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精神分析批评话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无意识理论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弗洛伊德发现无意识的存在。弗洛伊德对于人类精神研究的首要贡献就是关于无意识的研究。他通过对过失行为和梦等的研究揭示出人类精神领域存在无意识,也给人们提供了解释无意识的方法,为人类认知深层心理问题准备了基本的理论工具。在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中,无意识理论占据着重要位置,是精神分析学的核心之一。无论是古典精神分析学还是新精神分析学,不论前后两者在其他方面差异多大,无意识概念都始终不变,没被抛弃,否则弗洛伊德就不成其为精神分析家。虽然后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开始慢慢淡化无意识,但是并不影响无意识观念在精神分析学中的位置。在荣格、拉康、弗洛姆、詹姆逊等人那里,无意识直接成为阐释问题的核心概念。

一 无意识与精神结构

“精神分析的第—个令人不快的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至于意识的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8页。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而意识不过是由无意识衍生的。当然,无意识只是弗洛伊德早期精神分析理论的中心观念。1920年以后,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不再是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不过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已。虽然无意识理论在精神分析学中的重要地位下降了,但是无意识的重要性是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

弗洛伊德有关无意识的理论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源远流长的思想根源。弗洛伊德在谈到无意识存在时曾说:“大概很少有人意识到承认无意识的思维活动过程对科学和生活的重大意义。我们得赶快补充一句,并不是精神分析学说迈出了这第一步。在它之前,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就这样做了,我们可以举出这些名人的名字来。首先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提出了无意识的‘意志’(will),相当于心理分析学所说的头脑里的本能。”〔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孙恺祥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第9页。在弗洛伊德之前,很多科学家、哲学家都已经涉及无意识。英国神学家拉尔夫·柯德俄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赫尔巴特,还有著名的叔本华和尼采在哲学中都以不同形式谈到了无意识的存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对无意识思想的贡献。他指出,人的心理类似于冰山,有相当大的部分在水面以下,这里有一些无法察觉的心理能量在起作用。意识活动就是由这些潜流推动的。已有的这些论述对弗洛伊德产生很大影响。追溯无意识观念发展的历史渊源,我们清楚地看到,弗洛伊德并不是“发现”无意识,也不是讨论无意识的第一人。正如苏联理论家雷宾所言,“弗洛伊德不是把心理划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创始人,他也不以这一点自居。他强调指出,无意识概念也包括在诗人和哲学家的论述中”〔苏〕 B. M.雷宾:《精神分析和新弗洛伊德主义》,李今山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第14页。。但是在弗洛伊德以前,尽管人们意识到无意识的存在,但是对于无意识动机的研究,还没有提出有学术价值的观点。无意识也没有被提高到人类精神核心的地位。只有弗洛伊德把无意识当作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动力。他认真研究了无意识,从无意识内容、无意识与意识的关系、无意识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系统观点。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把无意识提高到了研究人的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使无意识形成系统的理论。无意识理论也是理解精神分析理论的一把钥匙。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它们构成全部精神生活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弗洛伊德借用费希纳的冰山形象比喻来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意识是冰山的水上部分,前意识是水面的部分,无意识则是深藏在水下的那部分,三者构成完整的人类精神。意识是人们能够觉察到的那部分精神,在人的精神结构中属于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的材料有两部分来源:一是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材料;二是来源于无意识。后者是精神分析学关注的主要部分。“意识效果只是无意识的一个遥远(按即次要的)的精神产物,而后者不单是以此种方式呈现在意识界,而且它出现与运作常常为意识所不知。”〔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赖其万译,作家出版社,1986,第493页。意识是无意识的产物,无意识是意识之源,理解意识必须与无意识相关联。很明显,意识的根本仍然是无意识,“无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实质”〔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赖其万译,作家出版社,1986,第493页。。当然,弗洛伊德虽然强调无意识,但也没有否定意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意识作为人的心理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与外界打交道的基本系统。同时,它也通过对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体验,影响精神生活内部的变化。可以说,在人类对其自身精神研究的历史中,正是弗洛伊德首次明确地划分了意识与无意识的界限。他把无意识提高到首要地位,强调了无意识对人的整个精神生活或心理活动的重要性。

前意识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一道门,属于无意识的一个浅层部分。意识与前意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前意识在精神结构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界限分明,无意识不能轻易地进入意识中,需要通过检查才能让一部分进入。意识的这种防守作用称为检查作用或检察官作用。承担检察官作用的就是前意识。它是一个忠诚的守卫者,阻挡着不符合社会文化规范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所以,“我们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够变成意识。另—种被压抑的,在实质上干脆说,是不能够变成意识的”〔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第162页。。一种可以通过检查变成意识,而另一种只能被压抑到精神深处,作为无意识的深层存在。

