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向FDI研究:基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建立相互联系的基本方式或途径,也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走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国际收支的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78年开始,中国制定了追求国际收支盈余和更多外汇储备的出口导向型对外开放战略,选择了“奖出限入”的贸易战略和“宽进严出”的资本战略。30多年来,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得到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贸易顺差和资本账户顺差带来了充足的外汇储备,解决了国内资本和外汇短期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引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劳动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了国内体制改革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00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低迷,发达经济体复苏前景不明朗,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经济体,为了刺激本国就业,提振本国经济,纷纷重拾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力度不断上升,另外还有针对人民币汇率的“货币战争”等,这些不利的外界因素给中国的外贸企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从国内经济运行来看,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宏观经济内外“双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内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储蓄率过高,投资低效,消费需求不足,资产价格攀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面临巨大压力,环境和资源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因素。外部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失衡加剧,连续多年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剧增,外资外贸依存度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贸易摩擦事件不断增多。

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双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实施的“奖出限入”的外贸发展战略和“宽进严出”的国际直接投资战略。根据《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数据,2008年以来,受周期和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逐年下降,2010年降为4%, 2011年降为2.8%,已经回落到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但由于资本流出渠道不畅,相关政策支持尚不到位,特别是民间对外投资水平较低,无法完全消化经常项目顺差。2010年和2011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分别为2869亿美元和2211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分别为54.7%和52.3%,其中FDI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分别为35%和40%。多年以来,中国的FDI顺差不断增加(2009年除外),尽管FDI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目前仍然保持在40%左右(见图1-1), FDI顺差是造成国际收支顺差进而形成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双失衡”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放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下对中国的双向FDI进行研究,从FDI流入和流出与开放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之间相互关联的角度探讨中国双向FDI的协调发展及战略调整,是目前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图1-1 2000~2011年中国FDI顺差及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的比重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二 选题意义

从FDI流出和流出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关系的视角深入研究中国双向FDI的协调发展和战略转型,对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制定中国新型的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具体实施大规模“走出去”战略,有效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尝试为经济学分支理论的交叉与融合提供一个切入点。绝大部分FDI研究都是以经典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为基础,并存在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本国对外国直接投资)与IFDI(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外国在本国直接投资)两个分支。本书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框架下将OFDI与IFDI有机结合起来,对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关联的内在机理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开放宏观经济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并有助于推动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二是尝试为双向FDI的研究探索新框架、新视角和新方法。在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理论框架下研究双向FDI,并视OFDI与IFDI为开放经济模型的内生变量,综合运用短期静态和长期动态的分析方法,从需求和供给双重视角研究FDI流入、FDI流出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相互关联的内在机理和中国的经验实证。

三是尝试为中国双向FDI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给出宏观解释。通过研究双向FDI与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之间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从宏观层面上了解FDI规模和流向的动因和前提条件,以及FDI的流入与流出对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状况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有助于为双向FDI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制定给出相应的宏观解释。

(二)现实意义

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与压力。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态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把握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内在本质,更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压力的认识。

有助于正确认识“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对FDI流入和流出与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相互关联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来”战略下吸引FDI流入的宏观动因、宏观成效与现实挑战,同时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去”扩大OFDI的宏观动因、发展规模与潜力、战略选择等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

有助于为深化中国改革开放、促进双向FDI战略转型提供一定参考。在中国转型关键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本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OFDI和IFDI协调发展以及宏观内外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调控,能够为构建新一轮科学的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OFDI战略,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可行性参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对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简称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面分析东盟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中国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可行性参考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