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学中性别平等的政策与途径
——以科学基金工作为例
◎高瑞平
摘要:
目前,中国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界拥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男性相比仍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科学基金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在促进中国女性科学家成长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通过项目资助支持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评审工作;监测科学基金促进性别平等状况;完善开展国际交流关于促进科学中的性别平等政策。为了进一步促进科学中的性别平等,建议从加强性别平等意识教育等五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基金 科研 女性 性别平等 女科学家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5年,中国基础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新形势对中国基础研究和科学基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
谋划科学基金的“十三五”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的战略导向,统筹“总量并行”“贡献并行”和“源头并行”的发展目标,前瞻部署科学前沿研究、完善人才资助体系、创新仪器研制、聚焦重大主题推动交叉融合和推进科研国际化发展五项战略任务,构筑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新格局,推进科学基金和基础研究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历来高度重视女性参与中国科学事业的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女性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积极回应女性关切,将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真正体现到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十三五”建设的新征程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进一步担当促进中国科学领域性别平等的历史使命。
一 中国女性参与科学事业的成绩和问题
(一)中国女性参与科学事业的成绩
现代科学在西方已经产生500多年,科学一直是以男性为主导的领域;自20世纪现代科学体系在中国建立以来,绘制中国科学图景的主体同样是以男性为主。但是,随着20世纪下半叶全球范围内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步展开,科学界的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将社会性别纳入科学政策主流的考量之中。
尽管中国建立现代科学制度、发展现代科学事业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林巧稚到吴健雄,从何泽慧到谢希德,不少女性跨入了尖端科技领域,与男性一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诠释着“世界因科学而美,科学因女性而美”的箴言。还有更多的女科技工作者在教书育人、救死扶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013年,中国有2100多万名女性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40%左右。女性已成为中国科技界一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的青年女性科技后备军,2014年中国在读女研究生超过90万人,占研究生总数的49%,其中女博士生超过11万人,占博士生总数的37%。
2015年10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医学界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5年12月22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颁布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科学家获奖。从神经细胞的基础研究到宇宙空间的物理探索,从癌症的攻克与治疗到量子计算、利用流星余迹通信,她们之中既有成绩斐然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异军突起的“80后”新生力量。
(二)中国女性参与科学事业的问题
尽管目前中国女性科学家在科学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女性在科技领域仍然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主要表现在“金字塔”现象与“玻璃屋顶”现象。
1.“金字塔”现象
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比例长期偏低,科学界女性与男性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这一差异伴随职称和地位的升高而不断加大。在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中,2014年中国高校专任教师中女性有75万多人,占全体专任教师人数的近五成(48.24%),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女教师仅占不及三成(29.51%),而在此以下各层级职称中的女性比例却依次上升,即女性在副高级、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中的比例分别为44.49%、53.11%和56.83%。
2.“玻璃屋顶”现象
在欧美国家,女性试图晋升到职场高层所面临的无形障碍被称之为“玻璃屋顶”现象。大体看,长期以来男性在科研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在尖端科技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明显的限制。在中国科技的最高殿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女性院士大概占院士总人数的5%,女科学家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占4.6%,在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仅占8.4%。
从科技领域看,中国高校女教师从事的大多是文学、历史、语言等专业的教学工作,女性即使能够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她们也多集中在生物学、医学等专业,数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专业仍然大多为男性的天下。
对于女性科技工作者而言,她们所面临的“玻璃屋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机制、观念、期望、性格、环境等。这不仅是科技界性别不平等的表现,而且不利于中国科技事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高层次女性科学家的成长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 科学基金促进科学界性别平等的政策及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和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主渠道之一。自1986年2月成立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促进基础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逐渐形成了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项目三大系列的资助格局。这三大资助格局相辅相成和交叉融合,培育创新思想、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基础研究发展环境。
(一)科学基金在推进女性科研人员成长中发挥的作用
