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渐消失,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此外,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创新体系不够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大而不强,信息化水平不高且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因此,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为此,早在2006年国家就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旨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之后,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5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要实现创新驱动战略还需要仰仗科技服务的发展。
一 当前我国科技服务发展可喜的一面
首先,近些年来我国科技服务发展势头良好,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科技服务业态不断涌现。例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我国也被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987年成立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有近千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居世界领先地位。此外,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出现,如泉州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是福建省第一家民营化运作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专业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主要面向电子信息、IT软件、微波通信、智能安防、现代服务业等科技型企业,以公助民办、独立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运行,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及科技项目提供生产、办公、研发、创业的孵化场所。育成基地由泉州育成科技创业促进有限公司对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管理、运营,负责孵化器的具体运营和组建管理团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进行管理,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其产权明晰、运转机制灵活高效、学习与创新能力强、完全走市场化道路等特点,并且强化孵化服务观念,以为入孵企业服务为中心,规范优化服务流程,注重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满足在孵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因此发展很快,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福建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其次,科技服务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科技服务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服务环节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的新型研发组织和机构。例如,研发设计服务领域呈现明显的细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创业孵化服务领域由早期提供简单的物业租赁服务向提供高质量的增殖服务转变;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由低级的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向高级的知识产权布局、知识产权运营发展。
再次,科技服务集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一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科技服务机构已经向整个“创新链”拓展,从提供单一的技术咨询、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向提供综合性的产品设计、技术交易、技术熟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集成化的“一站式服务”转变。
最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科技服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拓展了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半径,利用互联网开展服务成为科技服务机构的必然选择,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成为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当前我国科技服务发展不足的一面
与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经历两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端服务业态较少、发展环境不完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
第一,我国科技服务发展区域差异大,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东部沿海,即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和科技资源丰富地区,北京、上海科技服务发展相对成熟发达,接下来的广东、浙江、江苏、天津等省市科技服务发展迅猛,而其他地区科技服务发展比较落后,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基础较差,发展落后。
第二,受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影响,各地各部门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科技服务机构,缺少整合和开放,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协作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此外,由于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数据格式的不同或不兼容给科技资源的共享、交流、整合及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也由于缺乏较为完善、可供共享的科技资源数据库,使得各科技服务机构的数据和资料不能充分共享,而出现重复投入导致科研资源的浪费。
第三,我国科技服务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分工,大部分科技服务机构缺乏合理和精准的定位,业务范围没有聚焦导致竞争力不强,此外,相当多的科技服务机构把业务重点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如科技成果的展览、科技信息的收集,以及为技术交易提供的中介服务,而增殖服务潜力大的领域却不够成熟,此外,能够提供综合性和高端科技服务的机构还比较少。
第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绝大多数的科技服务机构由政府创办,属于事业单位,“官办”“半官办”色彩浓厚,运营经费也以政府拨款为主,因此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形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一些科技服务机构虽然已经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但是在运行机制上还残留着官僚机构的痕迹,对政府依赖性强,多数科技服务机构的主要业务不是通过市场化获取,而是依靠政府部门为其出项目、出课题,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等、靠、要”思想,所以,尽管我国科技服务人员的学历、技术职称在不断提高,但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仍然不强,服务能力有限,服务也不够规范,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都有待提高,这些都影响了科技服务机构承接大型、综合性项目的能力。
第五,除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外,许多科技服务机构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并且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业务定位,没有稳定的业务、特色的业务,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内容陈旧单一、服务模式创新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提供定制服务的能力,未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结构合理的科技服务体系,在服务能力、服务范围、服务水平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科技信息及文献服务机构对前沿信息的捕捉和搜集不够及时、前瞻性较差,导致经济建设需求在前,信息资源服务在后。
第六,虽然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我国在研发投入和产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但就研发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研发能力与效率不高,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多。虽然2012年我国ESI论文发表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但论文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仅有6.21次每篇,而同年美国的科技论文引用率是16.02次每篇,德国13.41次每篇,日本10.48次每篇,瑞典15次每篇,可见,我国科学研究在国际上被认可的程度还不高。此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尽如人意,辐射引领能力弱,科技与经济脱节现象还较为突出,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关联不紧密,许多研发成果找不到购买者,而一些技术需求又找不到供应者,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则不到5%,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则高达80%。