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随着国内外汉语学习的持续升温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政策的逐步实施,怎样让外国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好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汉语应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汉语本体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汉语本体研究的成果也要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受到检验。
近几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降低学生的错误率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各种语言规则积极地类推,这些类推既涉及词法层面,也涉及句法层面,如果根据有限的语法规则可以类推出无数合语法的词语或句子,那么学习效率无疑会大大提高。
但面向本体的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和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面向本体的语言结构规则的描写和解释只适合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给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授课和给外国学生授课不一样,给中国学生授课,讲授内容、分析对象都是学生的母语,学生所拥有的语言背景信息要大于教师所讲授的语言规则信息。但给外国学生授课则不一样,他们没有任何关于汉语的背景信息或背景信息并不完整,他们会把老师所教授的语言规则能动地运用到一切他认为可以运用到的地方,但常常会出现错误,很多在我们这儿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到了外国学生那儿就都成了问题。
比如留学生会造出这样的句子“∗约翰的发音很优异”,“∗今天我们吃餐厅吧”等错误的句子。这些错误并不是母语的负迁移造成的,可以说,出现这类错误责任不在学生。第一例是词语使用不当,课本上以及很多词典上对“优异”的解释是“特别好”、“特别出色”,按此解释造出“∗发音很优异”这一表达完全符合词典的解释。第二例是语法组配错误,教材及部分语法书上将规则描写为“汉语动词可以带所谓处所宾语,比如‘吃馆子’、‘吃食堂’等”,那么,按此规则类推出的句子“∗吃餐厅”理论上应该也是没有错误的。但语法事实却并非如此。
外国学生的这些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确实需要建立一套面向外国学生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的教学体系,这些体系的建立要依靠本体的研究,但又不等同于本体的研究。这个体系的研究应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而不仅仅是从中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出发。比如,像“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拿一本书出来”是一组同义句法格式,这不是汉语本体研究的重点,但却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体系,需要从语言应用的角度进行发掘和描写,不仅要研究语法形式问题,更要深入研究语法形式跟语言表达的关系和各种用法出现的条件等问题(崔永华,2005b: 111-120)。也就是说,要将面向汉族人的语言研究和面向外国人的语言研究区分开来。传统的语法研究只是告诉你什么合语法,没有告诉你什么不合语法。这导致外国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规则造句,一造句就出错。当然你可以不负责任地告诉学生:“这是汉语的习惯。”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习惯找出来,这个习惯就是我们未知的规则,这只能说明我们目前研究的深度不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要致力于追求规则描写和解释的周遍性,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合语法的,还要指出什么是不合语法的。
要建立一套适合外国学生学习的汉语语法体系无疑是一项浩瀚的工程,这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努力。因此,本书拟选取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汉语空间极性词及其组配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外国学生的过度类推为切入点,分析组配中空位产生的原因,以探究组配结构的周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