容结构变化来划分段落,并标记(1)、①等编号顺序,以便于阅卷老师寻找得分点;题目分析部分的内容要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③控制字数。回答问题的字数不宜过多,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同时卷面要整洁,字迹工整,以便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