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宏观经济和改善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稳健高效的银行体系能够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将社会资金最大限度地聚集起来,并配置到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从而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如何完善银行监管、促进银行高效稳健经营,一直是近百年来经济学界和监管当局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尽管许多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都将促进银行稳健高效运营、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维护国民经济良好运转作为监管目标,并对通过加强银行监管来实现上述目标抱有很大希望,但是实际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此轮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问题,引发了各界对现有银行监管制度和政策的反思。因此,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对于完善监管政策框架、促进银行稳健高效运营意义重大。鉴于此,本书在对银行监管的理论、运行机制及功效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全面的跨国银行业数据库和银行监管数据库,从竞争、效率和风险三个维度对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结合《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审慎监管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实证检验,以期丰富和完善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评估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改革提供经验支撑,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稳健高效运营。
首先,基于全球128个国家或地区1998~2010年相关数据,采用Lerner指数和Boone指数衡量银行的竞争,对银行监管背景下银行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全球银行业市场势力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出现明显下降,发达国家的银行竞争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监管政策显著地提高了银行竞争度,而经营限制、市场监督和政府监管权力的提高均显著地增加了银行垄断势力,削弱了银行竞争。
其次,在对银行监管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较为全面的跨国银行业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了银行效率,对银行监管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采取更严格资本要求和有着更强政府监管权力的国家,银行资源配置能力更佳,银行经营效率更高,资本监管和政府监管权力的提升有利于银行效率增加。而在对银行经营活动有着更加严格限制和对银行向市场披露信息有着更加严格要求的国家,银行效率往往更低,经营限制和市场监督显著地降低了银行效率。
再次,在全面回顾银行监管与银行风险关系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跨国银行业数据库,利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银行监管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同时,我们还进一步考察了这种关系在不同政治环境、法制水平和政府治理情况等制度条件下是否发生改变,即同样的银行监管在不同的制度质量下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对银行经营活动的限制不仅显著地降低了银行经营风险,还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经营限制有利于促进银行稳定。但是,经营限制的风险抑制效应依赖一定的制度水平。只有当该国的制度水平超过一定的门槛值,经营限制才会降低银行风险,否则会提高银行风险。样本内大部分经济体的制度指数都超过了门槛值,经营限制总体上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市场监督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提高了银行整体经营风险。资本监管和政府监管对银行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的影响均不显著,但是资本监管与制度质量在降低风险中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制度质量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的银行信贷风险抑制效应。总体来看,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在不同制度水平的经济体中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最后,我们在对《巴塞尔协议Ⅲ》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等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的联合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现有审慎监管工具对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利用系统GMM估计模型研究了审慎监管指标对银行信贷风险和银行经营风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在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拨备覆盖率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成本效率;杠杆率和贷款拨备率对银行利润效率的影响为正向,但贷款拨备率增加了银行风险;存贷比监管不仅不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还显著地降低了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流动性比率对银行风险和银行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些结论表明,不同的审慎监管指标对银行风险和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别,部分审慎监管指标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效率,即审慎监管的目标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监管 有效性 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