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国际产能合作不仅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提质增效,而且有利于拓展国际竞争空间、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合作。要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国际产能合作,将我国经济充分融入全球经济浪潮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 国际产能合作提出的背景

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战略选择,契合世界发展需求,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是全球经济转型升级历史浪潮下的新思路、新契机。

一是国外具有市场需求基础。国际产能合作可以将我国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产业链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但市场潜力巨大,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且生产要素的成本比较低。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是“走出去”的良好机遇,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加强与国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当地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力地促进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另外,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发达国家也面临基础设施升级的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也能有效弥补当地的基础设施缺口。

二是我国有能力进行国际产能合作。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大约是世界装备制造业总量的1/3,钢铁、电力、铁路、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等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特别体现在性价比的高竞争力。在装备制造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建设能力等逐渐提高的背景下,我国有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与国际的合作与沟通。

三是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需求。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我国产能利用率低,通过扩大国内投资和刺激国内需求的途径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余地有限。为了适应、引领新常态,需要逐渐发展以优质产业输出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扮演资本供给者的新角色。

二 国际产能合作形势总体判断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资金、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2015年我国国际产能合作增幅强劲,对外直接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超额完成全年10%的增长目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工程承包亮点纷呈,大型项目显著增加,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合作互利共赢。根据商务部数据,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十二五”期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是“十一五”的2.3倍。2015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营业额10589.2亿元人民币(折合159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新签合同额16207.9亿元人民币(折合24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2016年全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7.7%。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

(一)政策叠加提供保障

随着经济危机逐渐缓解,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各国积极寻求各种途径实现经济复苏,面对国外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我国企业不仅要作为商品供应者“走出去”,更要以“资本供应者”的身份“走出去”,提高“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提高企业 ‘走出去’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此后我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合作规划和配套的政策措施,为我国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另外,我国与其他国家政府间投资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多双边高层合作机制的建立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对国际产能合作的支持。

(二)“一带一路”引领作用突出

2015年3月,我国政府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掀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其中合作项目大多是与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30多个国家与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20个国家与我国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此外,我国发起的亚投行逐步开始运营,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也逐渐设立,将为我国在国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承包工程建设等提供金融保障,有力促进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铁路、机械等优势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三)企业积极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起步的初期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或资源能源,而且可以拓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发展空间,促进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浪潮下,我国企业正在积极利用全球智力资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用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通过并购国外企业、建立国外研发中心等途径进行高新技术投资,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产业的输出,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四)营商环境持续改进

2014年9月,我国商务部发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了我国境外投资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只针对敏感国家、敏感地区的敏感项目进行境外投资审批,并逐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国政府积极搭建对外投资合作平台,与多、双边国家签署互联互通合作协议,推进对外承包项目工程的实施,并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为我国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国还积极探索境外企业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我国企业在境外面临的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等。另外,我国通过优惠信贷、出口保险、项目融资等各种途径,有效缓解了我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难问题。

三 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国际产能合作

我国国际产能合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不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体制仍有待加强;部分保守观点担心我国优势产业输出会对我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难以用正确的态度来认识国际产能合作;部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很容易只关注自身企业的发展,而忽视对方国的切身需要,没有协调好企业发展与当地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世界先进发展理念,符合全球经济发展潮流。国际产能合作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导,才能走得好,走得远,走得稳。

(一)以创新理念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源源不断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际产能合作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技术装备创新。我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办厂,绝对不是简单地将我国现在的工厂复制过去,更不是把淘汰的落后产能转移过去,而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一流的技术设备在当地生产。二是管理体制创新。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不长,“走出去”的管理体制也还不完善,特别是事中事后监管制度需要跟上。发达国家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涌现的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新特征、新问题,都是历史上任何国家所未遇到的,这需要我们创新管理模式。三是合作模式创新。国际产能合作涉及面广,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建议各方将国际产能合作纳入双边、多边合作机制的框架里共同促进,我国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中外企业予以融资便利。

(二)以协调理念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一是国内与国外的协调,即协调好国内产能梯度转移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关系。中国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仍然较为落后。在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或者产能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在国内实现梯度转移。这就要求从全球产业链的角度,不局限于国内或是国外,进行合理产业布局。二是协调好发达国家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关系。国际产能合作的合作方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例如,发达国家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经验、技术和机制都相对成熟;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中国企业“走出去”都可以与这些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以合资的形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从市场来看,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需要大规模升级,发展中国家需要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国际产能合作要兼顾发达国家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市场。根据美国商会估计,2013~2030年,美国的交通运输、能源和废水处理及饮用水(与水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8万多亿美元投资,每年约4550亿美元。三是协调好远亲和近邻的关系,既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又不能忽视非洲、拉美等较远地区,要齐头并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节点做到重点突出。

(三)以绿色理念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进程,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是所有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工程承包、并购等都要符合当地和国际的环保法律,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作与发展。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转移和淘汰落后产能,而是依托先进的技术、中高端的装备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如智能电网、钢铁、核电、高铁技术等。三是推进绿色国际产能合作,要从绿色环保产业入手,为全球提供绿色清洁产品。

(四)以开放理念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一是我国国际产能合作是开放式的,不搞封锁,也不拉帮结派,而是愿意与有共同意愿的国家一起推进全球产业的优化进程。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与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进行产能合作的理念,意在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中国性价比高的充裕产能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帮助其加快工业化进程。我国先后与法国、欧盟、英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加强了联系。二是我国的产能合作不把政治理念掺杂进来,而是从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按照所在国家的发展意愿和发展诉求实现共同发展。三是我国会把自身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其他国家传授。我国的优势产能在国际合作中,并非简单地将装备与技术复制,而应该考虑如何结合产业输出国特点、产业特点、产业承接国的特点,最大程度撬动资源,实现合作。例如,我国在非洲建设的许多工业园区已经是非洲工业化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我国可以帮助非洲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我国会积极推动国内改革,以更加开放的环境欢迎国外企业到我国投资,在我国进行国际产能合作。

(五)以共享理念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我国的国际产能合作将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提供正能量。一是要共同开发,发挥各国和地区的比较优势。例如,“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要素禀赋各异,比较优势差异明显,互补性很强。有的国家能源资源富集但开发力度不够,有的国家劳动力充裕但就业岗位不足,有的国家市场空间广阔但产业基础薄弱,有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但资金紧缺。这就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互利共赢。二是要共享利益。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的结合,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我国都坚持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享利益,充分考虑产能合作对方国家的需要,考虑对方的核心关切。与其他国家的海外投资一样,我国企业的“走出去”将给当地带来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水平。可以说,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实际上是让我国这一台发动机更好地推动各国发展,走共同富裕、包容发展的道路。根据有关估计,2000~2012年,我国在美国的600项投资为美国本土创造了2.7万个新职位,随着我国企业到美国投资步伐的加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企业将最多为美国提供100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