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进一步落实“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的主要举措
一 2030年可持续目标下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过程中,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艰巨的挑战。
从国际层面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兴起,一大批引领性、颠覆性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的涌现,有力推动着新经济成长和传统产业升级。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进入新阶段,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合作面临新机遇。
与此同时,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地缘政治因素日益凸显,难民危机、恐怖主义、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挑战频发,为国际社会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投下阴影。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缺乏有力的新增长点。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严重受阻,各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全球治理体系仍需完善,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国内层面看,中国政治稳定,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打下扎实基础。中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由此带来的改革红利以及自主创新红利将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强大动力。中国政府已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对接,建立了国内落实工作的协调机制,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仍有不小压力,在脱贫攻坚、解决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等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以及实现各地区、各层次、各领域间的协同发展仍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 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和路径
(一)指导思想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为推进国际发展合作、提高全球整体发展水平注入强劲动力。
(1)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3)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4)坚持开放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5)坚持共享发展。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政府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的五大理念相融相通。这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经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将有力指导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整体进程。
(二)总体原则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坚持以下原则。
(1)和平发展原则。秉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和平共处,共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为全球的发展事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营造和平、稳定、和谐的地区和国际环境。
(2)合作共赢原则。牢固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建立全方位的伙伴关系,支持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和国际组织广泛参与全球发展合作,实现协同增效。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全球发展,共商发展规则,共享发展成果。
(3)全面协调原则。坚持发展为民和以人为本,优先消除贫困、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牢固树立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发展,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包容开放原则。致力于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构建包容性社会,推动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平、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5)自主自愿原则。重申各国对本国发展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享有充分主权。支持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和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采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措施。尊重彼此的发展选择,相互借鉴发展经验。
(6)“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鼓励各国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共同目标,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各国国情和能力开展落实工作,为全球落实进程做出各自的贡献。
(三)总体路径
中国政府将从战略对接、制度保障、社会动员、资源投入、风险防控、国际合作、监督评估七个方面入手,分步骤、分阶段推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1)战略对接。战略对接旨在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国内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在落实国际议程和国内战略进程中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2)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旨在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机制体制和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支撑,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体制保障;二是完善法制建设,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三是科学制定政策,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政策保障;四是明确政府职责,要求各级政府承担起主体责任。既要加强横向的跨领域、跨部门协调,又要确保政策纵向落地,形成“中央—地方—基层”的有效落实机制。
(3)社会动员。公众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理解、认同和参与,是持续、有效推进落实工作的关键。社会动员的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公众参与落实的责任意识;二是广泛使用传媒进行社会动员;三是积极推进参与性社会动员。
(4)资源投入。资源投入旨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发挥体制、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资源保障。资源投入的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聚焦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合理安排和保障落实发展议程的财政投入;二是创新合作模式,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实施政策优惠、优化政府服务、加强宣传指导等方式,动员和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向可持续发展领域;三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技术经验和优质发展资源,服务国内可持续发展事业。
(5)风险防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仍不高,区域、城乡发展很不平衡,仍然面临繁重的发展任务。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保持经济增长;二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三是着力解决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三大领域平衡发展的问题;四是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形成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6)国际合作。《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大程度兼顾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适用于所有国家。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不断深化国际发展合作,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保障。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承认自然、文化、国情多样性,尊重各国走独立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各利益攸关方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加强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二是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三是进一步积极参与南南合作;四是稳妥开展三方合作。
(7)监督评估。监督评估旨在推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准确定位各项工作的成绩、挑战和不足,优化政策选择,形成最佳实践。其重点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门领域的工作规划开展的年度评估,同步开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评估工作;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层面的后续评估工作;三是加强与联合国驻华系统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研讨会、定期编写并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估国内各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进展。
三 落实举措
针对SDGs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中国政府落实的举措如表1-6所示。
表1-6 中国落实SDGs目标2的举措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