作为中国发现和培养女性科研人员特别是女性高层次科研人员的摇篮,科学基金一方面可以直接资助女性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间接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评审(资助决策)工作是培养女性科研人员,特别是女性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资助政策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直高度重视女性参与中国科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促进中国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特别在2009年初,基金委专门设立“科学基金促进女性科学家成长发展政策研究”的调研课题(全国妇联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协作)。在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女性科研人员的自身特点,从科学基金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了培养和扶持中国女性科研人员的具体举措,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中国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科学界产生了积极而热烈的反响,为女科学家职业生涯发展营造了更加宽松的良好环境,在促进高层次女性科学家发展方面初见成效。
在机制上从五个方面整合了多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放宽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年龄;项目评审中同等条件下“女士优先”;明确女性在研项目可因生育哺乳期而延期结题;提高参与项目评审的女性比例;监测科学基金性别平等状况;等等。这些政策实施后,取得了积极效果。
(二)科学基金推进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的政策
1.通过项目资助支持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
科学基金共有17种项目类型,所有项目类型都向女性开放,得到了女性科研人员的积极响应、支持和参与。
在项目资助方面,1986~201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女性科研人员共计超过9.5万人次。在基金委成立之初的1986年,获得科学基金资助的女性科研人员项目负责人仅为512人次,2010年达到6000多人次;到2015年已增长至超过1.2万人次,增长近23倍。
(1)女性申请人才类基金的“倾斜”政策
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劳动和责任,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员在青年时期还承担着生育和哺育下一代的责任,与男性相比可以说是承担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为了减轻女性科学家的巨大压力,日本学术振兴会启动“回归实验室”计划,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向承担其科研项目的哺乳期女性博士生和博士后发放补贴。
中国女性科研人员平均初育年龄为29岁,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平均初育年龄为30岁。为了让青年女性科研人员既能安心照顾家庭,又不影响未来科研事业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得到了广大女性科研人员与科学界的欢迎与支持。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女性因生育而影响项目申报的问题,2011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女性申请青年基金项目的年龄由原先不满35岁放宽到不满40岁。
与政策实施前的2010年相比,2011年女性申请人数增长近一倍,且2011年至2015年持续增长,每年都有超过8000项申请来自36~40岁的女性;女性获资助者更是迅猛增长:2010年为2725人,2011年翻番为5627人,2015年增至6593人(见图1)。此项政策实施以来青年基金项目获资助者总人数中女性的比例大幅提高:2010年为32.6%, 2011年猛增至42.8%,而且保持每年女性获资助者均超40%的态势,效果显著。2012年以来,获得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的304位女性中,96人的年龄在39~40岁,占比近1/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自1994年该基金设立以来,其目标定位于45岁以下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高层次人才。
实践证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促进中国高层次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青年科学家,他们多数成为中国科技界的栋梁之材。但是,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的女性无论是申请还是获资助的情况都不乐观,“科学疏漏的管道”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0年开始实行同等条件“女性优先”政策。该政策的正面效果尤为明显,2010~2013年女性获资助数连续4年都在30人左右,而此前女性年获资助数最高仅为17人。女性获资助率达到13.62%,比男性高出3个百分点,改变了女性资助率长期低于男性0.5% ~3.9%的局面。女性获得杰出青年基金不仅表明她们已成为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为更年轻的女性科研人员树立了“角色榜样”,激励更多女性迈入科学的殿堂。
图1 2010~2015年主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女性科研人员人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统计资料计算所得。
(2)项目评审中针对女性的“倾斜”政策
自2010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在各类项目评审中,注意把握在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资助政策”。在这项政策促进下,各类项目中女性科研人员受资助项目数及资助率均得到增长。
以一般项目为例,在实施“女性优先”政策之前,2009年女性项目负责人获此类项目数最高,达到了2280项,资助率为15.4%,而2010年以来女性受资助项目数每年都在3000项以上,2015年女性的资助率为23.8%,比2009年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见图2)。
图2 2009~2015年女性科研人员主持面上项目情况
另外,在该项目评审中针对女性的“倾斜”政策总体实施之后,各类项目女性申请者和获资助者的比例基本都得到提升,获资助的比例增幅更大(见表1)。例如,与2000~2009年相比,2010~2015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女性获资助的比例由30.47%上升至40.34%,杰出青年项目女性获资助的比例由6.9%上升至14.11%。
表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要项目类型中女性申请者和获资助情况
(3)明确女性可因生育延长项目结题时间
在科学基金项目以往的管理实践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女性科研人员因生育而提出延长结题时间的要求都予以批准,但没有在相关管理政策中明确表达。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明确提出女性项目负责人可以因孕期和哺乳期延长在研项目结题时间的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切实保障了女性科研人员在生育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消除了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在申报项目时担心自己不能按时结题的疑虑,鼓励她们积极参与项目申请和承担科研工作。
2.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评审工作
