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回归模型建构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构建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所有自变量均在p<0.05的水平上显著。为了确定影响受欺凌行为和欺凌他人行为的具体因素,我们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因变量为受欺凌行为(Y1)和欺凌他人行为(Y2),由于“无”和“极少”被视为正常行为,所以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将这两个等级合并为“从来没有”,记为“1”,“偶尔”和“经常”则依次记为“2”和“3”。设受欺凌行为第i级的概率为P(Y1=i)(1≤i<k),欺凌他人行为第j级的概率为P(Y2=j)(1≤j<k),相应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在两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P(Y1=k)为受欺凌行为参照组发生的概率,P(Y2=k)为欺凌他人行为参照组发生的概率,本次回归分析的参照组为“经常”这一等级,所以k的值为3。βi和βj分别为受欺凌程度第i级和欺凌他人程度第j级的常数项,Xm和Xn分别为受欺凌行为和欺凌他人行为的自变量,bim和bjn分别为受欺凌行为和欺凌他人行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m=1、2、3、…、21; n=1、2、3、…、21)。
(1)受欺凌行为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2)欺凌他人行为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二)研究结果分析
1.受欺凌行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受欺凌行为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模型中未引入自变量时,-2倍对数似然值为5631.73,引入自变量后减少至4267.44,两者之差等于1364.29,自由度为126, p<0.001,模型整体显著,表明模型拟合结果较好,最终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16所示,由于本研究中变量较多,所以表中只留取了存在显著影响的变量。结果显示,从个人的行为习惯来看,少迟到、少旷课、少玩网络游戏可以避免遭受欺凌;从家庭、学校和同龄人群体来看,父母之间闹矛盾、专制型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融洽以及师生关系差、与同伴的关系不好是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性因素;从社会层面看,欺凌环境恶劣是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性因素,而不结交参加帮派组织的朋友则可以避免遭受欺凌。
表16 受欺凌行为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注:a表示与“经常”受欺凌比较;b表示各自变量中的参照组;∗表示参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参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2.欺凌他人行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对欺凌他人行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模型中未引入自变量时,-2倍对数似然值为2652.80,引入自变量后减少至1848.18,两者之差等于804.62,自由度为126, p<0.001,模型整体显著,表明模型拟合结果较好。表17的内容显示,在个人行为习惯上,从不与他人打架斗殴的学生欺凌他人的可能性较低;在家庭层面上,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之一一起生活或自己单独住、父母关系不和睦是学生欺凌他人的风险性因素,而较开明的教育方式则可以降低学生欺凌他人的可能性;在学校层面,师生关系差是学生欺凌他人的风险性因素;从同龄人群体来看,与同伴关系较好的学生欺凌他人的可能性较低;从社会层面上看,恶劣的欺凌环境是学生欺凌他人的风险性因素,不结交参加帮派或组织的朋友则可以降低学生欺凌他人的可能性。
表17 欺凌他人行为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
注:a表示与“经常”欺凌他人比较;b表示各自变量中的参照组;∗表示参数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参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