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重要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与扶持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西藏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与区划

一 西藏农业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国土总面积为1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南北最宽处1000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公里。西藏自治区共辖71个县,1个县级城关区,1个特别行政区(双湖区), 1个县级市(日喀则市),分别由7个地区(市)管辖。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11月,西藏常住人口总数为300.2166万人,其中:藏族等少数民族276万人,占全自治区常住人口总数的91.94%。西藏人口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人口主要集中在自治区的中南部和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流域,人口相对稠密,是自治区的核心经济活动区域。而在西藏的西北地区则人烟稀少,还存在大面积的广袤的高寒无人区。

西藏自治区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结构、地质特点和气候特征,以及多样化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类型,这些成为西藏农业形成与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一)地形地貌

西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理单元。西藏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92%。西藏的地势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但南部边界为喜马拉雅山脉,有42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米)。喜马拉雅山区属高寒地带。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缺乏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是藏南山系湖盆谷地区。该区为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域,形状为长条状,河谷宽一般为5~8公里,长70~100公里。该区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沟渠纵横,湿地散布,为西藏的主要农业区。西藏高原北部为较完整的高原地貌,地形切割微弱,分布有广阔的盆地和谷地,藏北高原上湖泊众多,时令河流多为内陆水系,该区为西藏的主要牧业区。西藏东部为著名的横断山脉,分布有一系列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地势北高南低,谷底海拔一般下降到1000~2000米,东部高山峡谷区内的部分河谷地区是西藏的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地。

图4-1 西藏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二)农业气候资源

西藏高原的特殊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周边界面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西藏高原大气环流,造成区域内多样化的气候分布。西藏气候总体呈现西北寒冷、东南湿润温暖的特征和带状的地理更替。即亚热带—温暖带—温带—亚寒带—寒带逐步由东南向西北过渡。

(1)西藏地区的光能资源丰富,是我国光照资源最充足的地区。由于西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水汽和尘埃等杂质含量少,太阳辐射强度大,太阳辐射总量在6000~8000mJ/m2之间;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000小时以上,最高的可达到3300多小时,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低海拔地区高出1~2倍。高原日照的紫外线强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在中国的已知气候极端数值中,最长日照时数(3370小时)为西藏的噶尔县和定日县;太阳辐射最高值(1729卡/平方厘米)为西藏的东绒布冰川。

(2)西藏高原气温偏低,气温年较差小而日较差大。西藏高原核心农业区的年平均气温为3°~8℃,大于0℃积温1000℃左右。该区域的全年冬春季可达9个月左右。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白天的太阳增温效应明显,在海拔4700米以下地区仍然有青稞种植分布。通过利用温室等设施,可以获得较好的农业生产效益。而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羌藏北高原全年皆为冬季。

(3)总体降雨偏少,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干湿季节分明。西藏高原绝大多数地区的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农业核心区的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之间。全区平均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以上。各地湿季的雨量非常集中,一般要占到全年的90%左右。

(4)空气流动性强,大风日数比例高。西藏高原大风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的5月,占全年大风总日数的75%左右。其中农业核心区的大风日数每年约100天以上。

(三)水资源

西藏自治区为中国河流最多的省区之一。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金沙江、澜沧江流经西藏。我国印度洋水系的河流为国际河流,其上源多为西藏境内。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3种补给形式构成。特点是: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径流季节分配不均;水温偏低;西藏内流水系主要有1500多个高原湖泊及河流。西藏湖泊分淡水湖和咸水湖及咸淡兼有3类。其中湖泊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纳木错、瑟琳错、扎日南木错3个。西藏高原湖泊总面积达到2418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西藏高原是全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西藏的农业用水主要依靠江河引灌,农牧业生产的工程性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制约明显。

(四)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结构的区域差异悬殊;各种不同适宜性土地的比例和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按照西藏的综合农业区划,全区有:东喜马拉雅南侧农牧区、藏东山地农牧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农牧区、藏南高寒草原与草甸牧农区、藏东北山地农牧区、藏北高寒草原纯牧业区、藏西北高山荒漠草原牧农区和藏西北高寒荒漠难利用区。