如果说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那么无意识则主要是人的内心的原始本能、欲望冲动,而这些则不能为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容,都被压抑或排斥到意识阈下。无意识就是一个大仓库,容纳着原始本能冲动以及被压抑的欲望,其中性欲占有重要地位。无意识的形成与压抑有着直接关系。心理上的压抑有两种:原始压抑和真正压抑。压抑的第—阶段是原始压抑,它所面对的是把那些从来未被成意识到的本能对象压抑,从而让本能的大部分内容保留在无意识中。真正压抑则是后天压抑,自觉把危险的记忆、观念或知觉等从意识中排除到无意识中去,从而维持心理平衡,获得自我保护。当然被压抑和排斥到意识阈下的无意识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冲动来寻求各种形式的满足。这些形式以精神病、过失行为、梦、俏皮话等体现出来。可以说,过失、梦等是通往无意识之路,弗洛伊德正是由此发掘出无意识的奥秘。

二 梦的理论

梦的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好几个观点看来,我们都应当先注意梦的学说,因为这个学说在精神分析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有了梦的学说,然后精神分析才由心理治疗法发展为人性深蕴的心理学。”〔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7,第3页。精神分析能从临床精神病的心理治疗演化为一种深度心理学,是与梦的理论分不开的。精神分析理论自其诞生以来,有关梦的理论一直是这门年轻科学中最有特色的内容。梦的理论是解析无意识和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方法,也是精神分析学与其他心理学流派区分的重要标志。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弗洛伊德全面提出了梦的理论,预示着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的理论开端。梦的理论为精神分析学探索人类深层心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梦的理论还经常被运用到现代电影批评、艺术批评过程中,足见其重要的地位。

梦的解析是通往无意识的康庄大道。梦的意义的发现是弗洛伊德在临床精神治疗实践中得到的。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病人经常谈到梦,而且病人对梦的讲述和回忆与他所患的精神病症有非常奇特的关系。由此,弗洛伊德认识到梦并不是一种琐屑的、没有意义的东西,而对解析人的心理状况具有重要价值。之后,他把梦的理论推广到普通人身上,作为探索其精神现象的一种途径。

为此,弗洛伊德翻阅了古希腊以来许多关于梦的材料,对这些材料和观点进行分析研究。他批判了关于梦的神秘主义观点和一些关于梦的常识。他指出,梦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不过是无意识欲望的满足。他提出了一个关于梦的著名论断:“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29页。通过做梦,就能把干扰睡眠的刺激与某种被压制的愿望联系起来,使其在梦中获得满足,从而维持精神平衡,保护了睡眠。当然,这些愿望主要是隐藏在无意识深处的本能欲望和原始冲动。人睡着后,前意识放松警惕,无意识就会改头换面绕过前意识的审查,进入梦中获得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有三个方面的来源:日间生活的残迹、躯体内外的感知觉刺激和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对梦进行解析前,首先要询问做梦者前一天发生过的事,从中探寻梦的一些线索。弗洛伊德是在分析自己的时候发现的这个规律。当然能够入梦的白日生活痕迹都是对于做梦人有意义的经验。分析梦与最近新鲜经验的联系是解梦的重要途径。躯体接收到的刺激也能够入梦,饥渴、憋尿、性兴奋、手压胸前、外界声音等,都有可能引起某种梦境。弗洛伊德指出,这些刺激能够进入梦境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寓意的,来源于愿望的满足。由此,释梦者可以寻找出梦的真正动机,揭示出其背后的无意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尤其是那些早已遗忘的童年经验也能成为梦的基本材料。“每一个梦,其梦的显意均于最近的经验有关,而其隐意均与很早以前的经验有关。”〔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赖其万译,作家出版社,1986,第126页。那些早已遗忘的童年经验并未消逝,而是在人的精神中留下了遗迹,从而在梦中复活。童年时期的本能欲望、原始冲动等,因为缺乏社会化,较之成人表现得更明显,所以被压抑到精神深处中去了,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会通过各种方式制约人的精神,梦就是其中之一。

