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灾害危机研究(第六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校园为何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灰色地带”?

——基于3777名学生的校园欺凌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张桂蓉 李婉灵张桂蓉,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社会风险评估、城乡治理研究;李婉灵,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

摘要:本文通过对3777名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的校园欺凌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绝大多数欺凌者同时也是被欺凌者;校园欺凌形式中语言欺凌是主要形式,而关系欺凌最具重复性;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者表现为明显低龄化与性别差异化的特点,男生参与校园欺凌行为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女生;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且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把隐瞒事实作为第一选择。相关性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少旷课、少玩网络游戏、较开明的教育方式、与同伴相处融洽、不结交帮派朋友可以降低校园欺凌的风险;父母关系紧张、专制型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结构不完整、师生关系差、与同伴的关系较差、欺凌环境恶劣是校园欺凌的风险性因素。校园欺凌风险防控应该以学校为核心,学生、家长、教师形成反校园欺凌联盟,社会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互动,构筑反校园欺凌的环境。

关键词:校园欺凌 特征 Logistic回归模型 风险防控

2016年12月,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被众多网友转发,校园欺凌问题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曝光,我国各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了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继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后,教育部等九部门于同年11月1日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7年2月17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再次强调要进行学生欺凌与暴力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发生。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我国校园欺凌问题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导致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因素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