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我国美学界的介入
这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旷日持久的论战20世纪80~90年代还在我国美学界激烈地展开着。1986年蔡仪在《评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文中指出,有一种“新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断然离开了旧哲学基地,从思辨的‘本体论’转向具体的社会历史,从逻辑学本身转向社会实际,从‘人本学’的自然唯物主义转向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蔡仪一语中的地指出,这种“新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转向人本主义的自然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被抽去了辩证法也就是撼动其哲学唯物主义基础。这种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历史唯心主义。
这种“新马克思主义”除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等提法外,在美学界的独特提法是“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哲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从这些称谓可以看出,它们所强调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实践范畴。这一点与上面所述以自然界没有辩证法为由,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割开来,将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剔除出于一辙。在他们看来,自然界之所以没有辩证法就在于自然界没有人的实践,因而实践成为他们所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在美学界正是这种实践使原生的自然界也带上了“社会性”,如苏联20世纪40~50年代流行的所谓“社会派美学”。
蔡仪专门针对这种建立在“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哲学”的“实践美学”进行了批判。“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哲学”是李泽厚在1981年《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中提出来的,蔡仪引用了这篇文章的一段话:“从马克思早年的《费尔巴哈论纲》到恩格斯晚年的《从猿到人》恰好贯彻了一条科学地客观地规定实践的主线,这一条主线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所确立的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主题。历史唯物论就是实践论。实践论所表达的以生产力为标志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征服和改造,它们是一个东西……‘人性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也是今天哲学的中心课题,它们之间本来有密切联系,它们构成马克思从早年到暮岁基本哲学思想的主线。我以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讲存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才能与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才是涉及人性或人的本质的哲学,我叫它为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哲学。”
这段话与蔡仪前面所批判的“新马克思主义”之共同点在于,两者把实践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从而认为实践也是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分水岭。蔡引用的“新马克思主义”的一段话为,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以人类社会及其主体的思维为对象,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解决,从而破除以往一切哲学的旧套,把认识论、辩证法、逻辑学统一于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惟一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这段话可以说是李泽厚那段话的翻版,恰好这种新马克思主义的提出是在李泽厚“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哲学”提出之后的两三年(1983~1984年)。关键还在于,“新马克思主义”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实践只当作认识论的范畴来理解。这是一种误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那里,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这也正是李泽厚所提倡的基点。
这种说法的要害在于,如果实践是哲学认识论的一个范畴,那么早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就存在,如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那么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才存在。
蔡仪抓住这个有悖于哲学史基本常识的要害展开辩驳。在其他文章中,蔡仪就充分指出,实践观念不仅存在于唯物主义认识论之中,也存在于唯心主义认识论中,如黑格尔的精神实践,以及中国古代哲学范畴“行”,等等。蔡仪还引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论段,表明由生产关系的总和形成的经济结构,及其与上层建筑的结构性关系才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不是以决定社会生产力的人们的生产关系,而是以抽象空洞的不分唯物唯心的实践范畴作为历史中决定性的东西,蔡仪指出,这样的历史观,“就是排除物而代之以心的历史观,决不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而只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体系,其基本范畴同样应该是没有先例的。
至于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正如马克思所说,革命的实践只能理解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社会环境的改变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完成的。这里可以看出,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实践从认识论范畴向历史观的推移。而世界和谐在根本上就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使之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生产资料的占有与生活资料的分配上的公平。
至于“人类学本体论的实践哲学”所说“生产力”已根本不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力,而是远离物质生产和社会变革的(审美的)抽象而空泛的“征服和改造”客观世界力量,蔡仪指出这种“‘征服和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就不是唯物主义的,而相反是‘唯人主义’实即‘唯心主义’的力量”。相应的美学争论完全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实践哲学与建立于其上的实践美学也就是当前人们所说“人类中心主义”。关于蔡仪有关的美学思想我们将在下一篇专门展开论述。实践是人类在与自然物质交换关系中所发生的人作为主体的独特范畴,下面将讨论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