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856年5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地区弗莱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59年,弗洛伊德3岁时,他们一家人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在此后的79年里,弗洛伊德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直到1938年为躲避纳粹的迫害,他才逃避到英国伦敦。1939年9月,弗洛伊德在伦敦去世。弗洛伊德身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民族身份:犹太人。虽然不信仰犹太教,但是弗洛伊德始终有强烈的犹太人身份意识。据说,他结交的朋友大部分是犹太人,还定期参加当地犹太人的集会,而且对他的那些被翻译成希伯来语的著作不收版税。甚至,弗洛伊德认为自己能够独立思考与民族身份有密切关系。的确如此,弗洛伊德独立思考习惯来源于犹太人被歧视的社会环境。在第一次在维也纳大学遭到反犹太主义抗议后,他便远离他人,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养成了独立的判断能力。
一 走向精神探索之路
那么,弗洛伊德是如何建立精神分析学的?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1873年秋,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开始大学生活。1881年3月,他通过了医学院的毕业考试,获得博士学位。在读书期间,弗洛伊德学习了生物学、医学、病理学、外科手术、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除了基础课,他选修过动物学家克劳斯主讲的生物学,生理心理学家布吕克主讲的生理学、语言生理学课。正是从这些课程里,弗洛伊德学习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主义等科学思想。这些科学思想都成为精神分析学的科学基础。同时根据维也纳大学的规定,弗洛伊德还连续三年学习了心理学家、哲学家布伦坦诺的哲学课。他还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著作。1879年,德奥与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战争爆发,弗洛伊德应征入伍。在从军期间,他阅读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因亚特·穆勒的著作,并将其译成德文。穆勒的著作涉及社会、劳工、妇女解放及社会主义等问题。这些哲学思想滋润了弗洛伊德,使他能够进一步思考人和社会的问题。可以说,在从1873年至1881年的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学习生活中,弗洛伊德获得了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都为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自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弗洛伊德先是在布吕克教授的生理研究所工作,担任助教。但是由于要赡养父母、抚养弟妹,还要准备结婚的花费,这项工作的薪水不足以支撑弗洛伊德的生活开支。在完成第三学期助教工作后,弗洛伊德改行做了维也纳全科医院的专职医生。这段时期,弗洛伊德主要兴趣集中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不久,在布吕克的推荐下,弗洛伊德获得一笔可观的奖学金,前往巴黎跟随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精神病专家沙可学习。在巴黎期间,弗洛伊德研究重点从一般的神经系统病理学、组织学转向神经病治疗学。从沙可那里,他学会了催眠术。1886年2月底,弗洛伊德完成在巴黎的研究计划回到维也纳,担任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儿科病研究所的神经病科主任。与此同时,他在维也纳正式开设诊所,进行了大量的神经病临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弗洛伊德被迫从医是件幸事。假如他一直是位医学研究人员,就不可能创立动力心理学。跟病人的接触,促使他不断地从心理学的观点考虑问题。”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与这些医学实践息息相关。精神病治疗是精神分析学的基础。弗洛伊德就是从研究精神病症开始,逐渐深入人类精神深处,从而为他的精神分析学奠定了基石。弗洛伊德对精神病的治疗采用了很多方法:电疗法、催眠术、谈疗法、自由联想法等。其中,法国精神病专家沙可的催眠术对于弗洛伊德思想的形成尤为重要。催眠术能够发掘被遗忘的痛苦经验,还能够通过暗示把痊愈的观念印入病人心理。正是通过催眠术的实践,弗洛伊德发现意识背后还有另一种更加强大的心理——无意识。同时,弗洛伊德自己创造的自由联想法,对于理解人的深层心理也具有重要作用。精神病医生鼓励病人自由言说,诉说内心的隐秘,从而表露出被压抑的心理内容。在精神病医疗实践中,弗洛伊德逐渐了解精神异常行为的内在原因,揭示出隐藏在心里深处的强大驱动力,提出了防御、抵抗、压抑和发泄等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并把它们与人类早期经验联系起来。
总之,在对精神病症的医疗实践中,弗洛伊德对精神异常行为的探索研究逐渐深入,初步揭示出无意识之谜。他发现意识活动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表层,在这表层之后还有更有价值的精神层面,这便是无意识活动。其后,这些精神病的治疗方法逐渐超出精神病治疗的范围,成为探索人类精神的一种方法,构成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895年,弗治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研究》出版,这是弗洛伊德开始探索无意识的标志。
二 社会语境:战争与科学发现
弗洛伊德所处的时代是动荡不安的。他先后经历了许多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件,这些都对他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他在一生中目睹了许多战争:意奥战争、普法战争、法国公社革命、美西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社会灾难,还导致数以万计的人遭受精神创伤,导致精神病发病率猛增。这些战争充分展演了人类自身的丑恶本性。一战后纳粹势力在西欧地区崛起,更使弗洛伊德遭受了许多民族歧视和迫害,他不得不出走英国。可以说人类上演的这些残酷的屠杀、流血、破坏等阴暗面,直接左右了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看法。弗洛伊德后期重新思考了人性问题。他感到人的本性中具有某种侵略本能或自我毁灭的本能,也就是死本能,从而修正了早期思想中关于性本能的观念,促进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对人性恶的认知也直接影响了弗洛伊德的历史观,使其思想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