项目评审是参与科研决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培养战略科学家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10年提出要逐步提高项目评审组中女性成员比例的要求,不断加大女性参与科学基金资助决策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2010年推进吸纳更多女性进入评审专家队伍的政策出台后,评审专家组中女性比例不断创历史新高(见图3)。1986年,参与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议的女性科研人员不足1000人,而2010年已超过5000人,2015年更超过10000人。
图3 1986~2014年科学基金项目专家评审组中女性科研人员所占比例
3.监测科学基金促进性别平等的状况
数据统计与监测是政策制定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更好地通过科学基金工作促进中国科学中的性别平等,自2010年每年在基金委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出席的年度项目审批会上,资助情况的汇报中有一部分专门汇报支持女性倾斜政策的效果,包括各类项目负责人中女性的人数及比例,将此作为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的科学依据,以便各级领导持续关注科学基金工作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自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通过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开发布主要项目类别申请者和获资助者分性别统计数据,这有利于科学界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所体现的性别平等状况进行监督,也有利于相关政策制定与改进。
4.开展国际交流促进科学中的性别平等政策完善
美国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促进科学中的性别平等方面有不少政策措施和先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部门十分关注国外相关政策的新动态,国际合作部门和资助管理部门也重视开展中国女科学家与国外女科学家之间的直接交流。
2011年,为纪念国际化学年和居里夫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第一届中美女化学家学术研讨会”于10月24~27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联合资助,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承办。会议期间,20位来自中美两国化学领域的知名中青年女科学家做精彩报告,会议另设墙报展和墙报奖,充分展示中美女化学家在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中美女化学家还就如何促进女性职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女化学家国际影响力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三 促进科学中性别平等的政策与建议
进一步促进科学中的性别平等,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性别平等意识教育,特别是要把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指出,传统观念、生育和照顾家庭分散精力及由此造成的信心不足,是女性在科技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三大障碍。消除传统观念,加强性别平等意识教育,一方面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妨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将男女平等意识融入日常生活,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要在支持女性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政策制定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把性别平等意识切实贯彻到决策过程的方方面面。
(二)加强对女科学家的关怀,既要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和特殊需求,也要为其事业发展提供激励和动力
作为科学事业的半边天,女性科学家的合法权益往往由于工作中的性别歧视、生育休假等问题受到侵害,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中去。另外,与男性科学家相比,女性科学家有时会缺乏自信心,不能积极肯定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此,要从法律角度切实保障女性科学家的基本权利和特殊需求,让她们充分享有女性的各种权利。帮助女性科学家树立信心,坚守科研岗位,使她们真正地成为“女性+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就。
(三)促进高层次女科学家成长发展,充分承认女科学家的学术贡献,为高层次女性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与男性科学家相比,女性科学家承担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重任,她们在科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已属不易。促进高层次女科学家的成长发展,首先,应充分认可她们的学术成果,让她们获得尊重与信心。其次,在机制与政策上,建议给女性科技工作者适当的倾斜,例如,适当延长高级职称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退休年龄,适当延长产假时间。再次,在高层次项目的评审中继续保持针对女性科研人员的倾斜政策,使她们的受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率均得到有效保障。最后,提高女性参与科研相关决策和管理的机会,积极促进女性科学家进入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在科普教育中加强对女性的宣传,鼓励更多年轻女性投身科学事业
中国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一直活跃在科研领域的最前沿。在女性科研人员的成长过程中,实际的经费支持固然重要,但鼓励性政策导向和成功女性的榜样宣传同样可发挥积极作用。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优秀女青年投入科学事业,促进后备军的成长。
(五)加强分性别相关数据统计,有效监测科学和教育领域性别状况,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科学基金年报发布的分性别资助统计数据,不仅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促进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政策,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科学界及相关管理部门关于科研中的性别平等意识。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将支持女性科研人员成长发展纳入国家科学政策主流。
四 小结
2015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全球妇女峰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更加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妇女 ‘半边天’作用,支持妇女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和梦想”。
推动和扶持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的征程中,将担当起进一步促进中国科学中性别平等的历史使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一如既往地培育和支持中国女科学家出成果、出人才,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改进工作机制,激励和引导广大女科学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建功立业。充分保障女科学家享有女性的各种权益,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就,为促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