弗洛伊德把梦对欲望的满足分为两类:欲望的简单满足和改装后的满足。儿童的梦一般是欲望的简单达成。儿童心理结构中,前意识的检查作用不是很强大,愿望不需要太多伪装就能在儿童的梦中获得直接满足。据此,我们可以轻易地从对儿童梦的研究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成人的梦则不是欲望的简单满足,而是将被压抑的愿望改装后间接满足。成人梦的内容大多是被压抑的欲望,而这些往往不为社会风俗、伦理道德、法律等所容,属于无意识的内容。“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步骤或倾向系统,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梦的改装。”〔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赖其万译,作家出版社,1986,第56页。虽然睡眠中前意识的检查作用有所松懈,但还是起作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要赤裸裸地闯入意识时,也会为检察官警觉。只有通过乔装打扮,伪装成无害的内容,无意识深处的欲望才能通过检查,显现在梦中。由此,成人梦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显梦”和“隐梦”。“显梦”就是人们做梦后能够陈述出来的内容;而通过梦的解析,破译出来的梦的真实内容则是“隐梦”。弗洛伊德认为,隐梦是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梦的解析就是透过梦的表层到深层,从而破译出隐梦的内容。

弗洛伊德把梦的伪装变形称为梦的工作(dream-work)。“隐梦变做显梦的过程叫作梦的工作;反过来说,由显梦回溯到隐念的历程就是我们释梦工作,所以释梦的目的就是推翻梦的工作。”〔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129页。由隐梦变成显梦的过程是通过梦的工作来完成的,而由显梦回溯到隐梦就是梦的解析。隐梦是梦的真实意义,代表了为意识所禁止的、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在梦境中,它必须经过伪装变形,变成一些无害的材料,才能通过检查关口进入意识。梦的工作有四种方法:压缩、移置、意象和润饰。压缩指的是显梦的内容是隐梦的一种缩写体。隐梦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语词以及别的具体事物以压缩的方式呈现在显梦中。“(一)某种隐念成份完全消失,(二)隐梦的许多情结中,只有一个片段侵入显梦之内,(三)某些同性质的隐念成份在显梦中混合而为一体。”〔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129页。移置指的是把隐梦内容加以转移,用不重要的部分代替主要部分,或以较无关系的其他事物替代。“移置作用有两种方式:(一)一个隐念的元素不以自己一部分为代表,而以较无关系的他事相替代,其性质近于暗喻,(二)其重点由一重要的元素,移置于另一个不重要的元素之上,梦的重心既被转移,于是梦就似乎多现了一种异样的形态。”〔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132页。移置作用使梦的内容不再与隐梦的核心看得出有关联,而梦只以改装的面目表现无意识的愿望。意象指的是梦把思想变为视象,也就是把抽象的观念通过视觉形象呈现出来。意象主要是通过仿同和集锦两种方法达到。梦的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尤其是性的象征。“关于性生活的事物如生殖器、性交等象征的丰富便不免令人吃惊了。梦中大多数象征都是性的象征。”〔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赖其万译,作家出版社,1986,第116页。如梦中的手杖、伞、树干、小刀、匕首、枪、枪炮等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坑洞、瓶罐、箱子、橱柜、口袋等象征女性生殖器;房间、碗柜、火炉等则象征子宫;苹果、桃子等水果则是女性乳房、臂部的象征。跳舞、骑马、登山等有节奏的活动则是象征性交行为。润饰是梦的二次加工过程。隐梦内容经过压缩、移置、意象后,就变成一堆面目全非的材料,需要使梦发展成某种连贯的、合逻辑的、有一定情节的东西,这就是润饰。润饰的重点是那些伪装得不够完善、变形得不够彻底的地方。经过润饰后,梦的材料往往排成和梦的隐念明显违背的次序,从而达到伪装的目的,这样才能通过心理检查。经过这四种作用,梦的工作把隐梦内容转为显梦内容。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揭示了梦的本质、来源、功能及梦的工作等环节,打开了通往无意识的一条曲径。弗洛伊德还提到了另外一种梦:白日梦,也译为昼梦。白日梦是幻想的产物,之所以被称为梦,是因为与夜梦和现实的关系一样,白日梦的内容也是虚幻的,和夜梦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征。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与夜梦不同,它与文学艺术创造有直接关系。“文学家将自己的昼梦加以改造、化装,或删削写成小说或戏剧中的情景。但昼梦的主角常为昼梦者本人,或直接出面,或以他人为自己写照。”〔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70页。弗洛伊德的这种观点后来被概括为文学创作是作家的白日梦。

