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北京市剧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中央单位、部队、院校和北京市各部门各系统的长期建设,北京已拥有了丰富的剧院资源。据有关专项统计,全市共有剧场500余家,包括190家内部礼堂。截至2010年底,全市剧场中,具备演出条件的场所(有专业舞台、副台、后台、吊杆、化妆间等基本设施设备)共计271家。截至2011年,北京共有合法备案的营业性演出场所10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是指按照国务院颁发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并在文化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的演出场所。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94家主要营业性演出场所的票房收入达到10.9亿元,较上年约增长了18%,演出总场次达到19095场,较上年约增长了16.45%; 2011年,94家主要营业性演出场所的票房收入达到14.05亿元,较上年约增长了28.9%,演出场次为21075场,较上年约增长10.37%,观众1026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北京地区剧院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剧院资源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由于隶属单位和体制机制各不相同,剧院资源分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特别是高校排演场、单位内部礼堂存在大量闲置的问题。
(2)剧院建设和剧目建设未能统筹规划。由于两者脱节,一方面,很多剧院的功能定位不清晰,演出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很多院团和剧目又苦于找不到剧场。因此,需要统筹建设好“看得见的楼”和“看不见的楼”。
(3)业态缺陷明显。剧院应有的多项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开发,以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和剧院业态紧密联系的旅游、酒店、商业等城市综合业态,又未能统筹配套,有机融合。
(4)产业化发展是薄弱环节。包括剧目制作商、剧目经纪商、剧院经营商、优秀演出人才、衍生品开发、演出版权中心、灵活的售票及宣传系统等在内的完整演艺产业链尚未健全。
(5)票价过高的问题不容忽视。据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演出市场统计数据,演唱会、音乐剧、高雅音乐、歌剧、话剧、地方戏、曲艺、儿童剧的平均票价分别为656元、480元、299元、277元、245元、212元、211元、88元。高端演出市场1000元、2000元的票价已十分普遍。而据北京市统计局2011年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03元,相当于月平均收入仅为2742元。观众群体受限,严重制约了演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催生文化鸿沟。
(6)小剧场演出抓繁荣、抓管理的任务较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共有600座以下的小剧场24个(群), 2011年共演出249台、2142场,其中民办团体的演出占了2/3。小剧场演出多从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焦点和情感上的触点出发,追求艺术上的创新,拥有较高的上座率,但一些小剧场演出也存在艺术质量和演出水准上的问题,须本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既加强管理又给予引导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