西藏全区的耕地面积约为22.59万公顷,其中:旱地22.50万公顷;水田970公顷。西藏耕地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以及东部大、小河谷地区。西藏耕地的土地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一般只有1%~2%。耕地的保证灌溉比例不到一半;耕地平均生产水平较低。高产耕地主要分布在城镇周围、公路两侧和一些平坝区;中低产耕地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和高寒地区。西藏为全国5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面积居全国之首。全区现有天然草地面积8266.67万公顷,约占西藏土地面积的68.89%,约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1/5。西藏草地类型众多,为发展高原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我国重要绿色基因库。

西藏拥有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浅水湖泊、高山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湿地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9%,位居全国第一。西藏湿地是调节高原气候的重要生态系统,也是众多动植物的繁衍地和停歇地。目前西藏90%以上的湿地生态系统还处于原生状态。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湿地保护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关系密切。

(五)生物资源

西藏是我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由于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质和自然选择的长期积累,青藏高原具有十分丰富的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物种。加之西藏高原的相对封闭性和人类开发强度有限,使西藏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十分明显。据有关文献表明,西藏的植物包括了几乎从热带到寒带的所有科属和生态类型;尤其是北半球所有生态类型的主要科属的代表,还保留了一部分古老的孑遗植物种群,是全球最丰富、最独特的野生植物宝库。其中已知的野生植物6897种,隶属270多种科、1510属。西藏的野生植物包括许多药用植物、纤维植物、树脂树胶植物和淀粉植物。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最高的植物品种有:裸子植物的铁杉、红豆杉等;中药材、藏药材的红景天、天麻、贝母、三七、黄连等;西藏地区还有许多油料植物、野果植物、观赏花卉植物等都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西藏的菌类多达880余种,其中大型经济真菌588种,松茸等可食用菌415种,虫草、灵芝等药用菌238种。

西藏由于地广人稀和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地等资源环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西藏的陆栖脊椎动物730种,占全国的32.8%;其中野生哺乳动物142种、鸟类488种,隶属19目57科,其中有22种为西藏高原特有的珍稀物种。西藏还拥有两栖类动物45种、爬行类动物55种、鱼类68种。西藏高原鱼类中有许多为特有的珍稀品种,如裂腹鱼类,其种类和数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

西藏地区的陆生无脊椎昆虫有2307种,隶属20目、173科、1160属,其中不少为国家的重点保护动物。西藏有103种蜜蜂,绝大多数为农作物等有花植物的传粉者。蝙蝠蛾类幼虫是虫草真菌不可缺少的寄生体,西藏共有9种,生长在海拔3600~4500米的灌丛草甸或高山草甸中,蝙蝠蛾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是直接影响虫草产量的重要因素。

西藏地区拥有众多的国家和世界的珍稀保护物种,其中有300多种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50多种动物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140多种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野牦牛、藏羚羊、赤斑羚、黑颈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盘羊、岩羊、马鹿、藏马鸡等。目前西藏的藏羚羊数量占全世界整个种群的7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全世界的80%;野牦牛数量占全世界的78%。

(六)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资源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人类的资源利用活动形成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西藏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地质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制约,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自然灾害最多发的区域之一。

(1)地质灾害。由于西藏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发生频仍,强度大,多以浅层地震为主。西藏山脉纵横,地质断层交叉,岩体破碎,以及高山冰川堆积,使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高原冻土分布面积大,强烈发育区和中等发育区面积分别为34.6万平方公里和33.4万平方公里。

(2)气象灾害。西藏高原属于季风气候区,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受特殊地形影响,降雨丰富,平均年降雨量大于600毫米,其中波密、察隅、墨托的年降雨量可以达到1000多毫米。但其他广大的农牧区为干旱区,年降雨量一般不足500毫米,同时降雨的年分布不均,干旱发生频仍。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农业区而言,夏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西藏高原降水主要分布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的90%,其间雷暴雨日数多,加之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往往造成洪水灾害。高山冰川湖溃决发生的洪水也是西藏的一大特色,往往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此外,西藏高原的大风、沙尘暴、降雪等也对农牧业生产甚至对人畜生命构成威胁。其中沙尘暴主要发生于每年的冬春季节;雪灾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的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