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的作用与价值——读李资政在国大“资政论坛”讲演有感
前天一大清早,画家朋友奥金就打来电话,迫不及待地问我有没有拜读《联合早报》刊登的李资政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政论坛”上的讲演,还特别问我有没有注意到李资政照片下方的那段说明文字。奥金非常兴奋地和我谈了半个钟头,最后还认真地嘱咐我拜读资政的讲演之后,一定要给《联合早报》写篇感想。放下奥金的电话,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我1993年来到新加坡,一直从事中国投资和投资咨询业务,曾经协助、配合许多本地商家和企业(包括跨国企业和上市公司)拓展和设立中国项目,也圆满处理过好几个失败项目的终止和撤资。在繁忙的商业活动之外,还积极参与和跨国投资有关的理论研究与相关课题的教学工作,在报刊发表文章,也为中国的政府部门、企业、商家和社团做专门介绍新加坡成功与发展的报告。正由于此,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为新加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可是,8月份听到有人说“那些在新加坡工作的‘支那人’真是一群粗野的家伙”之后,我不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质疑。我反复扪心自问:新移民在新加坡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成长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是抢了本地人的饭碗,还是为新加坡增加了财富和就业机会?是给新加坡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包袱,还是为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推动力?我们在新加坡的作用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过去的10多年,数以万计的中国新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新加坡。我的朋友里面,有的来自中国大陆,有的来自北美,有的来自欧洲,还有的来自日本。他们之中,有专家、学者、工程师、技术人员,有商人、企业家、银行家,有医生、律师、会计师,也有画家、演员、运动员、新闻工作者等。今天,新加坡的各种场合、各个角落,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
虽然不能说他们人人都是学富五车、身怀绝技的顶级人物,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中国人里的佼佼者,都是学有专长的人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既不是由于没有饭吃而下南洋讨饭,也不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来新加坡。他们到新加坡,是出自对新加坡的仰慕和向往,是出自对新加坡的好感和热爱,是希望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一块土地,以便能够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施展出来,为自己和子女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也为新加坡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可是,到来之后的现实情况却令他们不那么开心。除了工作之外,他们要时时面对和思考的是如何被社会认同和接受,如何消除与周围的隔膜,如何从边缘社会走入主流社会。更直接一点说,也就是如何使新加坡社会认识到他们的作用和价值。
在讲演中,李资政展现了他的大智慧和人格魅力,以他一贯的对敏感问题极具吸引力的领悟和精辟见解,开放率直、不拐弯抹角、一针见血的表达方式,再次强调了要重新塑造新加坡就必须重视外来人才。李资政指出,不管是把新加坡发展成医药中心还是进行科研活动,我们都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来接受外来人才。他以毋庸置疑的语气重申,“吸引外来人才对新加坡的长期发展是绝对有利的。这个政策是我提出的,我会对它的结果负责。我要制造更大的蛋糕”。
李资政透露说,“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我决定吸引中国人才到新加坡工作和学习,以便他们了解新加坡人,并使他们成为新加坡的一分子”。我们说李资政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是因为他并不是今天才来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今天才来担心这个问题。如果真是那样,就太迟了。同时,作为一位超越了新加坡的国界而在国际政坛上备受尊敬的大政治家,在人才问题上,李资政不仅考虑新加坡的利益,还真诚地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发展。从许多年前开始,李资政就不止一次地,也不止在一个场合建议过,中国应该推行人才大开放政策:一方面把中国人才送到国外受训,而后像中国台湾今日一样尽情享受人才回流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打开大门吸引外国专家参与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为了让国人更明白外来人才和新移民的作用和价值,李资政以新加坡人所习惯的与现实利益直接挂钩的思维方式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当新加坡人到中国投资时,公司的团队里如果有这些在本地居住的中国人,将能协助我们了解中国的情况。新加坡公司的投资计划将更容易取得成果”。
不知道李资政的家族和秦朝的李斯有没有什么联系,只觉得李资政的讲演就像李斯《谏逐客书》的现代版和诠释。他老人家以无比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让新移民和外来人才感受到关怀、鼓励和温暖,使他们心头的怨言和怨气一下子消除了许多,使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作用和价值,还有大展宏图的机会。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要凭最强实力参与竞争,一定要千方百计从全世界吸引人才。李资政的讲演传达给外来人才和本国人民一条清清楚楚的信息:新加坡需要外来人才,新加坡要重视外来人才,新加坡会善待外来人才。
平心而论,外来人才和当地人民的融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要不然为什么从两千多年前的李斯一直说到现在,这个问题都还没有彻底解决?新移民和外来人才要以平常之心对待这个问题,不要斤斤计较,不要耿耿于怀。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新加坡也不相信眼泪。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只有具备使用价值的东西才有价值。一件东西到底是不是宝,到底有没有价值,自己说了不算,别人说了才算。
中国的成功和崛起为新移民和外来人才提供了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机会和舞台。与其一天到晚计较人家对我们的态度,倒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于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上,积极投身到新加坡赶搭中国经济“顺风车”的滚滚洪流中,配合新加坡公司在中国的经商活动和投资计划实践,把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
(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