对人自身的深入认知,还跟弗洛伊德所接受到的科学成果有直接关系。“弗洛伊德漫长的一生,从1856年至1939年,正是科学史上最富有创造成果的时期。”这些丰富的科学发现直接融入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建构。19世纪自然科学中的许多进展,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费希纳的心理学、细菌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等给弗洛伊德的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直接在关于人的观念领域掀起了一场巨大革命,人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动物中的一种。1860年,费希纳创立现代心理学,使人们认识到人的精神是可以进行研究和测试的,从此心理学进入现代科学的行列。法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该定律表明,自然界中一切运动最终可以归结为一种能量形式向另一种能量形式的不断转化。弗洛伊德受此定律影响,直接将其应用于对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他认为,人体自身也是一个动态能量系统,人的心理活动的能量系统结构及其变化也是符合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他将人的结构系统的能量称为力比多。心理活动的能量都来自本能,在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系统中转换,并且能与外界形成能量交换。很明显,弗洛伊德的动力心理学就是受到了能量定律的影响而创立的。
一切认知都来自科学。在科学的基础上,弗洛伊德创立了影响巨大的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对人类认知自我具有革命性转换。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的自恋经历了三次沉重的打击。第一次打击是“天体论的打击”。哥白尼日心说摧毁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天真想法,让人类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生活在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球上而已。第二次打击是“生物学的打击”。达尔文的进化论,打破了上帝造人说,把人类的起源归结为动物。这样,人和动物之间就没有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具有动物性,保留着一些动物所具有的本能冲动。第三次打击则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认为他对人类自恋造成的打击比哥白尼、达尔文尤甚。在精神分析视域中,无意识是人类精神的根本所在,而意识则是由无意识决定的。精神分析学告诉人类,他们不是自己的主人,甚至掌握不了自己。
三 弗洛伊德的著作及思想分期问题
弗洛伊德一生勤于著述,他的论著合计起来有百余种,代表性的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1895)、《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性学三论》(1905)、《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引论》(1916)、《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17)、《超越快乐原则》(1920)、《自我与本我》(1923)、《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文明及其缺憾》(1930)等。这些著作囊括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美学等领域。当然,它更是形成一门独立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看法。有人认为精神分析学是以1895年《歇斯底里研究》为标志,有人认为以1900年《梦的解析》为标志。这个问题需要加以辨析。先看《歇斯底里研究》这部著作,它是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的,因此,要搞清楚哪些是弗洛伊德的观念、哪些是布洛伊尔的观念有些难度。而且,《歇斯底里研究》虽然触及了无意识观念,但是它把触角更多集中在精神病的研究上。实际上,精神分析学并非完全是精神病治疗学,而是探索人类精神的学科。《梦的解析》所涉及的主题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支柱之一,它所研究的对象已经跨越纯粹精神病治疗的范围,开始辐射人类的一般精神问题。因此,从精神分析学自身的形成而言,《梦的解析》作为标志更为确切。
人们平常谈论弗洛伊德思想的时候,很少注意到弗洛伊德思想本身存在一个发展历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其生命历程中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直发展变化的。这个变化与弗洛伊德个人思考的深入和与他人论辩有直接关系。学界一般将弗洛伊德的思想历程划分为前后期,但是对此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学术界是以1905年为界的。1905年之前弗洛伊德主要集中于精神病学的研究。在这个阶段,他虽然发现了人类精神中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精神病领域。1905年之后,他把在精神病学中发现的东西开始推广到普通人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到研究人类精神的高度。换言之,1905年后弗洛伊德的思想开始哲学化,上升到一般的文化哲学高度。1905年后的东西可以归为晚期弗洛伊德思想。但是,晚期弗洛伊德思想也是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以1920年为界,以《超越快乐原则》为标志,前期是以无意识、性本能等在各种文化形式中的表现为研究归宿,带有鲜明的爱罗斯倾向。1920年之后,弗洛伊德的思想慢慢超越了性的色彩,其理论对于人格结构、本能等方面的认知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显示出与前期不同的理论色彩。由此,对于弗洛伊德思想的分期,我们应该在上面的划分中加以把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