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佛教中有“信解脱”与“悟解脱”之分,信解脱,指的是笃信外在的言论,所谓信条;悟解脱,指的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所谓开悟。
我们从2013年开始从事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平地扣饼、对面拿贼”,从服务号、订阅号的区分开始研究,到行业消息模板的优化,再到如何组织营销活动提高粉丝活跃度、刺激粉丝消费,都是自己在摸索,总结。现在,我们开发、运营了几个过百万的大号粉丝,年交易额早早突破1个亿。如果要分,得算是“悟解脱”吧。
不会从书籍中、从身边同行大拿身上汲取营养,这当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无论“信”还是“悟”,都有一个前提,那便是“知”,无知何来信?无知从何悟?我们的知,是在一日一日的工作中、一夜一夜的加班中熬出来的,作为第一批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者、运营者(微信推出服务号是2013年8月,我们开始策划第一个服务号是13年8月),其实我们无从借鉴,“尧舜之前何书可读?”这一路走的艰辛痛苦,冷暖自知,但美景天然,无人走过。
团队中零星有了出书的想法之后,其实我是抗拒的:书里材料大部分是作为新员工培训用的培训教材,用来出书,行文用语的差距有多大?书中涉及了运营过程中的一些敏感数据和敏感事件,用来出书,风险有多大?所有章节的所有作者都是在岗员工,时间精力宝贵,用来出书,损失有多大?在信息爆炸阅读泛滥的今天,在三年之后才出这样一本书,胜算有多大?
让我开始反转的是偶尔看到的钱穆先生的一段话:一个思想的价值,在于它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些问题或者提出了一些问题。我想同样,一本书的价值,也在于它是否真正提出了几个问题,或者解决了几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这本书(如果它真的能成为书的话),倒真的提出了一些问题,也解决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自己的,也应该是和我们一样苦苦挣扎的微信行业开发从业者的。把它写出来,既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分享。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这书出版了,装帧漂亮、油墨喷香。翻开每一页都工工整整,每一章节前面都有作者的头像,我翻到有我名字的地方,想起了中学时,作文印在校刊时候的心情——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印刷体,坐落在纸张的一角,那一刻的傲娇、沸腾和刻意的冷静,终身难忘。
醒来后,我想:得漂漂亮亮地写个序,让我的名字占据正文的第一页,嗯,就像这样!
王小龙
2016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