三 过失心理学

1901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标志着他在研究中开始把精神分析的触角从病态心理进一步深入人的日常行为。和梦一样,日常生活中的过失行为成为弗洛伊德阐释无意识心理的基本领域。从心理决定论出发,弗洛伊德认为日常生活的过失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背后具有一定的原因、目的和意义,处于一定的因果关系链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心理价值。他研究了日常生活的一些过失行为:口误和笔误、遗忘和遗失、误置和误取、误读与误听以及累积和重复的错误。弗洛伊德认为,这些错误行为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因在于“过失是两种不同意向相互牵制的结果,其一可称为被牵制的意向,另一个可称为牵制的意向”。〔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41页。被两种意向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过失行为的发生。这是人的矛盾心理的表现,其背后是无意识对意识的反抗。过失是一种调解的办法。在过失里,两种冲突的意向都有一部分成功一部分失败。过失行为的背后是被压抑的无意识。因此,通过对日常生活过失行为的研究,我们即可窥视深层的无意识。

口误就是说错话或失言行为。弗洛伊德把口误分为三种:第一,把某一个词说成另一个与它相似的词;第二,把准备说的话说成了相反的话,这是口误最普遍最显著的形式;第三,还有类似于同义词的关系,发生一种相似联想,而说错话。笔误就是写错字。与口误一样,笔误不是无意义的,而是蕴含着内在心理动机,是无意识作祟的结果。他分析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打字员因为把公文的公式化结尾“向希特勒致敬”打成了“向希特勒治病”(Heil Hitler多了一个t,变成Heilt Hitler,致敬变成了治病),被抓进牢里。弗洛伊德知道此事后说,尽管纳粹焚毁我的作品,但是他们仍了解精神分析学说。很明显,精神分析学认为笔误是有意义的,其背后蕴含了打字员对希特勒的真实看法。

日常生活中遗忘现象也是一种过失行为。弗洛伊德将遗忘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印象和经验的遗忘,也就是知识性的遗忘;另一类是决心或意向的遗忘。遗忘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背后有其心理动机。任何一个遗忘都有动机可寻,通常是一种不愉快的经验。遗忘往往是由于个人不愿记忆,有目的地将一些事情不知不觉地忘掉。遗忘反映了人的一种心理意向。弗洛伊德说:“—个人若忘记了—个熟悉的专名,即使非常努力也不能将它保留在记忆内,我们便可以揣想此人对它并无好感,所以不愿回忆。”〔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33页。遗忘是心理的防卫力量,阻止痛苦的经验再次进入人们的内心。由此可见,遗忘乃是内心存在一种相反的情感阻挠了原有的意向,这种情感存在于人的无意识中。

弗洛伊德对误置和动作错误现象很重视。各种误置现象尽管有不同的理由和目的,但其背后的愿望是一样的:不想要这个东西。也许是此物已破旧,他不喜爱了,想借此换一个;也许是不喜欢赠送礼物的人,他不愿记得获得此物时的情境。由此可见,丢失或误置都有相同的潜在意向,人们在无意中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弗洛伊德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女士和她的姐夫到罗马旅游。她姐夫是位著名的艺术家,罗马的德国居民迎接他们,并赠送给他们好多礼物。其中有一枚金质勋章,这位女士非常喜欢,但是她姐夫不重视这件礼物,她对此有些不高兴。回到家后,这位女士竟然在自己的箱子里发现了这枚金章。她就给姐夫写信,告诉他会给他送回去。第二天,当她要送还这枚勋章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弗洛伊德分析到,看似是这位女士的无心之过,其实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是占有这个勋章。

总之,弗洛伊德指出:“某些精神能力的欠损以及某些看来无心的行动,在精神分析的过程里,常可发现有其充分的动机,而且迫使这些不自如的动机浮现于意识层。”〔奥〕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林克明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第138页。过失行为看似偶然无意,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层的无意识动机,对它们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发现人类心理生活的奥秘。这就是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过失心理学的背后是因果决定论。凡事必有原因,一切过失都有背后的动机因素。由此,弗洛伊德虽然对过失行为具体分析有很多牵强附会的成分,但是他对于日程生活行为进行深层心理分析给理解人类精神以重要的启示。过失行为成为理解人类精神的一种基本途径,也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了心理学意义。而且,这种理论对于破除人们对于意外行为的迷信解释具有重要意义。“意外在精神活动里本都有其动机,对于这类事情,意识上的无知与无意识的洞见加起来,正是迷信的心理基础。”〔奥〕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林克明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第153页。如果对于过失行为的动机一无所知,迷信的人就会将之归结到外在世界,去找寻虚幻的超现实的原因来解释。“这种关系,广布于人类行为里。即使在世界最进步的宗教之中,也有着大量的神话与迷信观念存在,事实上我完全相信,它们都是外射到外在世界的人心。……但是这些终究要被科学的无意识心理学所代替。”〔奥〕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林克明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第154页。宗教、神话与迷信的内在关系,在精神分析学中获得了科学的解释,对于人类精神进步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